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貓談史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之中,常何這個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是有了常何的存在(將宣武門關閉,阻擋太子軍隊來救駕),才有了李世民的順利上位。按道理來說,當時的常何可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啊,為什麼到頭來會幫李世民呢?

    其實常何原本就是秦王李世民部將,後來因為功績被提升為玄武門的看門人。當時的魏徵效力於太子李建成,並極力勸諫李建成策反常何,後來的常何也跟隨了太子李建成。

    李淵在位時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人極力排擠李世民。因為秦王李世民在戰爭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追隨秦王的人很多,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多次想辦法削弱李世民手中的力量,避免不利的情況發生。

    李世民再忍受排擠之後終於決定要進行反擊。史書中說李世民曾多次暗訪常何。兩人的談話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李世民說的大致內容我們也能夠推斷出來,那就是讓常何祝他一臂之力。

    終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率領的人馬和李世民等人發生了衝突,史稱“玄武門之變”。宣武門之外李建成有著預備人馬,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關鍵時刻出現保護李建成。但是關鍵時刻常何突然關閉宣武門,使得太子得援軍無法進入救援,也間接保證了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李世民在事變成功後成為了皇太子。沒過多久唐高祖就被迫讓路,他將自己的權力交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在成為唐朝皇帝之後,將常何升了官。

    為什麼常何會突然反過來幫助李世民呢?其實有著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秦王比太子更加有魄力,其實李建成在事變發生前都還沒打算殺李世民,他想依靠父親李淵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李世民在唐朝百姓心中威望比李建成高得多。李世民的才能很出眾,尤其是軍事和政治手腕上,讓他有了幫助李世民得想法。

    第二點就是當時兄弟三人雖然表面上較為和氣,但三人一直在暗中進行紛爭,從常何這件事情我們就能夠了解當時得紛爭之激烈,一個小小的守門將竟然被兩個皇子如此“器重”,真的是令人不敢相信。但常何之前本身就是李世民的部下,所以說他幫李世明得機率會比幫李建成要大得多。

  • 2 # 張生史話

    謝謝邀請。隋朝來年,天下大亂,十八路反王,趁勢而起,反隋爭霸。看到隋朝氣數已盡,太原留守李淵審時度勢,毅然起兵,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反隋潮流之中,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李氏家族逐漸在這場運動中佔居上風,他們一舉掃平了十八路反王,風捲殘雲,迅速座大,並於公元618年攻入長安,建國號唐,李淵登基稱帝,是為唐高祖,並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雖被封為太子,卻時刻擔心秦王李世民搶了他的太子位。因為在李氏家族滅隋並平定十八路王的過程中,李世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並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正因為此李建成聯絡四弟李元吉趁平定突厥反兵之際,由李建成掛帥並調出秦王府許多捍將,以便對李世民下手。得到這一訊息後李世民決定先發治人,於是李世民首先聯絡了玄武門的守將何常並對他講了自己的想法,並要求他極力配合。因為李世民深知這場政變的關鍵人物是玄武門的守將,他要求如果他們殺死李建成,李元吉的話,就要求常何迅速關閉城門,堅決不能讓太子幫的兵將闖進來,如果政變失敗,玄武門守將就要把好城門,使其大開,以便李世民及其隨從迅速由玄武門逃離。按頓好玄武門守將之後,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及其隨從早早地埋伏在李元吉,李建成上朝面君的路上,當李建立李元吉進入伏擊區後,玄武門守將即令手下將領張公瑾關閉城門,並嚴把城牆將太子幫的兵將們拒之宣武門外,子此同時,李世民勢力先發制人,很快將李建成李元吉雙雙殺死。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從玄武門之變可以看出做為玄武門守將的常何起了很大的作用,試想,如果常何令人關閉玄武門,那麼政變的結局就很難說了,那麼歷史必將重寫。可見常何是這個政變的關鍵人物,他倒向那方,那方就可能贏。那麼常何倒底是誰的人呢?對此歷史上有種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常何是李世民按插到李建成那裡的臥底,一種說法是常何本是李建成的人,被李世民收買了,逐出買了太子幫,至於那種說法靠譜,一直爭論不休,但不管怎樣,常何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人物,是立了大功的,正因為如此,玄武門事變後唐玄宗登基後給常何,張公瑾兩人大加封賞,以表張他們在玄武門政變中的貢獻!

  • 3 # 辯證哲學論

    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瞭解一下,當時的背景!

    首先,為什麼選擇玄武門?

    長安城當時可稱得上世界的經濟中心,鼎盛時期人口超過了100萬,建築面積達87平方千米,是紫禁城的1.4倍。長安城中的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作為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尤其是太極宮,就坐落在整個長安城的北面,緊靠玄武門(北方即以玄武神獸代表)。所以,玄武門成為了進入宮殿的最主要的一大門戶。在唐朝歷次兵變之中,扮演著其重要的戰略意義。707年,唐中宗時期,太子李重俊不滿韋后擅權,起兵造反,失敗被殺,以及三年後的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起兵誅殺韋后和武三思等人。三次兵變的原因,都是因為玄武門與政治中心太極宮的位置關係而決定的。

    其次,常何這個人的選擇。

    常何最初跟隨李密,密敗而投降王世充,世充敗投降李世民。武德七年即624年,常何被調回京城長安,守衛玄武門,李世民厚賂常何,使他成為了玄武門兵變的內應,與呂世衡、敬君弘一起守衛玄武門。

    第三,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爆發。

    埋伏好的李世民圍攻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由於距離宮殿最近的玄武門一直被關閉,援軍不能第一時間到達,只能從最近的芳林門進入,耽誤了救援的時間,但是即使是這樣,太子不斷到達的援兵也逼的李世民沒辦法,尉遲敬德於是割下了太子的人頭示眾,才阻止了援兵的攻擊。

    試想,如果當時李世民在計劃之中,不先拿下玄武門的守將,或者常何等人叛變太子一方,一方面不能阻止太子逃跑,另一方面也不能阻止援軍到達。李世民孤軍奮戰,結果難斷,所以,常何這一點絕不能有任何閃失,必須把守好玄武城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凱爾特人和雄鹿次輪相遇,你認為誰最終會挺進東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