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牧馬人1720
-
2 # 吸血殭屍lx
本人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談不上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此役被無限放大了,德國就損失了一個集團軍,被俘九萬人而已。德國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看看後面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和庫爾斯克戰役就知道了。
-
3 # 戰略論
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東線戰場的轉折點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戰損比的變化,透過比較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後的東線蘇德兩軍的損失可以直觀的感受東線局勢的明顯逆轉。
我們以斯大林格勒蘇軍大反攻發起日作為節點,也就是1942年的11月19日,在此之前,也就是德軍的“藍色”行動期間,蘇軍沿沃羅涅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各方面軍共傷亡了121萬人,其中70萬是不可挽回的損失(陣亡、被俘、失蹤)。而對應的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在“藍色行動”期間傷亡了約13萬人,羅馬尼亞軍隊4萬人,匈牙利軍隊3萬人,以及德軍第2集團軍和義大利第8集團軍的傷亡,總計應該在25萬人以上,也就是說在11月19日蘇軍反攻之前,雙方的損失比是121萬:25萬,這幾乎是接近5:1的戰損了。
而在11月19日到第二年的2月2日,即從蘇軍發起“天王星”行動到德軍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這段時間,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參戰的諸方面軍,一共傷亡了48.5萬人,其中15.4萬人是不可挽回損失。而軸心國的傷亡則達到了50萬人,其中斯大林格勒包圍圈損失超過25萬人,羅馬尼亞第3、4集團軍和義大利第8集團軍和德軍B集團軍群的損失也有10萬多人,頓河集團軍群在12月到次年的1月也損失了10萬人。這樣這一時期蘇軍和德軍的戰損是48.5萬對50萬人,近乎1:1的比例。
以上的對比相信大家都可以明白為何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戰爭的轉折點了,戰損比的根本轉變反映出斯大林格勒戰役前後雙方態勢的急劇變化。在此之前,蘇軍付出了120萬人的傷亡沒能殲滅軸心國任何一支成建制的單位,而在此之後蘇聯殲滅軸心國整整4個集團軍(德軍第6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4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此外還重創了兩個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和德軍第2集團軍)。最為關鍵的是蘇軍可以迅速的彌補這170萬人的損失,而軸心國這100萬人的損失卻是無力彌補的,5個集團軍在德軍的作戰序列中消失,德軍再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實施之前那樣的大規模戰略進攻了。
-
4 # 紅色手電筒
應該說斯大林格勒會戰作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是合適的,因為經過這一戰,德軍喪失了戰爭中最重要的主動權。
主動權是戰爭中敵對雙方皆力爭奪的權力,誰掌握主動,誰就會最終贏得戰爭。主動權說起來可以說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來進行戰爭,採取對自己有利的作戰方式,而不是採取對自己不利的作戰方式作戰。如果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誰掌握了主動權,那就是想打哪裡就打那裡,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一般來說,誰進攻誰掌握主動權,不過只是一般來說。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一直到莫斯科會戰,是德軍掌握主動權,德軍就是想打那裡打那裡,蘇軍只有應付的事,德軍想打基輔就打基輔,蘇軍對於德軍的行動只有判斷和猜測,猜錯了就是全軍覆沒,一敗塗地,而蘇軍這個階段沒有主動權就是捱打,德軍想怎麼打打就怎麼打。蘇軍就是被動應付。
而德軍在1941年冬天暫時喪失了主動權就是蘇軍開始進攻,德軍開始防守,德軍就是被動挨打,當然由於蘇軍當時的實力不強,只是把德軍向西擊退,但是德軍已經不能自由的選擇交戰方式和地點,不過這個時候蘇軍還沒有完全獲得戰爭的主動權,在1942年春天由於一系列的失誤,蘇軍再次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這個時候又是德軍想打那裡打那裡了。
而經過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後,蘇軍逐步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蘇軍雖然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失利,但是德軍也不能完全掌握主動權了,德軍在春季泥濘中也沒有能力繼續進攻。
