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傷

    法西斯戰爭的本質是掠奪他國資源和財富,企圖使世界格式化,並使人民大眾變為法西斯的奴隸,這就是非正義的戰爭。當多數被奴役的國家團結起來進行反法西斯的戰爭的時候,其人口的多數,地域的寬廣,豐富的資源是法西斯國家不可抵禦的,所以法西斯戰敗是必然的,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個人淺見,望朋友指正。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一戰硝煙尚未散去,20年後的歐洲和全世界又陷入了狼煙四起。它的發起國——德國,所向披靡,戰無不克,稱霸全世界的野心,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僅過了4年,她卻要面臨四面楚歌、處處捱打的局面,雖談不上“曇花一現”,那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有的說是德軍戰線拉的太長;也有的認為是美國的參戰,蘇聯的寒冬是導致其走向滅亡的原因等等。各有各的道理,但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整個二戰發生前後的歷史來尋找答案。

    德國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是,大蕭條。

    上個世紀20年代末,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危機。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人失業,遍及全國的大饑荒,導致約700萬人死亡,約佔當時人口的7%。更可怕的是,它波及到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括英、法、德、日等國家。此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如何儘快走出經濟危機,是當時各國首腦的首要問題。一是以美國為代表,採取行政干預市場經濟的手段,提高政府對經濟的政策參與性,帶領民眾逐漸的走出了低迷。

    二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極權主義(納粹),利用民族情緒和民眾對現實的不滿,紛紛走向政治前臺。加上一戰後《凡爾賽合約》不公正的對待,以此煽動民族仇恨,並以對外侵略擴張來轉移國內矛盾和擺脫經濟危機。

    獨裁統治下的德國,早在開戰前6年就將國民經濟軍事化。這期間,消費類生產增長了43%,而軍需生產卻增長了150%;精明有效的日耳曼人,運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進成果推動了武器的發展。

    MG-42輕機槍、MP-40衝鋒槍、“豹”式坦克和U型潛艇等先進武器,成為當時各國“談虎色變”的殺人利器。如何培養戰鬥素養和多兵種配合作戰?這都需要透過實戰來進行鍛鍊和演練。如何檢驗和提高其戰鬥水準和戰術水平?更是要透過實戰來驗證。

    西班牙內戰,成為他們發動二戰前的“演武場”。各種武器的有效配合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創新,班、排突防能力得到提高;空軍和坦克的聯合作戰,更是演化成讓人唏噓不已的“閃電戰”。武裝到牙齒的德國,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

    而此時,歐洲各國就沒有提防身邊的“餓狼”嗎?答案是:不。

    他們在忙於走出蕭條。英法兩國眼看著其不斷崛起,到了控制不住的局面,危機感也越來越重。但苦於國內的疲軟,沒有資本和精力去遏制希特勒的膨脹。所以在英法綏靖政策的背後,經濟危機的影響也佔了一部分原因。

    有恃無恐的德軍,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有效戰術,不斷的“攻城掠地”。然而,維持強大的軍備和領地,讓他們的戰略物資和兵源開始漸漸地捉襟見肘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們的輝煌在一點點消失。

    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開始走向滅亡。

    首先,是國防軍的損失大。蘇德戰役爆發的頭兩年, 330萬國防軍傷亡人數接近300萬,其中1/3是永久性傷亡。儘管又從國內徵募新兵,但庫爾斯克戰役之後,東線戰場的國防軍人數銳減至250萬,堅守著一條北起列寧格勒南到黑海,長約2000公里的防線。

    隨著,英美要登陸法國抄其後路,英吉利海峽6000公里的海岸線成為他們防禦的重點。先前引以為傲的“種族純潔”,此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開始從德佔區和蘇軍戰俘中徵召志願兵,再後來包括法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甚至印第安人。

    此外,為招募更多的純血統日耳曼人,招募標準放寬了。年少及年老的人都被徵召入伍,國防軍中超過35歲的人數達到1/3,平均年齡是31.5歲;而同期的美軍的平均年齡為25.5歲。同時,新兵訓練時間縮短,導致兵源素質相差甚遠。

    這些不顧一切的措施帶來的後果是,他們缺乏足夠的高素質部隊,要讓老人、男孩子和外國士兵起作用,只有將他們安置在戰壕或水泥防禦工事裡,讓軍士持槍站在身後,隨時準備射擊任何擅離職守的人。

    就連希特勒所崇拜的腓特烈大帝曾告誡說:“想保衛一切的人,會喪失一切。”

    其次,“閃電戰”遇到了剋星。以火力強勁的裝甲叢集和戰術轟炸機為尖刀,同時,以奪取制空權為先導,對敵國進行出其不意的閃擊戰。確實讓初次嘗試的國家措手不及,可以說是被打蒙了。所以,他們橫掃西歐。

    在蘇聯,他們的戰術不靈了。雖然前期也確實讓蘇軍對這種戰術無奈了好一陣子,以至於元氣大傷。但是,地大物博的優勢,讓蘇軍找到了對付他的辦法。那就是“大縱深”防禦戰術,在十幾公里寬的防線後面,集結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形成十幾公里的防禦縱深。

    同時,幾千門的火炮群在後方進行火力支援,還配置以集團軍為單位的航空兵做空中支援。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可以輕鬆刺破一張紙,但很難扎穿一本書。待閃擊不能突破時,變為大縱深火力攻擊,很輕易地將“匕首”折斷。

    而在軍備方面,蘇軍透過實戰來改造軍備,使它們更加簡單實用。比如說T34火炮口徑76毫米換裝為威力更大的85毫米;蘇軍戰士逐漸配上了波波沙衝鋒槍,載彈量高出對手一大截。到了後期,德華人的武器優勢蕩然無存。

    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邪不壓正。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二戰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愛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展開了戰略反攻。也正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世紀資本主義危機,孕育的德、意、日法西斯“怪胎”。時刻的提醒我們,戰爭的背後是政治,政治的背後是民生;民眾的日子不好過,要麼推翻政權,要麼發動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找個明星做你老公/老婆,你會選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