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蚩(chī)尤:傳說東方九黎族首領,在與黃帝大戰涿鹿之野時被俘。
2、顓頊(zhuānxū ):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孫子。
3、帝嚳(kù):為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曾孫。
4、鯀(gǔn):是顓頊帝之子大禹的父親因治水失敗而被殺。
5、閼(yān)支: 匈奴王后的稱呼。
6、冒頓(mòdú):是匈奴部落聯盟的首領稱號。
7、可汗(kèhán):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亞遊牧民族柔然高昌、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
8、万俟卨(mò qí xiè)万俟原為中國古代鮮卑族的部落名 , 後為複姓。在岳廟裡, 有四個跪對岳飛墳的鐵鑄奸賊像 , 其中一人名叫万俟卨。
9、太史籀(zhòu):《史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字書之一,相傳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
10、僕射 (púyè):漢代是個廣泛的官號,魏晉南北朝至宋為尚書省的長官。
11、朱棣(dì):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靖難之役”後登上皇位,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長陵。
12、朱載垕(hòu):明朝第十二代皇帝。在位6年,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昭陵。
13、朱翊(yì)鈞: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在位48年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定陵。
14、玄燁(yè):康熙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最勤政的皇帝,在位61年。
15、允礽(réng):即胤礽康熙的皇太子曾兩次被廢。雍正帝名胤禛,新皇帝即位後,他的兄弟們都要避“胤”字諱都要改稱允字。
16、 顒琰 (yóngyǎn):嘉慶帝。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后因為不願超過其祖父康熙的在位時間,將帝位內禪位給十五子顒琰並改元為嘉慶。
17、旻(mín )寧:即道光帝,是清朝入關後的帝六代皇帝。在位30年,雖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死後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
18、奕詝(yi zhù ) : 咸豐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慈禧的老公在位11年,病死承德避暑山莊終年31歲葬於清東陵。
19、奕訢(xīn )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弟封恭親王。
20、奕譞(xuān)道光帝第七子是第一代醇親王,光緒帝之父,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
1、蚩(chī)尤:傳說東方九黎族首領,在與黃帝大戰涿鹿之野時被俘。
2、顓頊(zhuānxū ):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孫子。
3、帝嚳(kù):為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曾孫。
4、鯀(gǔn):是顓頊帝之子大禹的父親因治水失敗而被殺。
5、閼(yān)支: 匈奴王后的稱呼。
6、冒頓(mòdú):是匈奴部落聯盟的首領稱號。
7、可汗(kèhán):又稱大汗,亦可簡稱為汗。古代北亞遊牧民族柔然高昌、突厥、吐谷渾、鐵勒回紇、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
8、万俟卨(mò qí xiè)万俟原為中國古代鮮卑族的部落名 , 後為複姓。在岳廟裡, 有四個跪對岳飛墳的鐵鑄奸賊像 , 其中一人名叫万俟卨。
9、太史籀(zhòu):《史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字書之一,相傳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
10、僕射 (púyè):漢代是個廣泛的官號,魏晉南北朝至宋為尚書省的長官。
11、朱棣(dì):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靖難之役”後登上皇位,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長陵。
12、朱載垕(hòu):明朝第十二代皇帝。在位6年,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昭陵。
13、朱翊(yì)鈞: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在位48年死後葬於明十三陵的定陵。
14、玄燁(yè):康熙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最勤政的皇帝,在位61年。
15、允礽(réng):即胤礽康熙的皇太子曾兩次被廢。雍正帝名胤禛,新皇帝即位後,他的兄弟們都要避“胤”字諱都要改稱允字。
16、 顒琰 (yóngyǎn):嘉慶帝。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后因為不願超過其祖父康熙的在位時間,將帝位內禪位給十五子顒琰並改元為嘉慶。
17、旻(mín )寧:即道光帝,是清朝入關後的帝六代皇帝。在位30年,雖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死後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
18、奕詝(yi zhù ) : 咸豐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慈禧的老公在位11年,病死承德避暑山莊終年31歲葬於清東陵。
19、奕訢(xīn )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弟封恭親王。
20、奕譞(xuān)道光帝第七子是第一代醇親王,光緒帝之父,既是慈禧的小叔子又是慈禧的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