而到了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幾乎就是按照蘇軍的計劃來進行的戰役,蘇軍放棄了首先進攻,而且首先用頑強的防禦消耗德軍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裝甲部隊,在挫敗了由最精良的裝備,最精銳的部隊,最優秀的指揮官組成的德軍發動的進攻以後,蘇軍投入了反攻,一路向西把德軍趕過了第聶伯河,而德軍在也沒有能力爭奪戰爭的主動權了。蘇軍在1944年的10打擊,就是蘇軍掌握主動權以後,想打那裡打那裡的例子。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後就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蘇軍可以按照自己認為的對自己有利的作戰方式作戰,而德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以後戰爭就是按照蘇聯人的計劃進行了。這種被動可不是對比傷亡數字能夠體會的了。就像後來的越南戰爭,越軍佔據主動,不停的進攻美軍,美軍雖然在優勢火力的支援下,每一次都能挫敗越軍的進攻,但是始終處於被動挨打中,雖然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傷亡交換比,但是最好越南戰爭還是以美軍的失敗而告終。蘇德戰場也是一樣,在喪失主動權以後,雖然德軍憑藉出色的戰術素質,經常可以創造出來一些一門88炮幹掉30多輛T-34的神話戰例,但是蘇軍還是一路向西,最終攻克柏林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
-
5 # B座603-YXQ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哈爾科夫會戰、莫斯科會戰,蘇軍上至斯大林、朱可夫、華西里耶夫下至普通士兵都在打“幸運仗”,怎樣才能戰勝德軍誰都沒有把握。所以才有1942年夏季斯大林格勒郊外蘇軍的慘敗,以至於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從最高指揮官都沒有信心守住。
歷史選擇了“戰爭狂魔”崔可夫(他建議將1969年“珍寶島”衝突演變成對中國的核戰爭),他離開自己的62軍赴戰火激烈處的守衛斯大林格勒的64軍擔任城防司令。在整個戰役中,崔可夫的指揮部始終設在斯大林格勒城內,最危機時刻距德軍僅600m距離,誓死不退。
崔可夫也不是一個莽夫,戰爭中的崔可夫充滿了戰略戰術智慧: 他將重炮留在斯大林格勒對岸,將“喀秋莎”火箭炮留在了斯大林格勒的伏爾加高大的河提下,所屬部隊不是一下子填進斯大林格勒這個“絞肉機”裡,而是不斷的分批輪換守備斯大林格勒,對德軍進行小規模反擊,保持讓德軍坐臥不寧的態勢。
崔可夫善於總結官兵的成功戰術教導官兵,他說:“在這裡每一個士兵都是自己的將軍”,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總結的戰術至今依然是各個特種兵必須掌握的戰術訓練。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蘇軍官兵自信的說自己再也沒有什麼需要向德軍學習的東西了,這就是蘇聯“為什麼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戰爭轉折點”的根本原因。官兵心中有如此的自信,縱然在哈爾科夫再次遭遇德軍成功的反擊挫折,也不能動搖官兵已經建立起的戰勝德軍的信念,這也德軍最恐懼的。所以,斯大林格勒戰役對蘇德雙方來說都視為“戰爭轉折點”,而不是蘇聯一方的鼓吹。而庫爾斯克戰役的坦克裝甲大戰的勝利,則被斯大林形象的比喻“打斷了德國的脊樑骨”。
二戰中蘇軍的每一個勝利都是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鼓舞,都是對法西斯軸心國士氣的沉重打擊。
歷史不會忘記偉大的斯大林格勒和它的保衛者們的功勳的。。。
-
6 # 額虧了475
1德國後勤跟不上
2蘇聯天氣太冷
3身邊一些豬隊友
4德國本身戰略上的失誤(明明德國在戰勝法國後。可以把法英聯軍全部幹掉,卻命令停止。使英法聯軍幾百萬大軍逃回英國,使英國有了抵抗德國的底氣。)
5資源儲備不夠
回覆列表
談談個人觀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其實並非是什麼轉折點。其真正的意義是起到了一個完美的誘餌作用!當然,斯大林格勒是前蘇聯重要的工業城市,正因為其重要性,也讓希特勒更加看重!當德軍各突擊叢集採取閃電戰術,分南、北、中重兵突入蘇聯並突破蘇軍防線之後,蘇聯最高統帥部面臨兩大緊迫任務:一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蘇聯轉入戰爭體制並完成總動員令!二是命令所有西部軍區部隊盡最大努力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以便讓蘇聯最高統帥部完成針對德軍的戰略佈局!在這個戰略佈局中,斯大林格勒被選中(背靠伏爾加河,德軍很難完成包圍、斷其支援)!後來的事實也充分正明瞭其正確性!斯大林格勒吸引了德軍大量有生力量,促使德軍不斷從其它戰略方向抽調重灌部隊投入戰鬥!最大限度地消耗了德軍。蘇軍以空間換取時間!最終完成戰略佈局,並在莫斯科方向重創了德國元帥馮·博克的中央突擊叢集!至此,蘇軍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