回覆列表
  • 1 # 東湖野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要弄明白這個問題,第一步是要清楚“四大家族”說法怎麼來的?第二步是要了解陳立夫陳果夫在“四大家族”中扮演的角色;第三步是重點,迴歸問題本質,二陳如何成為四大家族之一。

    “四大家族”名號由來

    我們知道,《紅樓夢》中有“四大家族”的說法,也就是賈史王薛。《紅樓夢》一書中也給出了點題,最有名的一句是“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而民國“四大家族”,也並非大家口口相傳就被“習以為常”了,而是有明確的出處的。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瞿秋白提出的,他提出了官僚資本的概念。1923年,瞿秋白在《前鋒》雜誌發文《論中國之資產階級的發展》,明確指出了有幾大家族,把控著當時的官僚資本,利用權力控制國家的大部分經濟實體。此後,“四大家族”這個概念開始風行。

    國共戰爭期間,陳伯達發表《中國四大家族》一文,直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買辦資本,並且估算這四個家族擁有200多億美元的資產。

    陳立夫陳果夫在“四大家族”中的角色

    民國“四大家族”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語,“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意思是蔣家控制政治,陳家控制黨,宋孔兩家先後擔任財政部長,長期把持國家的財政大權。

    陳立夫、陳果夫如何能控制黨呢?這不得不從他們的叔父陳其美說起。陳其美是辛亥革命的元老級人物,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1913年,陳其美任上海討袁總司令 ,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1916年,陳其美被袁世凱派的槍手所殺。

    陳果夫收到陳其美影響,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討袁行動,具有一定江湖地位。此後,陳果夫先後任中央監察委員、主持中央黨部工作、中央組織部長等,成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助蔣反共。陳果夫先後幾度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利用手中大權,同國民黨其他政治派系進行攻伐,蔣介石操縱國民黨組織大權基本靠陳氏兄弟實現。陳立夫應蔣介石邀請,前往廣州。1925年任蔣介石機要祕書 。1929年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 。

    陳立夫陳果夫曾組建了“中央俱樂部”(CentralClub),形成頗有權勢的CC系,並把把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擴充為龐大的特務系統,即後來的“中統”。

    二陳如何成為官僚資本

    其實,陳果夫的官僚資本道路是有原因的。早在1918年,陳果夫就在上海經商,與蔣介石一起做交易所投機買賣,很大一部分經費發往廣州支援孫中山。

    此後,陳果夫利用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和政治特權,發展官僚資本,並在1935年控制中國農民銀行。抗日戰爭勝利後,陳果夫接管了大批敵偽資產,開辦公司、銀行等,還將文化、新聞、電影、廣播單位改為“黨營”。

    當時,陳立夫陳果夫控制的公司有多少,舉例如下:中國農民銀行、中央合作金庫、中國糧食公司、農業供銷公司、中和鹽業公司、大華企業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華西墾殖公司、中華綢緞公司、棉花運銷公司、齊魯企業公司、貴州企業公司、太平洋興業公司、華美貿易公司等。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二人和其他三大家族大肆剋扣美援做“大生意”賺錢在美國買地置業不同,他們兄弟二人是清廉異常的,一輩子過手的國民黨黨產無數,花出去的特務經費根本沒有辦法查賬。

    要發財簡直太容易了。

    但是,撤出大陸後,兄弟二人不要說做富家翁了,連生活都成問題,需要朋友救助,最後生生窮死。

    他們兄弟的一生作為說明了一個道理:

    壞人群裡也是有好人的。

    但是,做好人,“出淤泥而不染”對於個人修為算是好事,於國家民族大事其實作用有限。

    比如海瑞為官,其實,壞處大於好處。

    嚴格說起來,蔣介石也要算是一個正直清廉的好領導。

    那,為什麼他們把民國的事情搞的一團糟呢?正是因為他們搞任人唯親,搞四大家族。

    所謂家族者,按老話說就是——朋黨。

    按說呢,蔣介石領導國民黨,也應該故意讓手下們分幫成派,互相制約,以偏於統治。

    蔣介石也確實這樣做的:

    戴笠搞一個軍統特務組織,陳家兄弟搞一箇中統特務組織,

    孔祥熙管財政稅收,陳家兄弟管國民黨黨產事業。

    宋子文管金融,陳氏兄弟管組織部。

    黃埔系管軍,還是陳家兄弟制約黃埔系,陳家二兄弟管黨務。

    由此看來,陳氏兄弟同時制約著戴笠、孔祥熙和黃埔系,宋子文,證明蔣介石對陳果夫和陳立夫的信任非比尋常,真當心腹在用的。

    這不奇怪。

    因為陳氏兄弟根本就是蔣介石的“子侄輩”,兩兄弟的親叔叔是蔣介石最敬重的盟兄陳其美,陳其美早死,兩兄弟自小就跟著蔣介石混世界,當年蔣介石在上海灘經營政權交易所的時候,兄弟兩人就鞍前馬後了。

    陳氏兄弟權力這麼大,也就成了國民黨的重要山頭之一。

    可是呢!

