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包含文明健康、綠色環保兩個方面。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維多利亞宣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這16字對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了精確而權威概括;綠色環保生活方式主張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要求節制自身對物質的過度慾望,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自律,從小事著手,逐步培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習慣。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是獲得健康、減少疾病的最簡便易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從衣、食、住、行、遊等方面概括以下十個方面內容:1、綠色節約消費。節水、節電、節能等日常生活消費行為均屬於綠色消費行為。不買不必要的衣服,拒絕購買由珍稀野生動物毛皮製成的服裝,選擇購買使用環境友好型的材料製成的服裝,勤儉節約,舊衣服再利用,舊物捐給貧困者。迴圈使用布袋與紙袋,使用節約型水具、拒絕過分包裝並且支援可迴圈使用的產品,騎單車;一水多用,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糧食,讓人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方法,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2、科學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的是不可偏食。主糧應粗細糧交替使用,副食萱素搭配,新鮮蔬菜和果不可缺少。科學合理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健康的飲食是指膳食中應該富有人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或減少攝入不利於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按時進餐、堅持吃早餐、睡前不飽食、吃飯不分心、保持良好的進食心情和氣氛等。節約糧食不浪費,儘量選擇本地、當季產品;嘗試每週吃一次素食,儘量自帶水杯;倡導光碟行動、公筷公勺,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拒絕濫食野味、拒絕酗酒抽菸等不良惡習,養成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 3、生活起居規律。生活起居就是人們日常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無規律的生活習慣會擾亂人體的生命節律,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使疾病發生率增高,對健康極為不利。古代養生專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因此,起居定時、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生活起居規律,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4、堅持適量運動。生命需要運動,這裡的運動是指有氧代謝運動,如散步、慢跑、跳繩、各種球類、游泳、滑冰、騎腳踏車、體操、太極拳等,這些活動能有效地改善心、肺、與心腦血管機能,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適量是指把握度,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運動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最簡單的運動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運動30分鐘以上(如爬樓梯)。每週至少運動5次。運動的強度以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這個數為宜。最好能夠保持心率加快、身體發熱這種狀態15分鐘以上。 5、養成健康習慣。每次疫情都是一次全民健康生活習慣的教育。2003年的“非典”疫情提醒了人們感冒戴口罩、洗手等生活習慣的重要性。這次疫情啟示我們良好工作生活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菸草對健康百害無益,少量飲酒是健康之友,超量飲酒是罪魁禍首,倡導戒菸限酒;工作有張有弛,不過度緊張和長期勞累。娛樂有度,不放縱,如不看通宵電影,不打通宵麻將,聽音樂音量不過大。不喝生水或不清潔的水;不吃不潔或腐敗變質的食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毀壞樹木,不浪費資源等等。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在危險環境工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章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6、保持平和心態。心理平衡,指的是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讓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變換角色,調整心態。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上要能夠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應社會。要樹立適當的人生追求目標,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就會保持愉悅的一生。幸福感完全是個人的心理感受--知足者長樂,人生在世,健康為本,千萬不要因名利得失損害健康。 7、保護自然環境。人類生存的環境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每個人都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如節約資源(水、電、煤、煤氣和天然氣、紙張、汽油、木料等等);不汙染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慎用洗滌劑等等);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植樹造林、保護綠地、保護野生動物等)。 8、學習科普知識。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識,知識是不斷調整自己行為的指南針。要學習新的健康知識、衛生知識、防病知識,抵制迷信和各種錯誤資訊的影響。要學習綠色環保知識、衣食住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科普知識,從我做起,從家庭抓起,從科普學起,積極傳播文明健康理念,傳授健康知識和防護技能,為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夯實基礎。9、推動移風易俗。 改革婚喪禮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倡導網上祭掃文明新風,破除祭掃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拋灑祭祀用品等陋習,推動鄉風文明展現新氣象。 倡導文明節慶,加強文明節慶主題宣傳,增強群眾文明、綠色、健康的節慶意識。堅持崇儉拒奢,反對鋪張浪費,倡導電話、網路問候及送祝福。倡導健康過節,抵制封建迷信,拒絕“黃賭毒”活動。倡導推行春節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國慶吃麵條等富有儀式感的節慶方式,營造喜慶祥和、愛國愛家的濃厚氛圍。10、網路文明行動。加強文明上網的宣傳教育和監管,引導公眾依法上網、健康上網、安全上網,不在貼吧、微信、微博、QQ等釋出和傳播違反國家法律、影響國家安全的資訊,自覺抵制淫穢、色情、暴力等有害資訊,不沉溺虛擬時空,不惡意謾罵詆譭他人,不在網上透露個人隱私。
