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言談方式見真知

      語言表明出身,語言除了社會的、階層的或地理上的差別外,還有因個人的水平而出現差別的心理性的措辭。人的種種曲折的深層心理就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在自我表現的手段——措辭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現的自我形象無關,透過分析措辭常常就可以大體上看出這個人的真實形象,在這種意義上,正是本人沒意識到的措辭的特徵比詞語的內容遠為雄辯地告訴我們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稱單數的人,獨立心和自主性強,常用複數的人多見於缺乏個性,埋沒於集體中,隨聲附和型的人。

      人們總是認為是在用自己的話說話,寫文章。實際上無意中在借用別人的話,有自我擴大欲,反過來探尋這一點,就能窺見其人的內心深處。例如,對說話者是使用難懂的詞和外語的人多會感到困惑,其實,這種人多是將詞語作為掩飾自己內心弱點的盾牌。擇業時,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過分矯飾,反而畫蛇添足,讓別人如墜雲霧的效果是最不利的。這種情形常常不過是反證了對自己的智慧的自卑意識,將詞語作為盾牌,掩飾自己的自卑感。《圍城》中的張先生在方鴻漸面前大肆賣弄自己的洋文,以顯示自己博學,實際上只反映出其知識的貧乏。

      要想了解一個人的個性,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由對方的口中道出自己的個性如何。可惜的是,一般人有時也未必真正瞭解自己,由自己口中描繪出來的自己恐怕都會失真。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證實,個人的說話方式,正反映了其內心深層的感受,說不定透過說話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會更為真實可信。

      每一個人的說話習慣皆不盡相同,經過統計歸納結果發現,一個人的說話習慣與其行為模式有直接關聯,利用這種關聯作為識人的基本資料,有時遠比透過星相去了解一個人更為可靠。

      在“稱謂語”中習慣把“我”掛在嘴邊的人,具有幼稚、軟弱的性格。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談話中頻頻使用“我”的人,自我表現欲強烈,時時不忘強調自己,唯恐別人忽略了自己。而習慣使用“我們”或“大家”來代替“我”的人,具有隨聲附和或依附團體的性格。喜歡在談話中引用“名言”的人,大多屬於權威主義者。不論場合、不分談話物件和主題,在與別人的交談當中,會使用名人的格言來駁斥對方或證明自己論調的人,往往缺乏自信,習慣藉助他人之名來壯大自己的聲勢。說話時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類似的“狐假虎威”現象。

      說話時喜歡夾雜幾句外語,令聽者感到困惑和彆扭。這種型別的人通常希望藉著語言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多半是對於自己的學問、能力缺乏自信所致。

      談話中喜歡引用長輩說過的話,比如常將“我媽說……”掛在嘴邊的人,表示其在心理和精神上尚未獨立。而有些女性喜歡借用母親的話來表現自己的意志,如“我媽媽說你很有風度……”表明此人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獨立自主的個性。

      過分使用客套話的人,心裡存有戒心。在人際交往中,恰當地使用客套話是必要的。但如果兩人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好,一方卻突如其來地說些客套話,則說明其“心中有鬼”或另有圖謀。同時,引用過度謙虛的言辭,表示此人有強烈的嫉妒心、企圖、輕蔑或戒備心等。

      下面的幾點是告訴人們怎樣透過觀察言說話方式而看破人心的具體辦法:

      (1)在正式場合中發言或演講的人,開始時就清喉嚨者多數人是由於緊張或不安。

      (2)說話時不斷清喉嚨,改變聲調的人,可能還有某種焦慮。

      (3)有的人清嗓子,則是因為他對問題仍遲疑不決,需要繼續考慮。一般有這種行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兒童多。兒童緊張時一般是結結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說:“嗯”、“啊”,也有的總喜歡習慣性地反覆說:“你知道……”

      (4)故意清喉嚨則是對別人的警告,表達一種不滿的情緒,意思是說“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可要不客氣了。”

      (5)口哨聲有時是一種瀟灑或處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會以此來虛張聲勢,掩飾內心的惴惴不安。

      (6)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聲音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

      (7)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聲音會陰陽怪氣,非常刺耳。

      (8)有叛逆企圖的人說話時常有幾分愧色。

      (9)內心漸趨興盛之時,就容易有言語過激之聲。

      (10)內心平靜的人聲音也會心平氣和。

      (11)內心清順暢達之人,言談自有清亮和平之音。

      (12)誣衊他人的人閃爍其詞,喪失操守的人言談吞吞吐吐。

      (13)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14)善良溫和的人話語總是不多。

      (15)內心柔和平靜的人,說話總是如小橋流水,平柔和緩,極富親和力。

  • 2 # 東華禪

    【問:怎樣才能識人?

    萬行大和尚 | 答疑解惑

    你和他喝上一壺茶就清楚了。

    你就跟他聊一聊,看看他對當今社會某個現象持什麼看法。例如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來,結果老太太卻誣陷是他把她給撞倒了,對這個現象怎麼看?碰到這種情況,是扶還是不扶?

    ……

    只要他一闡述自己的觀點,你就知道他是什麼型別的人,有多大的格局,可用還是不可用,以什麼方式用,你都清楚了。

    透過交流,你就瞭解對方了。

    為什麼現在的企業招聘員工一定要面試?你覺得面試問的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與你的工作不相關。但是透過這些問題,面試的人認為他就能充分地瞭解你。

    而有經驗的老闆不用問你問題,你從門口走到他的辦公桌前,他就已經把你看清楚了。

    他只要看你的表情、手勢、動作,就可以知道你的內心是不是健康;只要看你的穿著打扮,看你的服裝、髮型、化妝協不協調,就知道你的內心協不協調。

    內心協調的人,不管男女,他/她的服裝搭配一定是協調的,化的妝也是協調的。】

    ——【萬行大和尚《答疑解惑》】:怎樣才能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課堂?課堂與班會、家長會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