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做夢的弗洛伊德

    星際穿越的著眼點,往往是個人。流浪地球的著眼點是集體。星際穿越的感情抒發大多是個人的,流浪地球也有個人的親情,但更讓人記住的確實為了種族延續,所付出的。有些人單純的把他們看作是愛國主義。但在我看來更多的是生命和種族的延續之情。遠比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更宏大的感情。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每個人都是英雄。

  • 2 # 老陳愛讀書

    與其說是東西方文化的差距,不如說是劉慈欣個人寫作風格的獨特性。當然了,劉慈欣作為一箇中文作者,理所應當也可以說成是東方文化的體現。

    星際穿越是如何拯救地球的呢,父親透過黑洞的特殊效應給兒時的女兒傳小抄。這個和終結者裡未來的人類抵抗軍領袖派施瓦辛格回到過去保護兒時的自己,有實質性的區別麼?沒有。好萊塢的電影套路,向來是英雄拯救世界。

    動畫片黑塔利亞里面,美國的口頭語就是,世界是靠英雄拯救的,潛臺詞就是我就是英雄,雖然有點黑,但也很貼切。

    而在劉慈欣的原著作品中,本身流浪地球這個計劃就充滿了悲壯和負面情緒,其實,叫地球逃亡計劃都可以。深受前蘇聯文學影響的劉慈欣,把這部短篇小說寫成了一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群體性悲劇。

    而在電影中,淡化了反叛軍等情節,但整體設定還是相對尊崇了劉慈欣的原作。要救地球,大家一起救。三座火焰一同射向天空。全世界的人一起推針。東方文化,就是這麼救地球。

  • 3 # 小周視野

    《流浪地球》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這部電影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的開端!在華人眼中,這個電影的意義早就超越電影本身,有著其他影片不可相比的概念!

    但是客觀的講,這兩部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在於電影技術,好萊塢的技術處理比較光滑,線條圓潤,而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中特效技術的處理更顯逼真,有著不同於好萊塢的工業風格!在一個就是電影特徵的不同,中國電影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有一種集體感,而星際穿越這部影片最後是主角一家在空間站相聚,有著好萊塢特有的個人色彩!總之,中國的電影已經越來越強,希望在全球電影史上,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裡討論!謝謝大家

  • 4 # 三川曰

    《流浪地球》是部好電影,從一部科幻電影的角度說,我認為《流浪地球》和《星級穿越》是一個級別。作為以“硬科幻”為噱頭的科幻電影,兩者都有硬bug,但都不影響其全域性。

    我覺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好,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在看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到他是一部中國產電影,說明這部電影在製作、劇情等方面與海外電影無異,我說這句話不是我拿海外電影做標杆,而是因為我看其它好萊塢等好的科幻電影、魔幻電影時,也沒有感受到國家的存在,《美國隊長》之類的就不說了,但《星際穿越》是這樣。在這樣的電影設定背景中,即便出現國家也不是為了突出什麼國家主義,而是因為在國家沒有消亡前,每個角色必定得要有個國家以表明這是一次全球事件。如果非說膚色和語言問題那是病態的政治正確。

    回到這個問題。我之所以前面說了那麼多,是因為我認為《流浪地球》並沒有多麼突出的體現出了東西方思想、文化的區別,現在的分析都屬於強行中心思想。即便編劇和導演想這麼幹,但是遺憾的是並沒有幹成功。

    現在網上說的最多的所謂東西方文化的區別是,西方是在舍家逃避,如諾亞方舟的神話,《星際穿越》中放棄地球去找一個新“地球”;而《流浪地球》沒有放棄地球,而是選擇帶著地球一起走。還舉了中國神話的例子,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等。但是大家分析的表面性就在這裡。

    如果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衛填海代表著中國文化,他們確實與西方的諾亞方舟有很大的區別,這點我完全認可,但是中國的這三個神話代表的反抗精神《流浪地球》計劃恰恰沒有,流浪地球計劃的本質仍然是逃跑主義。

    仔細想想中國神話的反抗是什麼?大山擋路則移山,大水滔滔則治水,大海害我則填海,神話主角的作用力是作用在災害和困難、仇人的施予方。在《流浪地球》中,太陽要滅了地球,如果按照中國文化應該是阻止太陽要滅了地球的行動(愚公移山)或者讓太陽損害不了地球和太陽系(大禹治水),而不是帶著地球逃跑。你說沒丟掉家?地球是家難道太陽系不是家?而且還犧牲掉了35億人。在這點上,《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本質是一樣的——面對不可抗力,逃跑是理性的選擇。

    在面對宇宙尺度的災難時,逃跑,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從理性的角度來說,相比起反抗可能是一個更正確的選擇。我相信劉慈欣也是這麼認為的,如果看過《三體》就更會明白:面對三體艦隊入侵的威脅,地球人分為了逃跑派、臣服派和反抗派,臣服派最先被反抗派滅掉,而反抗派在自信達到頂峰後被水滴打入地獄,最後隨著太陽系一起滅亡。最後只有極少數主動或被動逃跑的人留下了人類的種子,但那已經不是“人類”了,成了新的生物。看《三體》時,我是堅定的反抗派,對書中和書評中的逃跑派嗤之以鼻,認定劉慈欣會給反抗派一個美好結局(因為這就是所謂的中國思想啊,敢與天地鬥),但是沒有。

    所以劉慈欣的設定是,在宇宙尺度下,人類微如塵埃,我們所見的宇宙也不值一提(我們所處三維世界,高維生物隨手一片二相箔就滅了太陽系),反抗沒用。這其實也是中國思想——識時務者為俊傑。其實《流浪地球》原著中並沒有木星這一段,文如其名,一直在逃跑,中間不信派滅了逃跑派最後也只能面對現實採用逃跑派的計劃—流浪地球計劃。

    回到《流浪地球》,大家之所以感受到了許多與海外科幻電影的不同,其實不是東西方文化的區別,而是《流浪地球》的編劇導演有意用了很多反套路的情節。比如套路應該是主角拯救了轉向發動機但卻是別人搶先一步,套路應該是隻有主角想出了辦法但卻是別人早已想到,套路應該是聯合政府會反對點燃木星但卻是最後又同意了,等等。但也有落入俗套的,點燃木星的主意是學渣根據幾十年前父親的無意之語想出的而不是救援隊中那麼多專業人士想出的,等等。當然,有人會說這其中有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區別,嗯,《星際穿越》尋找新“地球”、建造“人造地球”也是為了地球上的其他人啊,而且,我更傾向於這是導演和編劇的無心插柳(哈哈,這是不是也是中國文化的潛意識影響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姓的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