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房地產人

    文化旅遊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遊業設施和行業發展逐步完善,旅遊業保持迅速增長態勢。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和文化部資料中心釋出的《2018旅遊經濟藍皮書》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國內遊客達55.4億人次,比2017年增長了10.76%。中國旅遊業對GDP綜合貢獻率超過11%,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在政策積極鼓勵、行業整體向好、市場需求旺盛的環境下,國內眾多企業加入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運營熱潮。中美嘉倫公司的典型客戶群體——省級重點國有投融資企業憑藉國企品牌、投融資實力、區域影響力等有力因素,成為地方文化旅遊產業投資的積極參與者及有力競爭者。其中,不少頗具實力的企業集團嘗試透過強化政企合作、深入參與規劃、創新合作模式、獲取優質土地、推進資本運作、有效業態融合、推動專案複製等“七步”,推進文化旅遊專案投資運營,實現景區開發價值最大化,具有代表性。

    第一步、強化合作,借PPP專案提前鎖定旅遊專案

    許多企業(尤其是地方大型國有企業)在政府倡導PPP模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已透過投資PPP專案切入區域市場,並憑藉優質的工程和運營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提升環境質量、形成品牌效應、贏得社會口碑,構築良好的政企關係。在此基礎上,積極對接潛在優質文旅專案,提出“打造旅遊目的地”等發展思路,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可,實現潛在旅遊專案的“提前鎖定”。透過“PPP專案+運營專案”的整體投資組合,成功獲得了專案運營資產及未來穩定現金流來源,實現了區域投資回報的整體平衡。

    第二步、規劃先行,深度參與溫泉鎮整體發展規劃

    透過深度參與編制旅遊開發區域總體規劃,明確區域戰略發展契機(如新型城鎮化建設),明確區域發展方向(如溫泉、康養等),明確相關配套體系建設,明確區域發展的整體目標。透過四個明確,確保了地方政府將市場看好的“文化旅遊”作為區域主導產業,保證了專案在區域內的重點位置,使企業希望構建的“大景區+多業態+新模式”開發運營模式擁有政策依據。

    第三步、模式創新,掌握核心資源、形成壟斷優勢

    高品質的文化旅遊專案往往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專案包含的旅遊資源更具稀缺性、排他性等特點。因此,企業應盡最大努力與地方政府創新合資、合作模式,獲取優質土地資源、水資源、林地資源、溫泉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合法開發權/開採權,形成核心優勢,對競爭者及潛在競爭者構築市場壁壘,真正掌握區域文化旅遊開業開發的主動權。

    第四步、土地獲取,夯實專案基礎、帶動區域發展

    契合“新型城鎮化建設”主題,由專案公司摘牌,取得土地使用權,牢牢掌握專案核心區土地使用權;採用租賃形式獲取經營權,有效獲取非核心區的土地經營權,降低重資產投入;合作開發專案輻射區域內土地,讓周邊居民透過旅遊專案的帶動,切實享受產城結合帶來的發展紅利;同時,為其他企業進入該區域預留空間,為長期互利共贏的合作創造條件。

    第五步、資本運作,破解資金、人才、運營等難題

    融資方面,重點突破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和銀行表外業務融資,並按照不同商業階段的回報率匹配相適應的資金,形成自有資金,政策資金、銀行貸款、表外融資、股權融資等組成的結構化的融資體系。在股權融資時,重點關注產業結構最佳化、運營能力提升等關鍵點,引入在管理經驗、資金、品牌、市場等方面具有良好條件的地方城投、溫泉運營公司、專業投資公司、旅行社等相關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同時,積極透過併購、合資合作等方式解決人才缺失、機制不活的問題,適時引入專業化的、有實戰經驗的操盤、運營團隊,提升專案運營管理水平。

    第六步、業態融合,形成旅遊+地產+商業+X格局

    透過涉水核心景區打造,帶動周圍土地的增值,透過加強周邊產業資源的結合,培育新型產業,提升專案投資盈利。透過旅遊帶動人氣提升和土地增值,進一步利用整體開發和土地儲備優勢,打造商業地產、旅遊地產、高階住宅、養老地產等商業及住宅產品。透過“旅遊+地產+商業+X”的模式,專案前期依託地產開發回籠大量資金,減少投資壓力,後期反哺旅遊與商業;文化旅遊業務逐漸成熟後,帶來的長期利潤將作為主要盈利來源;最終實現短、中、長期收益的有機平衡。

    第七步、專案複製,有序推進品牌輸出、模式輸出

    在現有的文旅開發運營模式成熟後,企業短期內可以品牌輸出為優,積極向運營管理經驗輸出、旅遊品牌輸出等領域發展,可參考曲江旅遊的發展模式。面向中長期,則採用模式輸出方式,尋找優質資源、開發新專案,可參考“烏鎮——古北水鎮”的開發運營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到底是公事公辦,還是該留有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