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包含文明健康、綠色環保兩個方面。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維多利亞宣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這16字對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了精確而權威概括;綠色環保生活方式主張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要求節制自身對物質的過度慾望,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自律,從小事著手,逐步培育生活方式綠色化的習慣。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是獲得健康、減少疾病的最簡便易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從衣、食、住、行、遊等方面概括以下十個方面內容:1、綠色節約消費。節水、節電、節能等日常生活消費行為均屬於綠色消費行為。不買不必要的衣服,拒絕購買由珍稀野生動物毛皮製成的服裝,選擇購買使用環境友好型的材料製成的服裝,勤儉節約,舊衣服再利用,舊物捐給貧困者。迴圈使用布袋與紙袋,使用節約型水具、拒絕過分包裝並且支援可迴圈使用的產品,騎單車;一水多用,隨手關閉水龍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糧食,讓人們在充分享受綠色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履行好應盡的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方法,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2、科學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指的是不可偏食。主糧應粗細糧交替使用,副食萱素搭配,新鮮蔬菜和果不可缺少。科學合理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健康的飲食是指膳食中應該富有人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或減少攝入不利於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按時進餐、堅持吃早餐、睡前不飽食、吃飯不分心、保持良好的進食心情和氣氛等。節約糧食不浪費,儘量選擇本地、當季產品;嘗試每週吃一次素食,儘量自帶水杯;倡導光碟行動、公筷公勺,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拒絕濫食野味、拒絕酗酒抽菸等不良惡習,養成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 3、生活起居規律。生活起居就是人們日常作息時間、生活習慣,無規律的生活習慣會擾亂人體的生命節律,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使疾病發生率增高,對健康極為不利。古代養生專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因此,起居定時、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生活起居規律,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4、堅持適量運動。生命需要運動,這裡的運動是指有氧代謝運動,如散步、慢跑、跳繩、各種球類、游泳、滑冰、騎腳踏車、體操、太極拳等,這些活動能有效地改善心、肺、與心腦血管機能,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適量是指把握度,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運動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最簡單的運動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運動30分鐘以上(如爬樓梯)。每週至少運動5次。運動的強度以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這個數為宜。最好能夠保持心率加快、身體發熱這種狀態15分鐘以上。 5、養成健康習慣。每次疫情都是一次全民健康生活習慣的教育。2003年的“非典”疫情提醒了人們感冒戴口罩、洗手等生活習慣的重要性。這次疫情啟示我們良好工作生活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菸草對健康百害無益,少量飲酒是健康之友,超量飲酒是罪魁禍首,倡導戒菸限酒;工作有張有弛,不過度緊張和長期勞累。娛樂有度,不放縱,如不看通宵電影,不打通宵麻將,聽音樂音量不過大。不喝生水或不清潔的水;不吃不潔或腐敗變質的食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毀壞樹木,不浪費資源等等。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在危險環境工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章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6、保持平和心態。心理平衡,指的是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助人為樂。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讓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變換角色,調整心態。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上要能夠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應社會。要樹立適當的人生追求目標,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就會保持愉悅的一生。幸福感完全是個人的心理感受--知足者長樂,人生在世,健康為本,千萬不要因名利得失損害健康。 7、保護自然環境。人類生存的環境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每個人都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如節約資源(水、電、煤、煤氣和天然氣、紙張、汽油、木料等等);不汙染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慎用洗滌劑等等);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植樹造林、保護綠地、保護野生動物等)。 8、學習科普知識。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識,知識是不斷調整自己行為的指南針。要學習新的健康知識、衛生知識、防病知識,抵制迷信和各種錯誤資訊的影響。要學習綠色環保知識、衣食住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科普知識,從我做起,從家庭抓起,從科普學起,積極傳播文明健康理念,傳授健康知識和防護技能,為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夯實基礎。9、推動移風易俗。 改革婚喪禮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倡導網上祭掃文明新風,破除祭掃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拋灑祭祀用品等陋習,推動鄉風文明展現新氣象。 倡導文明節慶,加強文明節慶主題宣傳,增強群眾文明、綠色、健康的節慶意識。堅持崇儉拒奢,反對鋪張浪費,倡導電話、網路問候及送祝福。倡導健康過節,抵制封建迷信,拒絕“黃賭毒”活動。倡導推行春節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國慶吃麵條等富有儀式感的節慶方式,營造喜慶祥和、愛國愛家的濃厚氛圍。10、網路文明行動。加強文明上網的宣傳教育和監管,引導公眾依法上網、健康上網、安全上網,不在貼吧、微信、微博、QQ等釋出和傳播違反國家法律、影響國家安全的資訊,自覺抵制淫穢、色情、暴力等有害資訊,不沉溺虛擬時空,不惡意謾罵詆譭他人,不在網上透露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