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點茶:流行於唐宋元明時期品飲茶湯沫浡的一種飲茶方式。 分茶:流行於南宋時期在點茶過程中運用雜耍技巧的一種玩茶方式。記載於《武林舊事》,收錄於《中國百戲史話》。 茶百戲:是五代十國時期對茶湯湯花變幻的自然現象的一種稱呼。
7
回覆列表
  • 1 # 大愛中國書畫

    分茶(茶百戲)要有點茶的基礎, 圖象的形成與點茶時茶湯的泡沫有密切的關係。 在點茶時,先要煎水。 隨後將研細的抹茶放入茶盞,加入少許沸水,調成茶膏,接著再往碗中注入沸水。 為了便於在注湯時控制好水流, 使落水點準確,不破壞茶麵,於是古人發明了注湯的專用工具---茶瓶。茶瓶又叫銀瓶,湯瓶, 執壺, 水注等。《大觀茶論》關於瓶的描述:“瓶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注湯害利,獨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則注湯力緊而不散;嘴之未欲園小而峻削,則用湯有節而不滴瀝。蓋湯力緊則發速有節,不滴瀝,則茶麵不破。”可見,茶瓶是嘴小而易於控制水流的器物,使注水時“湯有節而不滴瀝”,便於衝點。 茶瓶注湯後為使抹茶與水交融成一體,需要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於是古人又發明了攪拌茶湯的工具---銀梗, 竹策和茶筅等。 梅堯臣《以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銀瓶煎湯銀梗打,粟粒鋪面人驚嗟(jiē) 。”說的是使用銀質湯瓶煎湯,使用銀質的梗棒擊攪,使得茶湯的表面形成小米粒般的泡沫。北宋前期的史料記載當時使用匙箸等工具擊攪茶湯,如蔡襄在《茶錄》中就介紹了茶匙:“茶匙要重,擊拂有力。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為之。竹者輕,建茶不取。”宋代丁謂在《煎茶》詩中寫道:“花隨僧箸(zhù)破,雲逐客甌圓。”描述了使用竹策——筷子攪拌茶湯。由於使用銀梗、竹策等工具要使茶湯攪拌出泡沫較為費力,到了北宋末期又發明了 茶筅。茶筅又稱竹筅,是點茶的專用工具, 在《大觀茶論》裡有詳細記載,並頻繁出現在詩文裡,南宋的《茶具圖贊》甚至把它作為典型的攪拌工具加以收錄,名之曰“竹副帥”。元代詩人謝宗可讚美茶筅的作品《茶筅》:“此君一節瑩無暇,夜聽松風漱玉華。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芽。香凝翠發雲生腳,溼滿蒼髯浪卷花”生動地描寫了竹筅擊拂時形成的景象。 茶筅的出現更容易攪拌茶湯形成豐富的泡沫,開闢了點茶的新時代,也為分茶的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2 # 小熊與卡卡

    一、點茶

    點茶是唐、宋代的一種煮茶方法。點茶是分茶的基礎,所以點茶法的起始不會晚於五代。點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點茶,也常用來在鬥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古時,點茶與點湯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於宋人筆記,王國維《茶湯遣客之俗》已有考證,雲:“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主人延客茶,則僕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但用湯不用茶耳。”

    二、分茶

    分茶是古時候一種極為高雅的茶藝,被譽為水丹青,極具藝術價值。南宋詩人陸游曾作《臨安春雨初霽》一首,有句雲:“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分茶在當時與琴、棋、書藝並列,說明此為當時文人喜愛與習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分茶在宋代是玩得比較普遍的,因此在詩詞中吟詠到“分茶”的頗多。楊萬里有一首《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記述他觀看顯上人玩分茶時的情景,十分詳盡而生動。茶水相遭,在兔毫盞的盞面上幻變出怪怪奇奇的畫面來,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勁疾的草書。

    三、茶百戲

    茶百戲典出北宋陶谷《荈茗錄》,其獨特方法是採用注湯和茶勺攪動等方法使茶湯幻變圖案,歷史上盛於閩北武夷山一帶,深受皇帝和大批文人推崇。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點就是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湯中顯現出文字和影象。

    茶百戲始見於唐代,到了宋代,由於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戲做到了極致。宋徽宗不僅撰《大觀茶論》論述點茶、分茶,還親自烹茶賜宴群臣。許多文人如陶谷、陸游、李清照、楊萬里、蘇軾都喜愛分茶,留下了許多描述分茶的詩文。

    特別註明:茶百戲不同於現代的咖啡拉花,咖啡拉花是用咖啡和奶沫或者奶脂用顏色疊加的手法做出的圖形工藝,而茶百戲所用的只有茶水本身,技藝更為複雜、難度更高。

  • 3 # 單眼皮的茶博士

    點茶是宋代主流的茶藝,是將茶末置於盞中,調成糊狀,然後用沸水注入加以衝點,同時手執茶筅(竹絲做成的調茶工具)適時攪拌,以製成茶湯。從宋代《大觀茶論》的記載來看,點茶的主要程式有備器、洗茶、灸茶、碾茶、磨茶、羅茶、擇水、取火、候湯、茶盞、點茶(調膏、擊拂)。其中“候湯”與“擊拂”最見工夫。候湯要掌握煎水的適度性,而擊拂則是攪拌技法,講求與衝點即點的功夫的適宜性。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對點茶工藝有著精闢的描述,他將衝點與攪拌視為一個整體,二者同時進行,對注湯的多少與攪拌力度進行了精妙的探討,並將點茶過程分為起七個階段即“七湯”。點茶法尤其注重“點茶”的過程中的視覺享受,發展到北宋末年,點茶成為了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升斗小民共同追求的一種感官愉悅。

    分茶又稱茶百戲、湯戲、茶戲、水丹青等,是一種能使茶湯的紋脈形成物象的茶藝,其特點是僅用抹茶在茶湯中顯現出文字和影象。分茶始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目前關於分茶的解釋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分茶是在大型容器裡點茶之後再分盛到小碗裡飲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分茶是指用沸水沖茶,使茶乳幻變成圖形或字跡。北宋陶谷《茗錄》中有關分茶的記載:“茶百戲: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宋代分茶的操作首先要有點茶的基礎,點茶時影象的形成與茶湯的泡沫有密切的關係,沒有泡沫就不可能形成文字和圖案。

  • 4 # 九溪物語

    點茶:是唐宋時期的煮茶方式,宋代,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餅碾碎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類似於日本的茶道。

    分茶:南宋詩人陸游曾作《臨安春雨初霽》一首,有句雲:“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點茶是分茶的基礎,分茶是一種獨特的烹茶遊藝。

    茶百戲:茶百戲又叫分茶,水丹青,僅用茶和水,讓茶麵上顯示出文字和圖案,沒有見過真正的分茶具體操作,感覺和咖啡拉花類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制驢膠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