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人之娛

    《貞觀政要》中記載:“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飢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意思是到了隋朝末年,隋朝的糧食可以供天下人吃五十年。

    這樣怎樣的一個恐怖的積累,那麼隋朝到底有多少個糧倉呢,又都分佈在何地呢?

    六大糧倉。

    據《隋書·食貨志》記載,隋開皇(隋文帝年號)、大業(隋煬帝年號)年間,全國一共建有六大糧倉。它們是:興洛倉(河南鞏義)、回洛倉(洛陽隋唐城東北)、黎陽倉(河南浚縣大伾山北)、廣通倉(陝西華陰)、河陽倉(黃河北岸孟縣南)、常平倉(古陝州,今三門峽西)。加上一些其他地方的糧倉,足有九個之多,下圖中會有體現。

    分佈特點。

    一個國家的糧食儲備,事關國家的生死存亡,其地理位置就相當重要了,那麼隋朝的糧倉是如何選址的呢?

    其一、依託政治經濟中心。在隋朝的洛陽和長安附近,建有大量糧倉,以滿足不時之需。假如發生天災或者暴亂,百姓可以沒吃的,前提是保證皇親國戚們有吃的。

    其二、交通便利。隋朝開鑿大運河後,這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提升了運輸安全性,尤其到戰時,能夠快速調動支配,所以糧倉肯定是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那大運河附近就是首選了。

    從圖上可以看出,糧倉基本都在洛陽長安附近,而且都是在運河邊上。

    建造規模。

    如此多的糧倉,已經足夠驚人了,那其規模又有多大呢?

    2013年考古學家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2013年,考古學家在洛陽小李村、馬坡村以西發現一個巨大的隋朝糧倉——回洛倉。此倉庫東西長達1000米,南北長達355米,相當於50個標準的國際足球場。其中10米深的倉窖依次排列,足足有七百座,可謂氣勢恢宏。

    那麼隋朝人是怎麼建的呢?

    建造特點。

    眾所周知,糧食放久了都會發黴、變質等等。何況一個糧倉那麼大體量的糧食,堆積久了,都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了,那隋朝是怎麼儲存長達幾十年之久的呢?

    首先,選址在乾燥的丘陵之上,不怕水淹和受潮。

    其次,挖好洞後,用火烤坑壁,除去多餘的水分以及蟲子。

    然後,在坑壁上塗上青膏泥等粘性極強的物質,然後黏上木炭、乾草、木板等隔絕水分。

    緊接著,在入口處種上小樹苗,透過小樹苗成長的速度來判斷土壤的潮溼程度。

    最後,在倉窖的外圍建造排水系統。這樣一個抗潮、抗蟲的糧倉就形成了。難怪現代專家都大呼這技術放在現代都無法超越,這也讓世界都驚歎中國古人的智慧,於是回洛倉成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愚人己見

    囤積如此之多的糧食,即使在百姓發生饑荒之時,隋煬帝也是顆粒不給,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啊!難怪李密等各大諸侯也是盯著洛陽等不放,搶了洛陽就相當於搶了糧倉啊,即使守著洛陽不戰,也能把人給耗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聯儲的這次會議對接下來黃金後市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