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藝詩苑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耳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相對於手機和電腦整機而言,耳機生產的投資較小,中國中小型企業紛紛加入這個行業,大多從事製造價格低、生產週期短、流通快的產品,市場上的各種低檔耳機價格從5元、15元到百元的,琳琅滿目,魚目混雜,低端耳機市場趨於飽和,競爭激烈。有實力的企業紛紛轉向中高階市場和功能型細分市場。   在全球耳機需求競爭中,美國、新加坡是中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另外,在不同地區的競爭對手也有所不同,如在香港市場主要對手是美國和日本,在美國市場主要對手是臺灣和墨西哥。 潛在進入者分析   整機廠商憑藉資本和技術優勢進入中高階耳機市場,整合產業鏈優勢,對眾多中低端廠商的生存構成威脅。如HTC計劃斥資3億美元收購耳機廠商Beats Electronics的大多數股權,以便提高HTC手機的音質。Beats耳機的價格在150~300美元之間,要普遍高於蘋果iPod和iPhone的耳機。電聲裝置企業憑藉現有技術優勢拓展耳機業務,如漫步者收購日本知名耳機品牌STAX,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從2004年漫步者開始運作耳機專案以來,透過不斷的摸索,逐漸掌握了耳機的設計研發能力,特別是一些核心部件的技術和製造能力。與之伴隨而來的,是市場銷售額的大額提升。2009年,漫步者耳機銷售收入猛增64%,呈現出良好的上升勢頭。 替代品威脅分析   耳機與音箱都是音訊產品,但在工藝製造方面,它們存在很大不同。音箱體積大,在各個方面可發揮的餘地大;耳機看似小巧,容易製造,但其實在某些地方的技術要求反而更高。   室內影音娛樂需求的發展使得音箱需求有所提升,因為其效果更好,同時可以避免佩戴耳機帶來的不便。一些音箱企業推出面向中低端市場的小型化、個性化的音箱,對部分耳機市場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一、 全球主要國家耳機市場份額   從上世紀90年代後,“中國製造”憑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製造能力吸引了全球耳機制造行業將生產基地放到中國,生產中低端耳機。2011年中國耳機市場份額達到32.8%。相對地,歐美國家將高階耳機的生產放在本國。但近年來其國內經濟不景氣,經濟增速遠低於中國,歐洲危機又進一步降低人們的消費信心,因此美國、德國、日本等全球知名耳機品牌生產國家市場份額近年來有所下滑,市場份額比重分別為13.6%、5.3%和7.7%。   二、 美國   美國在經濟發展程度和耳機技術研發上要領先於其他國家,除在美國本土銷售的中小耳機品牌外,其暢銷世界的耳機品牌中被業內熟知的就有五、六個之多,如高斯(KOSS)、歌德(GRADO)、舒爾(SHURE)、愛麗絲(ALESSANDRO)和音特美(ETYMOTIC)等,相對其它國家品牌較多。時下流行的動圈和動鐵單元入耳式耳機的高階產品幾乎都來自美國。美國的耳機產品大都風格相近,比較注重耳機中低頻的表現和播放音樂的整體協調性、分離度等因素,較多的適用於搖滾、金屬類音樂。   三、 日本   上世紀末,日本隨身聽耳機領域,索尼幾乎所向披靡,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松下由於本身的研發能力限制,只能靠一些獨特的外形設計吸引眼球。原來曾與索尼並肩的另一隨身聽廠商愛華也由於經營不善被索尼[1]收購。目前在日本市場,鐵三角的市場份份額已經遠遠超過索尼,但在中國市場,鐵三角的知名度僅限於高階市場,被眾多發燒友知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STAX耳機品牌是世界上最有名望最具影響力的靜電耳機制造商,號稱日本的半個HI-END品牌,STAX的靜電耳機價格合理,聲音輕盈柔和,富有飄逸的美感,具有豐富的細節。   日本的半導體供應量佔全球的20%,在部分電子零部件領域更是全球主要生產商;而香港、臺灣和中國內地以及南韓不少電子生產商均依賴日本生產的零部件,因此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對全球電子行業產業鏈影響極大,耳機產業當然也在其中,本土耳機減產和消費低迷使得日本耳機在全球份額有所降低。   四、 德國   相較於歐洲其它國家,德國耳機市場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刺激下發展良好,主要得益於其耳機三大知名品牌——森海塞爾(sennheiser)、拜亞動力(Beyerdynamic)和德國歌德(MB QUART)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在德國耳機市場,專用於行動式媒體播放器、智慧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耳內、迷你耳機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而傳統的耳機,作為戶外裝置越來越普遍,這要歸功於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作的城市裡獨自一人去吃宵夜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