    蔣介石讓手下們互相制約的同時,少做了一件事。

    少做了自上而下的嚴酷紀律性和組織性。

    導致各個山頭的老大用人的權力太大了。

    底層的幹部們只認山頭老大,不認國民黨黨國利益了。

    橫的互相制約是有了,縱的上下制約沒有建立起來。

    互相制約變成了互相拆臺。

    一個國民黨,朋黨林立,互相拆臺。

    各山頭老大在用人上就組建家族化了,因為怕其他山頭來拆臺啊。

  • 3 # 薩沙

    主要是陳家兄弟都是陳其美的侄子。

    而陳其美是老蔣的死黨。陳其美后來被暗殺後,是老蔣冒險給他收屍。

    所以,蔣介石對於陳家兄弟另眼相看。

    而且,陳家兄弟的能力確實很強,是難得的人才。

    以陳果夫為例,1926年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掌管國民黨黨務,排斥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

    陳家兄弟是國民黨重臣,長期管理黨務,位高權重。

    因為蔣家、孔家、宋家多少有些親戚關係,陳家則完全沒關係。

    況且,陳家只是搞革命,一無專權,二無斂財。

    陳果夫晚年因為身體原因,一直在臺四處求醫。他早在辛亥革命是患上了肺結核,儘管做了多次手術,但依然沒有效果。晚年的陳果夫身體更差,每日都需要靠藥物維持身體。陳果夫儘管在國民黨內地位很高,但當官很清廉,從不貪汙受賄,因此多年的疾病將他的積蓄全部花完了。

    此時被老蔣知道,批示給陳果夫送去了5000元治病。可惜,由於病情被拖延太久,但此時的他已經病入膏肓,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去世,終年59歲。

    陳果夫是窮死的,陳立夫也差不多。

    陳立夫辭職以後,和家人移居美國,在紐澤西州湖林城外的來克塢鎮定居。

    陳立夫幹了大半輩子黨務工作,並沒有一技之長,家中也沒有多少積蓄。況且此刻年齡大了,如何能夠在美國立足?

    陳立夫無奈之下,靠銀行貸款和朋友資助,辦了一個小型養雞場。

    沒想到陳立夫時運不濟,養雞場先是遭遇了雞瘟,雞死了大半。後來又遭遇了大火,燒得一乾二淨。陳立夫就又和妻子一起加工皮蛋,開始賣皮蛋,做點小生意以此餬口。

    蔣介石在臺灣聽到陳立夫境遇如此悲慘之後,悄悄讓人給他送了一些錢,這才緩解了燃眉之急。

    四大家族之一陳家兄弟,晚年悲慘的遭遇就是這樣了。

  • 4 # 木劍溫不勝

    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

    說起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兄弟,就不得不提下他們的發家史了。兩個兄弟確實有才華,依靠自己的頭腦就起家,還能成為四大家族之一,不得不說他們很厲害。而他們的叔叔是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陳其美,因此他們喊蔣介石三叔。早期陳其美開始鬧革命,陳果夫就追隨他們鬧革命,隨後陳其美被被袁世凱刺殺,他只好在上海開了一家證券交易所,連帶著當時落魄的蔣介石也賺了不少錢,他也用這些錢支援著孫中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陳家和蔣介石的一點親戚關係,陳氏家族才躋身為四大家族之一。而陳其美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民主革命家和中國同盟會的元老。正因為如此,孫中山在日本創立黨派的時候,他就偷偷跑回上海去幫助孫中山籌備經費,不幸的是,遭人暗殺。隨後蔣介石替自己的兄弟收了屍,並且幫助了他料理後事。孫中山去世之後,蔣大權在握,陳其美的兩個侄子也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

