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烽火1126
-
2 # 賀灝
在大夥的印象中三國時北伐中原是諸葛亮於公元228年春第一次兵出祁山發動的。然東吳孫權於208年發起的對曹魏之合肥之戰要早於蜀漢,第一北伐曹魏還是東吳挑的頭。
208年十一月曹操兵敗赤壁後將餘軍屯於荊州北部,12月周公瑾率軍於江陵與曹仁鏖戰,孫權率主力親征合肥。欲開拓西北二條戰線。東吳軍連日猛攻,連孫權都想親帶輕騎突擊曹軍被張紘諫阻。戰事延至次年合肥仍然堅挺,孫權聞知曹魏援兵將至不得已撤軍。
從此曹魏與東吳於合肥之地數十年間總計爆發了五次大戰,但孫權次次都無功而返,尤其是第二次合肥之戰東吳軍遭張遼所率八百死士打的節節後退,十萬吳軍被七千曹軍打的滿地找牙,此戰張遼勇冠三軍,得赫赫威名。
正如孫策所言,若論攻城掠地,沙場征伐,權不如他,論守成治國孫權強於孫策。
孫策是個很有本事的人,僅憑藉孫堅留下的千餘人,即平定了江東數郡,等孫策坐穩江東之地,淮南已被曹操牢牢握住,而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孫策想以進攻許都進而戰據淮南,只是計劃還末施行,孫策就被人暗殺了。
江東若要對北方用兵必須佔據淮南,有如諸葛亮必據荊州再圖北伐是一個道理。孫策若有淮南,待北方有變,即能從淮南出兵,進擊中原腹地,進而統一北方。
淮南的據有是江東政權北伐成功的唯一機會,只可惜孫策未能如願,至使孫權日後北伐連連失利,殊是可惜。
-
3 # 大飛熊騎士
這是兩個問題,分別是孫策時代和孫權時代,是否錯過了北伐時機?為何北伐不能成功?
首先,先分析下一下東吳的局勢,雖然諸葛亮在《隆中對》說了“東吳已歷三世,此誠不可爭鋒也。”實際上,東吳的版圖基礎是孫策所開拓的,孫策平定東吳六郡前,江東是一片亂局,有揚州太守劉繇,依附劉繇的薛禮,笮融等人,吳郡許貢,會稽王朗,嚴白虎等。孫策在平定的過程所向無敵,攻必克,戰必取,最後一統江東,真正為東吳的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於東吳之地,本身就不是深度王化之地,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國精銳部隊“丹陽兵”,丹陽兵因為勇猛善戰,卻不好統領(丹陽兵多叛)。同時,孫策的統治也受到江東舊軍閥的殘餘力量的威脅。
(孫策平定江東)
因此,郭嘉根據東吳形勢和孫策的個性做了一個“神奇”的預言:“孫策將會被刺客所刺殺”,《三國志.郭嘉傳》。這句話的背景,正是孫策想趁著官渡之戰,北上攻打曹操,迎接漢獻帝,郭嘉給曹操吃的“定心丸”。孫策要北伐,就必須先收拾陳登的廣陵,沒到到陳登早收買了孫策後方嚴白虎的殘部,孫策於是回軍征討。待到孫策再度要攻廣陵時,就不幸遇刺身亡了。所以,孫策不是錯過北伐時機,而是壯志未酬。
(荊州控制著長江中上游,江陵和江夏郡特別的重要)
孫權時代的北伐,更多是為了拱衛長江天塹的防務。長江防務分為兩線,一條線是荊州上游對中小遊的威脅。一條線是淮南地區,因為“守江必守淮”。孫權初期,先是猛攻黃祖,奪下江夏郡一部分地區,赤壁之戰後,又偷襲了蜀漢的南郡,消除了荊州水路上游的江陵和江夏,對中小遊的威脅。之後,孫權也曾經想從荊州一線北伐,但是江夏郡北部有經驗豐富的文聘鎮守,襄樊一帶則是五子良將的徐晃,也不好攻打。
(曹魏幾次攻打濡須口不下,孫權攻打合肥不下,魏吳在淮南的爭奪一直是僵持的態勢)
至於淮南一線,焦點就在合肥城。曹魏和東吳都十分重視合肥城的爭奪,因為合肥是南下北上的通道,也可以作為基地。孫權早在在赤壁之戰前,就打過一次沒有拿下。隨後,孫權為了切斷合肥入長江的水路通道,聽取呂蒙的建議,動用萬人修築了濡須塢,可見合肥對東吳的威脅。隨後,孫權幾次北伐,都是選擇合肥為突破口,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其中一次還差點被活抓。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合肥舊城靠近水路,後來滿寵修建了合肥新城,這讓擅長水戰的東吳更不利了。
除了合肥外,廬江也是孫權要北伐的據點之一,但是無一都是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孫權後面的幾次北伐,曹魏的統治已經穩定,體制也越發成熟,因此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軍事人才,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而東吳本身因為地理環境,士兵比較擅長水戰,陸戰確實不佔優,再加上孫權中後期的暨豔“選官改革”失敗,造成政體內矛盾重重,最後還引發了“兩宮之爭”,這些也造成了東吳實力的內耗。
-
4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三國的北伐,大家可能都會想到諸葛亮的北伐,其實,在東吳也有北伐,像孫權就親自北伐,但在合肥之戰時,東吳遭受到了阻礙。
孫權沒能北伐成功,主要是他沒有拿下合肥。合肥的位置是東吳北伐的必經之路,曹操也相當重視這塊地方,他把合肥修成了一座防禦重地,孫權雖說率領精兵強將北伐,但合肥城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加上東吳面對的敵人也很強,東吳就算兵力勝於合肥的曹軍,也在合肥遭遇到了挫折。就舉一下孫權率兵攻打合肥的例子,當時,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合肥的曹軍僅有幾千人,但張遼只選了八百名志願兵組成敢死隊,就大敗孫權軍隊,東吳軍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孫權沒能北伐成功,既是自己內部有問題,也是他面對的曹軍實力也很強,孫權不是說能成功就能成功的。
孫權北伐不成功,也在於孫策把長江對岸的據點淮南丟掉了。孫策在袁術手下時,袁術仗著自己的實力就僭越稱帝,孫策看不慣袁術的行為,就與袁術決裂,返回江東地區自謀大業。而江東地區劃長江而治,孫策這一舉動就使得東吳喪失在長江對岸的淮南,要是孫策佔據淮南,就可以當成東吳北伐的跳板。但淮南地區被曹操捷足先登,曹操在此形成了江淮防線,而孫權也難以北伐成功,被困在合肥舉步維艱。
孫權與諸葛亮一樣,都渴望北伐,但都沒能北伐成功,沒有北伐成功的蜀吳也遲早被曹魏拿下。
回覆列表
真正的機會絕對不是官渡之戰。而是水淹七軍之後。官渡之戰偷襲曹操,真的成功也沒有任何好處。全力攻打也未必滅了曹操。曹操地域廣闊而且。官渡之戰沒有集中全部力量各地方都有重要將領鎮守南面曹仁西面鍾繇,東面徐州陳登。都不好對付。即使大敗曹操。又要面臨比曹操強大的袁紹。孫策兵少很難展開,不敢傾力攻打,挨著死敵劉表。怎麼也得留兵守家。出兵不會超過3萬。從廬江打到許昌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