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鄧石如的篆書受秦篆影響最深,因為鄧石如自幼學書就是從秦篆《會稽刻石》和《嶧山刻石》入手的。至於說鄧石如的篆書後來不同於秦小篆,主要是他在秦小篆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且自成一家了。

    上圖為鄧石如篆書。

    鄧石如的篆書就像吳昌碩和王福庵的篆書一樣,他們都是在傳統篆書的基礎上,揉入了自己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一個書法家,如果總是照搬古人的東西而沒有自己的東西,那隻能是古人的書法再現而不能稱之為自己的東西。關於這一點,自古以來的學書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上圖為鄧石如書法作品。

    鄧石如的篆書,與秦朝李斯的篆書(秦小篆)相比,筆法是一樣的,都是中鋒用筆,逆入(起筆回鋒)平出,線條圓潤且流暢,只是在字的結構方面有所不同。秦小篆結字中規中矩,而鄧石如的篆書在字結構處理方面有創新,主要表現在點畫的飛動方面。字,有飛動之感,方有靈性,方有神彩!這就是鄧石如篆書的特點。

    如果說鄧石如的篆書沒有秦小篆元素的話,那就是說這些話的沒研究過鄧石如的篆書,或者是他跟本不瞭解鄧石如的篆書。

    綜上所述,鄧石如的篆書是受秦朝李斯的《會稽刻石》和《嶧山刻石》的影響最深。鄧石如的篆書取法於秦小篆,爾後在秦小篆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東西,最終形成“鄧石如篆書”風格。

    大家知道,古人學書,最注重的就是取法乎上。鄧石如亦是如此!

  • 2 # 上弦月A

    因有點緣分,所以回答。2016年一個飯局認識一位上海字畫古董領域的老者,因東家是安慶人,便談到鄧石如(也是安慶人)。我也順道學習了。

    鄧石如,人稱大清篆刻第一人,尤擅篆隸,吳昌碩、趙之謙等人極為推崇。說起篆書就不得不提兩個人:古代第一位書法家千古一相李斯,其小篆為後人模範;另一位是李陽冰:唐代書法家,繼李斯後篆書第二人。

    鄧石如作為篆書第三人,主要受上述兩位影響。

    鄧石如初學李陽冰,後臨摹李斯的《嶧山碑》、《泰山刻石》等幾乎所有作品,還有李陽冰的《城隍廟碑》,據說半年臨摹了20本不同名貼,博採眾家之長。李斯《嶧山碑》貼

    李斯是丞相,書寫風格必然正統、穩健、莊重,嚴謹而理性,文字頗有居高臨下的丞相氣勢。但是,追求對稱,過於整齊劃一,“畫”的痕跡仍在,缺乏變化、靈氣和活力。

    作為普及文字,最初篆書的規範性和實用性才是重點,而少了些觀賞性和藝術性。當然,這並不能說是李斯的缺點,是時代和文字發展問題。

    李陽冰《王藝婁》貼

    李陽冰就是繼承了李斯,並做出改進:加入折筆,並豐富同一部首在不同字上的變化,而不拘泥於常態。即在李斯理性和嚴謹基礎上,變得更加感性和靈活,提高觀賞性。

    鄧石如在李斯和李陽冰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入隸書,打破了篆書均勻的細線條和“絕對對稱”感,轉筆加力,不固守舊章,書寫節奏自由明快。

    鄧石如可謂閱盡天下名貼,付出極大心思,量變引起質變,眼界大開,加上前有李陽冰的開拓可鑑,對篆書再次改進也是水到渠成。

    李斯推行並樹立了篆書規範;李陽冰改進並豐富了篆書書寫;鄧石如博採眾家之長並最佳化,讓篆書從“陽春白雪”變得“通俗實用”。

  • 3 # 千年蘭亭

    從偏僻的小鄉村走出來的鄧石如不容易,年輕時受梁巘賞識,推薦到南京梅謬,才得以飽覽古代名帖名碑。

    鄧石如可以說是遍帖秦漢名碑,但受影響最深的還是漢代碑刻。

    他在早年學習李陽冰篆書的基礎上,摻入多種秦漢篆書風格,特別是將漢碑額篆書中婉轉的意趣融入篆書中,突破了清代前期篆書的刻板風氣。

    鄧石如極具創造性,他首創以長鋒羊毫作篆隸,以篆法作隸,以隸法作篆。

    其篆書字形長而略方,筆畫流暢舒展,婉轉縱逸。這種突破秦篆單一的取方勢筆法,下筆勁利,勢狂氣張,開一代新風。

  • 4 # 習之堂

    清代碑學盛行,因此從鄧石如開始,湧現出一大批篆書大師。師從古人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則,鄧石如的篆隸造詣,也來自於早期刻苦的臨摹,臨摹的物件自然也是秦篆嶧山碑這樣的經典作品。

    只不過在鄧石如手上,以秦篆為體,漢隸為用,開始把篆書寫得方圓並濟,在提按轉折處的用筆處理上,突破了秦篆圓轉的風格。小篆心經,鄧石如有兩部作品,碑刻和墨跡就有明顯的不同。而他的小篆千字文和白氏草堂,也都各有千秋。這種創作風格在秦篆中是看不到的。

    筆者曾經撰文《從鄧石如對篆法的傳承與創新中,尋找學習鄧氏小篆的方法》,可以瞭解一下。

    以上作品依次為:碑刻心經,墨跡四條屏心經,千字文,白氏草堂記,隸書謙卦

    在書寫上,鄧石如的小篆也並未固守中鋒,而是用長鋒羊毫,充分發揮其書寫特性,大膽採用指腕並用的方式,引入絞鋒的變化,使得區域性的線條呈現出不一樣的筋骨和力度,由單一性跳轉到豐富性,這是劃時代的創舉。

    康有為的這句評價可作為對鄧石如最高的褒獎:“吾嘗謂篆法之有鄧石如,猶儒家之有孟子”。可以說鄧石如對篆書的改革與創新,提升了這個書體的書寫感,使之與我們更加接近,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審美觀,因此使得小篆更加普及。由此也影響了清代在他之後的不少書法家。

  • 5 # 卉木七七

    鄧石如的書法,是不同於秦小篆,秦小篆後來發展成鐵線篆,取得成就的有唐朝的李陽冰,他對自己的篆書也很自負,曾經說道:“斯翁之後,直至小生。”篆書一直朝筋骨清秀髮展,後來不少都是泛泛之輩,其中錢坫還以為自己是:“斯冰之後,直至小生。”可惜他還是在鐵線篆的老路上,沒有新穎的創意,所以他很難在篆書書法上佔有一席之地。

    前人都是在楷書中取法,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條路都踏遍了,所以他要在魏碑上下功夫,不走前人的老路。鄧石如的篆書渾厚古樸,不應該是在鐵線篆風格脫胎的,現在都說他在隸書上下功夫,後來融會貫通,創作出這種風格的篆書,不過他的創作靈感,更多的應該是來自魏碑,隸書、篆書的筆法,魏碑的神韻,才能創作出這樣獨一無二的篆書。

    包世臣應該理解老師的書法心法,才會大力推崇魏碑。在清朝中晚期,楷書的路,已經山窮水盡了,湧現出不少在隸書、篆書、魏碑取法的書法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紀曉嵐好色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