    而他之所以能夠被孫中山看中,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能力,更多的還是他的衷心耿耿。早在孫中山成立該會的時候,黃興決定將總理職位給他,結果光復會的兩個領袖不同意,後來兩人更是生氣就退出了。而他們兩個站在孫中山的對立面,陳其美不能坐視不理,這個滿是江湖義氣的漢子決定讓蔣介石前去刺殺陶成章。在1912年,陶成章被刺殺了。蔣介石早些年還只是一個小僂咯,幸虧有陳其美,不然他之後也做不到如此大的成就。蔣介石當然得聽他的了。

  • 5 # 參習處

    民國有句話,“蔣家天下陳家黨”。但陳果夫陳立夫兄弟能躋身四大家族,確實有點勉強。

    論資產,孔家、宋家起碼賺得盆滿缽滿。論勢力,也有政學系、力行社與二陳的CC系,三足鼎立。

    但為什麼,二陳可以躋身在四大家族呢?

    第一、蔣介石有個好大哥。

    陳其美,蔣介石的結拜大哥,是民國第一殺手。你沒看錯,陳其美才是民國第一殺手。當陳其美四處搞暗殺的時候,王亞樵還沒到上海呢。

    但陳其美不僅擅長搞暗殺,行事作風也非常激進。當年,孫中山都跑到海外避風頭,陳其美卻憑藉與青幫大佬們的關係和敢打敢衝的精神,在上海開啟局面。於是,陳其美與黃興一起,成為了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蔣介石在日本時,懵懂無知一少年,是陳其美帶他上路的。加入同盟會,陳其美是他的介紹人。孫中山,是陳其美給他介紹的。蔣介石在上海混的時候,是陳其美給他與青幫搭上了關係。陳其美做滬軍都督時,蔣介石是他下面的團長。

    不過,蔣介石也對這位大哥、上級、領路人,忠心耿耿,情誼深厚。攻擊浙江總督衙門時,陳其美是主將,蔣介石做敢死隊長。陳其美與陶成章爭浙江都督之位,自己不變動手,蔣介石又是義無反顧為大哥賣命。陳其美最終被袁世凱派人暗殺,還不許收屍。又是蔣介石冒死給陳其美收屍。

    中華革命黨本來就是各種山頭湊在一起的。陳其美則是其中浙江派的大佬。在陳其美死後,他的關係、班底,也就轉化為蔣介石在政壇起步的資本。可以說,這是蔣介石的基本盤、第一桶金。而同為陳其美派系中的侄子陳果夫也是在這個時候,與蔣介石的關係更緊密了。陳家兄弟官蔣介石叫“蔣三叔”,一直隨侍在蔣介石身邊。

    隨著蔣介石的崛起,陳家兄弟也自然水漲船高了。

    第二、上海灘的股市大神

    二陳與蔣介石的關係更進一步,還是在上海。實際上,此時只有陳果夫。按年齡來算,李其美是75後,蔣介石是85後,陳果夫是90後,陳立夫是00後。

    1920年,陳立夫還未成年,在上學。陳果夫與蔣介石在上海申請成立成立證券交易所,開始炒股票。當時國內剛剛有股票,一時間趨之若鶩。原本30元的股票,很快翻了四倍。蔣介石、戴季陶、陳果夫,在上海的戰績不俗,大賺了500萬。除了一部分上交孫中山作為公用。另一部分,就自己揮霍了。大家一起有錢賺,感情也極速升溫。

    陳立夫能留學美國,是因為當時陳果夫炒股賺到了錢。蔣介石包養小三,也是因為賺了錢。

    當時,在廣州的孫中山因為缺乏軍事人才,多次給蔣介石電報,南下幫忙。蔣介石都煩死了。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1922年初,出現了“信交風潮”,交易所大量倒閉。蔣介石一下欠款二十萬銀元。被五十個債主追債,差點自殺。是因為拜在了黃金榮門下,才躲過一劫。

    這時候,孫中山的電報又來了,才南下廣州,參與創辦黃埔軍校。而陳果夫呢?則留在上海為黃埔軍校採購物資,招生。

    此時,留學歸來拿到碩士學位的陳立夫,本想進入採礦行業做一名工程師。但是,卻被蔣介石兩封電報催到廣州,做了他的英文機要祕書。

    於是,陳家兄弟又跟著蔣三叔轉戰政壇軍界了。可見,陳氏兄弟是最早跟隨蔣介石的,關係極為密切。而蔣介石也對二人比較倚重。

    第三、能力與勢力

    陳立夫,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以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機要祕書起步,北伐戰爭中的密碼負責人,29歲成為最年輕的中央黨部祕書長。之後,與其兄陳果夫執掌中央組織部。並將下屬的調查科發展為後來的特務系統——中統,負責黨內外特務工作。在情報、調查、安全方面,與共產黨針鋒相對。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二陳的勢力主要分佈在黨務部門,在組織部、中統,並向各個大學滲透。

