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古覓今
-
2 # 暱稱就是暱稱吧
小麥和水稻是我們國家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但是小麥和水稻並不都是原產於中國的,也並不是同一時期發展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麥,是小麥屬的統稱。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種植,是人類的主食之一。
小麥起源於西亞地區,傳入中國後,逐漸取代粟和黍兩種小米,成為了北方乾旱地區的主食。根據中國考古發展,例如:在聊城校場鋪、膠州趙家莊、日照兩城鎮等考古遺址都出土了碳化小麥,年代相距現在4600年左右。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關於小麥的考古發現。
水稻,世界上一半左右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
世界單位上一直認為中國是水稻種植的發源國。水稻的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16000年的湖南。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巖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距今大概16000左右。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培後,傳入印度,中世紀傳入歐洲。
-
3 # 隔壁東叔教歷史
水稻是稻屬穀類作物,代表種為稻。水稻原產於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水稻的種類
水稻按稻穀型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週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鹼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的用途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和稻稈可以作為牲畜飼料。中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屬於直接經濟作物,大米飯是中國東北居民與南方居民的主食。
中國科學家群體對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見的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英國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農民胡代書發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小麥的起源
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已有栽培小麥的記載.人們從古埃及金字塔的磚縫裡發現了小麥,據考古學家研究,大約在1萬年前,當人類還住在洞穴裡的時候,就開始把野生的小麥當作食物了。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有禾本科的各種特徵:葉脈平行,莖中空有節,穗狀花序,每朵小花無花瓣但有穎片.小麥、水稻這類有穎片的植物,又稱為穎花植物.小麥穎片上有的有芒刺,是區別小麥品種的依據之一。
小麥的兩種生理型
由於播種和收穫季節的不同,一種是越冬生小麥,一種是一年生春小麥.冬小麥在溫帶於9月底或10月播種,第二年四五月收穫,分佈在長江流域和華北部分地區.春小麥3 月以後播種,當年收穫,營養生長期較短.主要種植在內蒙、東北、西北等較寒冷的地方。
地球上小麥播種的總面積,居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的第一位,收穫量接近水稻的總量.全世界有1/3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小麥原產於中國華夏,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
小麥的用途與加工成品
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乾、蛋糕、麵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混沌、蛋卷、泡麵、年糕、意式麵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
-
4 # 金日彤
人類範圍大了點,就說我們中國的小麥和水稻吧!
中國小麥種植歷史悠久。多處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碳化麥粒證明,中國小麥栽培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20世紀下半葉,中國小麥生產有了很大發展。1995年與1949年相比,種植面積擴大44.75%,單產提高4.5倍,總產增長近7倍。自1983年以來,中國小麥總產一直居世界首位。
中國水稻栽培同樣歷史悠久,廣泛分佈的野生稻及眾多新石器時代稻作遺址的發現,尤其是沂江河渡、河南賈湖及湖南彭頭山等遺址中大量距今7000~9000年前的古稻穀與稻作生產工具的發現,經王象坤等研究於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國際上確立了中國是亞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和研究中心之一的地位。 在近萬年的進化歷史長河中,中國栽培稻在地理緯度上從南到北、在海拔高度上自下而上、在種植季節上從春夏到秋冬的三維時空上發生了系統而深刻的遺傳分化,最終形成了秈、粳兩大亞種。粳亞種再分化出爪哇稻、光吉稻與產通粳稻三個生態群;秈亞種再分化為早中秈、晚秈與冬秈三個生態群以及由其衍生出的遍佈全國的龐大的多樣性品種。
清末西方農學開始引入中國,逐漸改變中國水稻栽培的封閉狀態,水稻栽培由經驗農學向科學實驗轉變。雖然中國水稻生產歷史悠久,但古代傳統農業是經驗性的,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晚清時期。外國農業試驗科學技術雖然已被引進,由於政治動盪、戰亂頻繁,民國期間農業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研究認為,1931—1947年間每公頃稻穀的平均單產僅為2475千克,還略低於唐代的稻穀平均單產,年平均總產量為4888萬噸。到1949年,全國水稻平均單產更低,每公頃僅為1890千克,水稻栽培面積為2571萬公頃,總產量為4865萬噸。
1949年以後,中國水稻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回覆列表
小麥和水稻作為兩種主要農作物,種植歷史都非常悠久,據考證小麥的種植據今已有一萬餘年。兩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麥的地區,而中國則是最早種植的國家,考古隊在前五千年前的東灰山遺址中曾發現過碳化的小麥麥粒,而水稻的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距今約七千年前就開是在長江流域種植,根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顆粒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