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先生順心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分別是:盤古、玉晨道君和太上老君。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被世人稱之為道教的三清,是道教中三位至高無上的神靈。他們的總稱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的是道教所尊崇的玉清、上清和太清的三清境界,也值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

    小說演義裡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師兄弟關係,都是鴻均道祖的徒弟。

    太上老君居三十三天外的太清境-大赤天-大羅山-玄都洞-兜率八景宮。道德天尊,玄都道祖,是人教教主,是大師兄。

    元始天尊闡教教主,是二師兄。深受鴻鈞之祖器重,自視為“盤古正宗”的化身,教系是三教中最高等的精英派別之尊。

    通天教主位居三十三天外的上清境-禹余天-蓬萊島-紫芝崖-碧遊宮。是老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的師弟,道祖鴻鈞老祖的小弟子。最受師父鴻鈞道祖寵愛。將分寶巖上大部分上等靈寶都給了他。掌鴻鈞親賜誅仙劍陣,為天道第一殺陣。主宰天道殺伐法則。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三清都是大道的化身。

  • 2 # 中華德如松

    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千萬化身之一,不可以簡單的以老子之名稱為太上老君。

    太上為道祖,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因為鴻蒙未分之時,虛源之氣化為三清,稱為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實為太上所化,因老子是太上的化身之一,所以也有說,老子一氣化三清。

  • 3 # 青竹先生L

    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之一,又名“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都是道的化身。《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無論千神萬靈、千真萬聖。在道教正統典藏中,不存在“盤古魂魄化為三清”的說法。最高的是元始天尊,盤古只是其諸多化身之一。

      通天教主:出自明代,許仲琳所著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截教教主。書中記載為鴻鈞老祖的弟子,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師弟。而鴻鈞對通天教主這個小徒弟也是極其疼愛的。不僅賜他天道第一殺陣非四聖不可破的誅仙劍陣。並且將分寶巖上大部分上等靈寶也都分給了他。

      通天教主在蓬萊島碧遊宮開設法脈道場。享有"諸佛禮拜,萬仙來朝"之美譽的截教便是通天教主所創立。通天教主的傳教宗旨為"有教無類"大開方便門庭一切生靈皆可聽道,故而門下仙人數量最多,成為了鴻鈞玄門勢力的頂梁大柱。但是由於門下弟子良莠不齊,且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成仙,故此常被闡教與人教認為不夠正宗。

      通天教主本來也是“封神榜”的制訂者之一,知曉門下仙徒在封神榜上有名者(即必死者)甚眾。但隨著其門徒在闡教叛徒申公豹的蠱惑下與姜子牙對抗,因而不斷被殺,再加之申公豹以各種手段教唆。最後因掌教大弟子多寶道人的挑撥下,通天教主終於無法隱忍,為了幫門徒出氣也參與了這場爭鬥。

      通天教主於界牌關佈下“誅仙陣”會鬥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等,但在四大教主的聯手夾擊下潰敗;隨後通天教主又率領門下弟子佈下“萬仙陣”再戰,可惜最終截教還是大敗。通天教主被鴻鈞老祖帶回紫霄宮。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 4 # 河東來

    這個“一氣”,演化成“三教”,也就是所謂“三清”。

    “一氣”指的是“三教同源”的意思。

    古老的“一氣”,指的是上古信仰,也就是“上古儒教”。

    原始天尊代表儒教信仰起源,被稱之為“闡教”,意思是“為世人開啟信仰之門的教派”,代表人物是周公,他“制禮造樂”創造了儒教。

    儒教,就是信仰溝通天地的人的宗教,這種宗教的核心,就是負責溝通代表天的宗教貴族階層與代表地的普羅大眾的平民信徒階層,使他們相互之間進行利益協調。

    太上老君代表從儒教的祭司階層分化出的道教,代表人物是老子,中國漢武帝之前,儒教基本上是儒教政教合一的體系,結果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在儒教體系中播下了信仰分化的種子,被一代強人漢武帝所採納,從朝堂上驅趕了道家勢力(不可或缺的是其法家分支),政教分離形成了道教,道教以歷史上傑出的人物為崇拜物件,通俗的說法是以人類歷史上存在的貴族為崇拜物件,故又被稱之為“人教”。

    通天教主代表從儒教的平民管理階層提拔起來的新貴族,也就是“平民貴族”,是中古儒教的領導者,由於這種信仰只有平民的宗教信仰,相對於周公代表的上古儒教只有一半的傳承,只有“半截的平民傳承”,所以叫“截教”,代表人物是上古儒教的儒家標杆孔子,後來被漢武帝冊封為中古儒教教主,由於儒家的教主地位是皇帝親封,通了天,所以被稱之為“通天教主”。

    道教的理論之源實際上是上古儒教,所以道教因為政教分離而“出世”,而一般遇到民族大義,他們的原始本能反應則是追求政教合一而“入世”,他們和董仲舒為代表的中古儒教實際上是一體兩用的關係,故此魯迅先生深刻總結是,華人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憎回教徒,卻不憎道士,其根源意義正在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東西可以去除甲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