    陳立夫長期執掌中統,而周總理則是中央特科的負責人。兩人在祕密戰線上,交鋒無數。而簽署《雙十協定》之前的談判,也是兩人第一次正面交鋒。之後周總理說,陳立夫是值得尊敬的敵人。

    第四、四大家族是個偽概念

    所謂的家族,起碼是有傳承,人數夠多。可陳氏兄弟卻只有兩人,也沒有把任何遺產傳給後人。

    所謂的民國四大家族,無非是圍繞在蔣介石身邊的一群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樹倒猢猻散,孔家和宋家直接奔了美國。

    二陳與蔣介石相伴,跑路到臺灣。卻又被一擼到底,兩兄弟一個出走美國以養雞為生,一個病入膏肓卻沒錢看病。實力也並不牢靠。這樣看來,陳氏兄弟躋身四大家族,實在是有點勉強。

    但是中國有個習慣,凡事都要弄出個數字來,尤其喜歡“四”字,什麼四大天王、四公子、四大名捕……

    實際上,無非是個噱頭而已。

  • 6 # 歷史逸事

    他們兄弟倆合力使陳家成為民國四大家族之一,在這其中,與其二叔陳其美和蔣介石的親密關係有一定關係,當然最主要的是陳氏兩兄弟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遺餘力幫助蔣介石奪權,執行蔣介石的政策,獲得蔣介石的賞識和重用關係更大。

    先來說說二叔陳其美和蔣介石的親密關係。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倆權傾華夏的勢力,是與他們父輩的業績密切相關、緊緊連在一起的。

    他們父親陳其業為陳家長子,二叔陳其美,三叔陳其採。他們陳家在當時浙江湖州也是望族,陳果夫兄弟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別陳立夫上過大學,並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是有一定的學問的。

    後來陳其美被暗殺,蔣介石如喪考妣。蔣介石愛屋及烏,將感情移到陳家下一輩,即陳果夫和陳立夫身上,以後蔣介石掌握民國黨政軍大權,二陳兄弟也水漲船高,權傾一時。

    客觀地說,陳家興起與陳其美關係巨大,他通過革命,武裝鬥爭,幫助孫中山建立民國,在國民黨中成為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幹部。他為兩個侄子的崛起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陳果夫在辛亥革命後,積極參加鬥爭,當時還是一個愛國青年呢,他們便是通過革命道路邁向國民黨最高權位的。

    而且,陳其美的言行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後來他們去上海學習,接觸先進的思想和觀念也是叔叔大力支援的。也是在上海,陳果夫通過叔叔認識了蔣介石。

    民國二年,在岳父朱五樓的介紹下,陳果夫到了上海選擇進入錢莊工作。在十里洋場,陳果夫不僅學到了金融知識,還大賺了一筆錢。這為他以後插足金融界奠定了基礎。

    除有經濟上的收穫之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收穫。陳果夫與蔣介石的深交就是在上海從事證券物品交易所經營的時候,可以說,兩人的感情是在商業場上投機取巧的風險活動中建立起來的。

    這一時期,他與同在證券物品交易所的蔣介石、張靜江、戴季陶等人開始了密切交往,這幾個浙江人以地域關係作為紐帶,緊緊地抱成一團,後來成為江浙財團及上海幫會勢力在政治上的代表。

    特別是與蔣介石的交往,更為他今後政治上的發達和權勢的不斷膨脹奠定了基礎。

    陳果夫與蔣介石感情升溫

    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後,蔣介石心灰意冷,對革命失去信心。 1921年6月14日,蔣介石母親王夫人逝世,陳果夫如同自己母親死了一樣傷心。

    他專程趕赴奉化,代表孫中山致祭並讀祭文。他幫助蔣介石料理喪事後,還在溪口陪蔣介石守靈數日,才返回上海。

    後來,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在上海求學時,蔣便將兒子託付給陳果夫,而陳果夫也在生活、學習上給予多方照顧。

