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這一概念自原始社會末期興起,經過幾千多年的發展與演變,始終圍繞人、環境、資訊等核心要素展開,逐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智慧城市作為現代化城市執行和治理的一種新模式與新理念,建立在完備的網路通訊基礎設施、海量的資料資源、多領域業務流程整合等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的基礎上,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程序的必然階段。
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參與者主要是政府和企業兩大主體,但由於出發點和側重點不同,目前尚無統一和明確的定義。小編認為:智慧城市是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基於資訊通訊技術(ICT),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處理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各類資訊,實現各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以及時對城市運營管理中的各類需求做出智慧化響應和決策支援,最佳化城市資源排程,提升城市執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智慧城市的網路通訊技術(ICT)架構自下而上包含五層,依次為:物聯感知層、網路通訊層、計算儲存層、資料與服務融合層、智慧應用層,除基礎架構外,還包含建設管理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
智慧城市的發展背景和整體現狀?
城市發展至今已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由外部建設向內部治理轉變。一方面,伴隨城鎮化程序的加快,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城市問題凸顯;另一方面,伴隨人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更加宜居、便捷、安全的城市生活成為人們的新追求;同時,在日益成熟的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推動下,智慧城市成功駛入城市建設軌道,並在政府的引領和企業的支援下取得快速發展。
自住建部2012年底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專案以來,中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16年底該數量已接近600個,其中住建部公佈的前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合計達到290個。2019年是中國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第四年,全國已有85%的地級以上城市啟動了新型智慧城市指標資料的填報。
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已基本覆蓋全國各個省、市和自治區。已入選中國智慧城市試點的城市和地區大部分分佈在黃渤海沿岸和長三角城市群。山東智慧城市試點數目多,為30個,其次為江蘇28個,湖南位列第三,為22個。智慧城市試點東西部仍有較大差異,除澳門、香港、臺灣外,智慧城市試點數目少的地區為西藏,僅有2個。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的發展要以“人”為核心,圍繞其構建智慧城市生態。而圍繞以使用者為核心的中國智慧城市生態參與者主要包括管理者、應用開發商、系統整合商、服務運營商、第三方機構。
智慧城市的三大應用領域: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
在政策支援及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例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智慧商業、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能源等。經研究發現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是目前智慧城市發展中需求高、落地快、技術與服務相對成熟的三大領域。
1、 智慧安防
自2015年起,安防行業逐漸引入AI技術,“智慧安防”一詞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智慧安防突破傳統安防的界限,進一步與IT、電信、建築、環保、物業等多領域進行融合,圍繞安全主題擴大產業內涵,呈現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大安防”產業格局。
2、 智慧交通
交通是一個城市的核心動脈,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交通作為一種新的服務體系,是在交通領域充分運用物聯網、空間感知、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空間範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執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3、 智慧社群
社群是城市的“細胞”,智慧社群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群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和新形態,其以社群居民為服務核心,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的整合應用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適、便捷的居住環境,全面滿足居民的生活和發展需求。
智慧社群涵蓋社群內部和社群周邊的各項服務,社群內主要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物業、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停車等基礎設施服務,社群周邊主要包含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家政、智慧能源等民生服務。
智慧城市發展的挑戰和趨勢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以政府引領並投入大量資金,企業積極參與以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支撐為主。看似已成功駛入快車道的智慧城市建設,正面臨著如何提升經濟效益、保障資訊保安、實現跨區跨級的資訊共享的三大挑戰。
展望未來,注重以人為本的“智慧社會”將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未來願景。同時,隨著企業所提供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政府推動和建立統一的資料中心,並制定相關資料開放的法律體系,實現資料的跨部門共享。各領域的資料孤立將被打破,並逐漸走向融合。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設並非只是運營一個小專案,其覆蓋範圍廣、涉及領域多、專案規模大、資金投入高等特點都促使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完成,因此,政府組織、產業聯盟、學研機構、技術/產品/運營服務商等大批智慧城市參與方互相合作,共同構建立體化的“系統整合/運營/服務+開放式物聯網平臺+大資料雲平臺+政企合作平臺” 產業生態圈。
城市”這一概念自原始社會末期興起,經過幾千多年的發展與演變,始終圍繞人、環境、資訊等核心要素展開,逐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智慧城市作為現代化城市執行和治理的一種新模式與新理念,建立在完備的網路通訊基礎設施、海量的資料資源、多領域業務流程整合等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的基礎上,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程序的必然階段。
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參與者主要是政府和企業兩大主體,但由於出發點和側重點不同,目前尚無統一和明確的定義。小編認為:智慧城市是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基於資訊通訊技術(ICT),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和處理城市生態系統中的各類資訊,實現各系統間的互聯互通,以及時對城市運營管理中的各類需求做出智慧化響應和決策支援,最佳化城市資源排程,提升城市執行效率,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智慧城市的網路通訊技術(ICT)架構自下而上包含五層,依次為:物聯感知層、網路通訊層、計算儲存層、資料與服務融合層、智慧應用層,除基礎架構外,還包含建設管理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
智慧城市的發展背景和整體現狀?
