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吟風者

    武則天的乾陵,到如今未被髮掘。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是,國家不允許!中國對發掘陵墓的規定是,不主動發掘陵墓,在陵墓被毀壞後或者有其他原因不得不發掘的時候,可以進行搶救性發掘。武則天的陵墓儲存完好,中國法律是不允許發掘這樣的陵墓的。

    二是,武則天的陵墓,異常的堅固。在以前曾經有人想要偷挖乾陵,據說用了很多人,就是挖不動。所以,想要發掘乾陵是非常的困難,只有國家性的開發,才能發掘。個人無法做到的。

    三是,挖人墳墓如同殺人父母,這是多大的仇怨。中國少數的幾個大姓,李是人口最多的。李姓後人不會答應吧。

  • 2 # 歷史研習社

    眾所周知,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至今未被盜掘,這在歷代帝陵中是極其少見的。那麼,既然沒被盜,國家為何還不趕快組織考古隊發掘呢?難道非要等著盜墓賊偷光以後再進行“搶救性”發掘嗎?

    當然不是這樣,事情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家對於文物保護的基本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這絕對不是一句套話,其背後有著深刻的含義:若不能對發掘出來的文物加以妥善保護,那發掘又有何意義呢?當然,不只是中國這樣幹,世界各國大都如此,因為大家都不自信掌握了萬無一失的文物保護技術。比如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曾為避免文物損壞而中止發掘。所以,若非不得已,讓文物埋於地下往往比著手發掘更為合適。

    乾陵中的文物已經不見天日一千多年,與周圍的環境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所以,隨葬品幾乎不會發生什麼變化,不存在搶救性發掘的必要。

    再來談談保護技術的問題。要知道,乾陵中的文物和屍骨被埋於地下一千多年,其性質早就不像下葬時那般穩定,出土的時候,有些文物的色彩會因光照而被破壞,有些文物則會因為接觸到空氣而直接被氧化掉。

    如今,人們雖然已經在用科技手段進行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但是,還遠不能滿足需要。在發掘的過程中,就算運用最先進的保護技術也不能保證文物可以完好無損,而即使成功發掘出來,現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夠讓這些文物盡展於人前。

    比如,漆器的色彩就常常因為出土後的暴露而迅速褪去;再比如,法門寺出土的粘連成團的絲綢至今無法開啟,只能冷藏於冰箱裡。

    乾陵的價值已經無須贅述。故在發掘乾陵這件事情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從而避免因為技術原因造成文物的毀壞。基於此,加強保護而延緩發掘是最合適的做法。

    所以,文物管理部門和考古專家已經達成共識,對於乾陵,要以“保護為主”,而且,政府決定在近50年的時間裡不會考慮發掘乾陵。這是對當今技術綜合考量之後做出的決定,也是對文物負責的體現,再者,我們總要留點故事給後人嘛。

    參考文獻

    劉瓊:《武則天墓:50年內不發掘》,《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1月18日。

    王兆麟:《武則天墓:儘快發掘還是不宜發掘》,《瞭望新聞週刊》,2000年第17期。

  • 3 # 來聊歷史吧

    武則天的陵墓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被大盜小盜光顧不知道多少次了,有記載的都有十幾個。但是一千多年來,還就是沒有哪個盜賊進入過她的墓穴。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盜墓者,一個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亂,黃巢帶著40萬大軍去挖武則天的墓,但是挖錯方向了,把半個梁山都挖沒了,還沒找到墓道。後來唐軍反撲,黃巢不得不撤退。另一次是在近現代,民國時期,軍閥孫連仲帶了一個團計程車兵去炸武則天的陵墓。本來天氣挺好的,但剛到梁山突然風起雲湧,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士兵被雷劈死。那兩個士兵是山西人,而武則天恰好就是山西人,當時就覺得是驚怒了武則天的靈魂,一個團計程車兵硬是被嚇走了。到了當代,武則天陵墓的墓道已經不是秘密了,但本身武則天的陵墓並沒有被盜過,不存在保護性發掘。加上現在的技術還保護不了墓裡陪葬的稀世珍寶,所以武則天的陵墓一直都沒有被開啟。

  • 4 # 文蹤旅跡

    武則天陵墓所受到的關注和武則天本人一樣炙熱。我簡要說說乾陵未被髮掘這個事情。

    武則天是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的,她的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北面的梁山主峰上。梁山海拔一千米,乾陵是典型的依山為陵。公元684年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先埋到乾陵,公元706年武則天去世後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它的建設週期達到了23年。其陵園按照長安城的格局來建設,陵園周長有40公里。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司馬門)

    乾陵到目前為止沒有進行發掘,主要是因為:

    一是以帝王陵墓為代表的古墓葬不能主動發掘。古墓葬屬於稀缺文化遺產,考古發掘又屬於不可逆的科研行為,古墓葬一旦發掘,原有的歷史環境會被打破。所以在實踐中,古墓葬的發掘一直是以搶救性發掘為主,也就是說對於面臨不可抗力威脅的古墓葬才進行發掘。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就明確了“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文物部門的考古工作應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設。考古發掘工作必須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對不妨礙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遺址,在當前出土文物保護技術還沒有完全過關的情況下,一般不進行發掘”。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務院又明確要求:“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1997年國務院於下發的《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即使是配合重大工程的基本建設中的考古發掘,都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式。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陵——乾陵)

    另外一個不能發掘的原因是科技手段有限。武則天入葬乾陵已經1300多年了,陪葬墓中的具體情況一直未知,其中的陪葬器物和墓葬環境已經形成了一種平衡,一旦發掘便會形成新的破壞。

    從尊重祖先文明的角度看,也不能發掘乾陵。乾陵是盛唐時期兩個皇帝的合葬墓,我們有必要把一個完整的武則天陵墓留給後世、留給後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提出發掘女皇武則天和高宗李治乾陵的想法被周總理過,八十年代後期又有人給國家提出發掘乾陵的建議,一直沒有得到同意。

    乾陵是一座隱藏豐富歷史文化資訊的豐碑,不發掘它就是最好的保護和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幼兒園同學的家長經常給小朋友做一些點心,比如蛋糕,餅乾之類的,你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