    從這可以看出,陳果夫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常親密,不是常人所能相比的。

    陳立夫見到蔣介石要晚一些,也是在二叔陳其美家裡,當時他還是中學生。後來,二陳與蔣介石接觸多了,兄弟倆都親熱地稱蔣為“蔣三叔”。

    (一)比如代為辦理軍校學生的制服及一切軍用品和印刷品、機器等。

    採辦過程中,由於上海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再加物資種類多,而且數量、價格都不等,所以陳果夫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冒極大的風險。這段時期,陳果夫幾乎將整個心力都投入到採辦物資中去,想盡各種辦法,很好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採辦任務。

    (二) 後來,孫中山又任命陳果夫為招兵委員,主要是為黃埔軍校一、二兩個教導團招募士兵,而且要求他們一般只在江蘇、浙江、安徽三個省進行。

    採辦物資是困難重重,而招募上兵則困難更大。

    當時軍閥混戰,各地軍閥都在搶兵源,陳果夫只好將招兵機關搬到杭州,招兵工作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

    (三)在招兵的同時,陳果夫還擔負著為黃埔軍校招生的任務,還奉命羅致技術人才。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陳果夫是替蔣介石招兵買馬的功臣。

    1926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陳果夫當選為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這時,蔣介石已成為軍界領袖與國民黨內重要領袖人物。

    蔣介石安排他為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機要祕書,實際上就是蔣介石的私人祕書,跟在他身邊,參與機密事宜。陳立夫追隨蔣介石25年,一直是蔣的心腹。

    後來在蔣製造排斥共產黨的中山艦事件裡,陳立夫充當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他在中山艦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對蔣介石的忠心,頑固的反共態度,極端仇視共產黨的心理及在複雜事變中的詭計多端,都深深獲得了蔣介石的讚賞。

    蔣介石下野後,二陳大力培植擁蔣勢力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國民黨內部奪權激烈。蔣黯然下野。 二陳積極籌劃,在上海緊鑼密鼓地開展擁蔣活動。

    他們上下串連,各方聯絡,逐漸聚集起一股強大的擁蔣勢力。

    1928年,蔣介石向全國通電,宣告復職,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中央組織部長等職。

    對二陳兄弟在擁蔣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耿耿忠心,蔣介石當然不會忘懷,他認為二陳是經過患難的忠臣,因而,對他們更加信任。此後,陳立夫繼續留在身邊參與機密事宜,陳果夫仍然回到組織部任副部長,並代行部長職權。

    二陳由於掌握了中央組織部的大權,二陳兄弟在國民黨中地位迅速上升。他們除了繼續擁護蔣介石,排斥國民黨內其他派系外,更主要的是開展反共活動。

    南京中央政治委員會決定成立兩個權力很大的委員會,一個叫中央宣傳委員會、一個叫中央組織委員會,陳果夫分別成為這兩個委員會的委員,並且具體負責主持“清黨”活動,專門對付共產黨人。在這其中,通過清除異己,整理黨務,到1933年,各地主掌黨權的基本上是二陳的親信。陳果夫、陳立夫逐步控制了國民黨,他們的勢力也日益膨脹。

    在二陳兄弟炙手可熱的權勢下,人們開始把CC解釋為二陳(陳字英文譯音的第一個字母是C)的簡稱,CC系也就成為以二陳為首領的國民黨內一大派系,是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嫡系。形成了“蔣家天下陳姓黨”的局面。

    博得老蔣的高度信任

    蔣介石建立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南京國民政府,在這個國家政權中,實施的是國民黨一黨專政,蔣介石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他必須控制國民黨,因此,他對國民黨的理論、組織等方面的建設十分關心。

    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後,陳果夫被推選為中央民眾訓練委員會委員、常委,同時依舊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的職務,而且將主要精力放在組織部。蔣介石只是掛著部長職務的名義,具體事務都由陳果夫辦理,實質上,部務大權仍然是由陳果夫一人獨攬。

    為了加強陳家勢力,陳果夫特地將其弟陳立夫也拉進組織部來,充任調查科主任。這樣,二陳兄弟倆便將國民黨的要害部門——組織部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後來“青白團”和“同志會”建立,他們便從中央到地方有了一套嚴密的、系統的組織,他們以此控制國民黨各級黨部,鎮壓共產黨和革命人民,監視人民的行動,剝奪人民的自由,在全國形成一個從上到下、滲透各部門各階層的一個龐大的法西斯特務網路。

    胃口越來越大

    二陳在蔣介石的支援下,其陳家黨的地位不斷鞏固。但他們並不甘心只領有黨權,他們還要涉足國民黨所控制的政、軍、財、經等其他領域。

    1940年,對於陳果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他在主掌國民黨黨務的同時,開始插手金融界。