城市發展至今已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由外部建設向內部治理轉變。一方面,伴隨城鎮化程序的加快,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城市問題凸顯;另一方面,伴隨人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更加宜居、便捷、安全的城市生活成為人們的新追求;同時,在日益成熟的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推動下,智慧城市成功駛入城市建設軌道,並在政府的引領和企業的支援下取得快速發展。
自住建部2012年底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專案以來,中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持續增加,截至2016年底該數量已接近600個,其中住建部公佈的前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合計達到290個。2019年是中國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第四年,全國已有85%的地級以上城市啟動了新型智慧城市指標資料的填報。
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已基本覆蓋全國各個省、市和自治區。已入選中國智慧城市試點的城市和地區大部分分佈在黃渤海沿岸和長三角城市群。山東智慧城市試點數目多,為30個,其次為江蘇28個,湖南位列第三,為22個。智慧城市試點東西部仍有較大差異,除澳門、香港、臺灣外,智慧城市試點數目少的地區為西藏,僅有2個。
《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的發展要以“人”為核心,圍繞其構建智慧城市生態。而圍繞以使用者為核心的中國智慧城市生態參與者主要包括管理者、應用開發商、系統整合商、服務運營商、第三方機構。
智慧城市的三大應用領域: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
在政策支援及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例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智慧商業、智慧旅遊、智慧環保、智慧能源等。經研究發現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群是目前智慧城市發展中需求高、落地快、技術與服務相對成熟的三大領域。
1、 智慧安防
自2015年起,安防行業逐漸引入AI技術,“智慧安防”一詞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智慧安防突破傳統安防的界限,進一步與IT、電信、建築、環保、物業等多領域進行融合,圍繞安全主題擴大產業內涵,呈現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大安防”產業格局。
2、 智慧交通
交通是一個城市的核心動脈,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交通作為一種新的服務體系,是在交通領域充分運用物聯網、空間感知、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空間範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執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3、 智慧社群
社群是城市的“細胞”,智慧社群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群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和新形態,其以社群居民為服務核心,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的整合應用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適、便捷的居住環境,全面滿足居民的生活和發展需求。
智慧社群涵蓋社群內部和社群周邊的各項服務,社群內主要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物業、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停車等基礎設施服務,社群周邊主要包含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家政、智慧能源等民生服務。
智慧城市發展的挑戰和趨勢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以政府引領並投入大量資金,企業積極參與以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支撐為主。看似已成功駛入快車道的智慧城市建設,正面臨著如何提升經濟效益、保障資訊保安、實現跨區跨級的資訊共享的三大挑戰。
展望未來,注重以人為本的“智慧社會”將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未來願景。同時,隨著企業所提供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政府推動和建立統一的資料中心,並制定相關資料開放的法律體系,實現資料的跨部門共享。各領域的資料孤立將被打破,並逐漸走向融合。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設並非只是運營一個小專案,其覆蓋範圍廣、涉及領域多、專案規模大、資金投入高等特點都促使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完成,因此,政府組織、產業聯盟、學研機構、技術/產品/運營服務商等大批智慧城市參與方互相合作,共同構建立體化的“系統整合/運營/服務+開放式物聯網平臺+大資料雲平臺+政企合作平臺” 產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