    1942年,在陳果夫的建議下,蔣介石下達手令,規定從7月1日起:

    “中、交兩行現有之農貸業務,應逐漸收縮,移交農民銀行接收辦理。”8月31日,中國、交通兩銀行及中央信託局所有農貸業務,全部移交中國農民銀行接管,總計農民銀行接收:“(1)貸款本息共298529135元6角7分;(2)農貸區域共299縣市;(3)農貸機構112所;(4)農貸人員共772人。”

    這是陳果夫的一大勝利。

    所謂“黨營事業”,是由國民黨直接經營管理的工商企業。“黨營企業”標榜的是為了解決國民黨的經費問題,因此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援。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6年到1947年,二陳兄弟接收的日偽大中型企業達80多家,這樣,一大筆日偽財產落人二陳之手,奠定了“黨營事業”的基礎。

    除了接收日偽財產外,陳果夫開展“黨營事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其金融優勢,投資工商業,通過投資,逐漸控制這些企業,最後全部拉過來,成為陳記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於1947年底,陳果夫的農民銀行共投資77個單位,投資額達170多億元,投資單位涉及各個行業,五花八門。這些公司後來都逐漸變成二陳所控制的“黨營企業”。

    與此同時,陳果夫還將原來由國民黨黨務系統所控制的新聞、文化、出版、廣播、電影等事業統統改為企業性質,從原來由國庫支付開支變為自負盈虧的經營單位,由此而建立了“黨營”文化事業的系統。

    二陳的這些所謂黨營事業,由於有行政權力的支援和強大的金融優勢,他們壟斷原材料,壟斷商品市場,欺行霸市,投機倒把,大發橫財。

    就這樣,陳果夫、陳立夫通過蔣介石的信任和支援,成為了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成員之一。

  • 7 # 老蟲

    四大家族中有“蔣氏天下陳家黨”的說法,二陳主要是搭上了蔣介石這個靠山。由於陳長期擔任國民黨組織部長的職務,為蔣介石拉攏了無數的人才。同時他還利用中統這個特務機關,打擊異己,甚至壟斷了科教、文化、宣傳等部門,在國民黨內部形成了一大股勢力。

    陳果夫兄弟的三叔是同盟會元老,孫中山的左膀右臂陳其美。陳其美還是蔣介石加入同盟會的領路人,陳其梅曾和蔣介石拜過把子。可以說,蔣介石在政治上,是靠陳其美起的家。陳其美被袁世凱暗殺以後,蔣介石對陳果夫就一直有提攜。

    陳果夫最早在上海就和蔣介石有過合作。那時國民黨急需經費,孫中山就決定在上海開一所證券交易所,來獲取資金。交易所的主要負責人,就是蔣介石,戴季陶和張靜江,他們打的招牌是“恆泰號"。此時,陳果夫正在上海的一家錢莊裡當夥計,蔣介石就把他拉到了證券交易所。

    孫中山死後,蔣介石開始走向政治舞臺。但是他在國民黨內資歷太淺,無法和國民黨一些元老進行抗衡。於是,他就想在國民黨內拉起自己的一幫人馬。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在軍隊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國民黨高層不允許黃埔學生插手軍務,所以蔣介石也很難在形成自己的實力。

    國共兩黨關係破裂以後,蔣介石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職務,這為他進一步掌控國民黨黨務大權做了準備。但是,蔣介石已經身兼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他分身乏術。於是,他就邀請陳果夫過來幫忙。陳果夫被任命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祕書,實際上是代替蔣介石主持中央組織部的工作。

    陳果夫擔任了組織部長以後,為蔣介石推薦了一批各式各樣的人才。這時,他的弟弟陳立夫也從美國留學回國,隨即被蔣介石委任為隨身祕書。在網羅人才的同時,陳果夫還創立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政訓練所。接著又成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推蔣介石為校長,自己任總務主任。這個學校,後來成為陳果夫專門培養黨務人才的地方。

    1929年,國民黨第3次全國代表大會,陳果夫、陳立夫當選為中央執政委員,陳果夫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陳立夫任國民黨中央祕書長。二陳完全把控了國民黨黨權,“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局面,就此形成。

  • 8 # 大國布衣

    當然陳立夫和陳果夫兄弟倆,如果離開了蔣家的支援,他們又有著怎樣的獨特之處呢?究竟是不堪一擊還是實至名歸?

    咱們慢慢剖析!

    (陳其美)

    當然蔣介石如此信任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其實與一個人的拋磚引玉作用密切相關。中國同盟會,對於中國新生革命力量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同盟會的發展,還要得益於陳其美的加入。

    出於信任,陳其美藉著其身份地位和獨特的影響力主持外交,而蔣介石作為背後的運作力量,負責為陳其美觀察戰略格局、審時度勢、制定戰略方針,兩人的配合也甚是完美。

    接下來幕後活動的蔣介石隱匿了一段時間,整個上海地區的革命活動,也彷彿從此銷聲匿跡。 但其實在當時,陳其美是帶著陳果夫進行了一段時間革命活動的。

    (陳果夫)

    後來蔣介石等人認識到:革命活動也是需要軍事實力支撐的時候,就毅然決然的決定建立黃埔軍校。成立之初,由於軍費短缺,蔣介石也可能是出於考驗陳果夫的原因,就讓他擔任軍需求採購一職。

    隨著陳果夫的處事能力被蔣介石逐漸挖掘出來,陳立夫也被拉攏進來,成為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大將,兄弟二人齊心協力,輔佐蔣介石的國民統治,蔣介石制定大綱,由兄弟倆負責執行,老蔣彷彿找到了和曾經陳其美配合的那種感覺,最終帶領整個國民黨黨派走向高潮。

    沾了蔣介石的光的同時也離不開兄弟兩人的彪悍實力,兩兄弟一度在國民黨派擔任軍機要職,很大程度上出於蔣介石對於兩兄弟的信任,同時也有蔣介石對於陳其美的愧疚。

    這兩兄弟也確實有陳其美的精神,鍥而不捨,最終也在蔣介石手下,達到巔峰。成為四大家族之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 9 # 混沌聊史

    陳家最早起源於陳其美。陳其美,同盟會元老,是中山先生的得力干將。1911年領導發動上海起義,上海光復後,擔任滬軍都督。後於1916年,為北洋政府派人暗殺。

    陳立夫、陳果夫能夠受到蔣介石的重用,毋庸置疑,肯定也是和陳其美有關的。

    陳果夫早年在叔父陳其美的影響,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曾奔赴武漢參加革命軍。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陳果夫被派往上海負責招生和購置物品。1926年,進入國民黨中央,先後被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黨組織部代部長、國民政府委員、監察院副院長,負責國民黨黨務。

    陳立夫,與其兄陳果夫不同,其早年並無心於政壇。1917年,陳立夫就讀於北洋大學採礦系。畢業後又赴美留學深造。後其兄向其轉發蔣介石希望其回國協助自己的電報。在其兄的勸說下及礙於與蔣的叔侄關係,無心於政治的陳立夫還是離美回國了。回國後的陳立夫立馬被任命為蔣介石的機要祕書,後又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與其兄一起負責國民黨黨務。國民黨著名的特務組織中統便是由陳立夫一手創辦的。

    陳氏家族能成為四大家族之一,主要是因為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把持國民黨黨務的緣故。因而才有了“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的說法。

  • 10 # 月下沒有花

    究其原因,主要是兩點:

    叔父輩打了個好基礎。個人的能力比較突出。時勢造英雄

    咱中中國人啥事總好整個『四大』,比方說四大美人、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彷彿不湊出四個就不好意思拿出來說事。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這個說法最早是瞿秋白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內戰時期,陳伯達寫了《中國四大家族》一文,稱四大家族借抗戰搜刮民脂民膏。

    客觀說,把陳家列在四大家族中,多少有點湊數。陳立夫當美漂,在接受採訪時曾辯解道: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本家(陳伯達)把我列入四大家族。如果我那麼有錢,還用得著到紐澤西養雞嗎?

    此時,陳立夫被趕到美國,靠著向孔祥熙借的八千美金,辦了一個養雞場,夫妻倆養雞為生。

    有一說一,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可能是沒撈著什麼錢,比其它三家有差距。但正如調侃所說:

    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

    陳氏兄弟長期把持國民黨黨務,依然是妥妥的黨內大佬。這哥倆能脫穎而出,最初是沾了二叔陳其美的光。

    陳其美,字英士,浙江湖州吳興人,同盟會元老,青幫大亨,譭譽參半猛人一枚。這哥們最牛逼的地方是為人很江湖,也因此太丘道廣,三教九流啥人脈都有。同盟會成員楊濟人記述道:

    上海的戲院裡,茶館、澡堂裡,酒樓、妓院裡,無論哪個角落裡都有他(陳其美)的黨羽。所以,一輩革命同志無論有什麼活動,都要拉他入夥,尤其是辛亥年中部同盟會之成立,大家都要依靠他做臺柱子。

    陳其美一生收了無數小弟,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收了蔣介石這個小弟。關於陳大哥和蔣小弟的逸聞趣事,這裡不細說,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閱資料。

    總之,毫不誇張的說,陳其美是蔣介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貴人和引路人之一。而且倆人還真不全是虛情假意的利用關係,實實在在的有些情分。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日本人山田純三郎的寓所裡遇刺身亡,享年38歲。陳其美遇刺以後,無人敢為其收屍,唯有蔣介石冒死出面給陳其美收屍下葬。僅此一事,可見兩人的私交非同一般。

    陳大哥英年早逝,跟蔣小弟的香火情便回報在兩個侄子身上。由於陳其美、黃郛、蔣介石為結拜兄弟,蔣介石行三,所以陳果夫陳立夫稱蔣介石為三叔。

    有三叔罩著,當然朝中有人好做官,但陳氏兄弟也著實有些真本事,尤其陳果夫非等閒之輩。

    雖然差著輩兒,管人叫叔叔,但陳果夫只比蔣介石小五歲。蔣介石最終能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內成為話事人,陳果夫立下了汗馬功勞。

    1918年,為籌集革命資金,孫中山命蔣介石到上海股票交易所炒股。蔣介石這種丘八哪懂什麼股票,於是把時年26歲的陳果夫帶在身邊一起炒股,結果大發其財。不僅源源不斷的把錢送到革命黨人手中,還每個月給蔣經國資助三元學費。這段經歷使兩人建立起很高的互信關係。

    1924年,孫中山組建黃埔軍校,由蔣介石任校長。蔣委任陳果夫為募兵委員,負責招生工作。陳果夫工作成效顯著,為黃埔軍校招來大量學員。由此,蔣介石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班底——黃埔系。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國民黨內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1926年,陳果夫和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陳立夫,一同前往廣州成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

    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爆發,在陳立夫的謀劃下,蔣介石一箭雙鵰,一方面打擊蘇聯和中共的勢力,另一方面藉機削弱國民黨左派汪精衛的勢力。

    蔣介石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陳果夫任其祕書,具體實施“整理黨務案”,進行國民黨員重新登記、調查工作,將共產黨人逐步排擠出國民黨。

    1926年7月,北伐開始。陳氏兄弟不離蔣介石的左右,出謀劃策之餘,替蔣招攬了陳布雷、潘公展等大批人才。

    1927年4月12日,由陳氏兄弟謀劃,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與共產黨徹底決裂。

    1927年11月,陳氏兄弟成立了祕密組織“中央俱樂部”,因其英文縮寫是CC,故該組織簡稱為CC。從此以後,CC系成為國民黨內的一大重要派系。

    陳果夫負責主持“清黨”活動,領導各級清黨委員會,將各地的黨部進行解散、改組和重建。到1933年,全國的國民黨組織已經基本已被陳氏兄弟掌握,因此有了“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縱觀陳氏兄弟的發跡史,陳其美和蔣介石的關係肯定起了重要作用,畢竟這是陳氏兄弟與蔣介石天然同盟的基礎,也是兩方初始信任的基礎。但這兩兄弟的個人能力,才是能夠飛黃騰達的核心原因。

    陳氏兄弟和蔣介石之間,與其說是單方面的依附關係,倒不如說是合作關係。這種關係直接決定了國民黨兵敗大陸以後,陳氏兄弟的結局。

    退到臺灣後,蔣介石將國民黨失敗歸罪於陳氏兄弟,認為是他們操縱黨務,導致黨內派系重重。這個好理解,輸光了家底,總得找人出來背鍋。另一方面,如果建豐同志想上位,陳氏兄弟必然是絆腳石。

    1950年,蔣介石進行大幅調整,極力扶持蔣經國和陳誠,打壓CC系。陳果夫被一擼到底,陳立夫被逼出走海外。

    陳氏兄弟幹過不少反革命勾當,但這倆人確實不貪。陳果夫晚年貧困潦倒,甚至到了無錢看病的地步,還是蔣念及舊情,給了陳果夫5000元醫藥費。

    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去世,享年59歲。2001年2月8日,陳立夫去世,享年101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麥片是用熱牛奶還是涼牛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