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禾禾老師
-
2 # 浮塵微草
先聊聊“為什麼16歲的高中孩子脾氣差”的話題。
提出如此問題的父母,說明對孩子不同成長年齡段所呈現的性格差異不大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性格叛逆期,分別是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兒童叛逆期、12歲以後——青春叛逆期,孩子是16歲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叛逆的中期。青春期之所以稱為青春叛逆期,就是因為情緒易波動、行為無邏輯、言語動輒和父母衝突,給父母的感覺就是脾氣極差。
具體原因如下:生理變化。青春期是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期,身體急速生長髮育,尤其是性的生理特徵最為明顯,荷爾蒙大量外洩,使得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種種“怪異”。人們的口頭禪是:都是荷爾蒙惹得禍。
心理變化。由於神經和激素調節,身體迅速生長,新陳代謝旺盛,易興奮、易衝動、易感情用事,難以靜下來;有強烈的自我獨立意識和自尊心,不願服輸,愛表現自己;性意識開始萌動,對性知識發生興趣,對異性產生好感。
父母的影響。有些父母的脾氣就暴躁,尤其是教育孩子時,不是訓斥就是打罵,以封建式的家長絕對權威,對待孩子一切採用暴力。在如些家庭教育的環境下,孩子耳濡目染、躬身體驗,自然脾氣就大。
父母教育、引導的差異。據兒童專家研究,孩子2一6歲或晚到12歲是立規拒、抑制任性的最佳視窗期。如果父母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會在這個年齡段有意識地教育、引導、訓練孩子的耐心、忍性的品格,抑制、化解孩子的任性、無理取鬧等不良的習性。這類的孩子以後到了叛逆期性格、脾氣,相對於那些沒有經過父母有意識教育的孩子就要好很多,最起碼讓父母的感覺不會太明顯。
當然,孩子脾氣大,不排除父母客觀的遺傳因素和生理的疾病。
那父母該怎麼辦?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應該多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作為父母的育兒素質,才能不錯過教育、引導孩子的最佳視窗期。
其次,父母要理解、寬容孩子。要認識到孩子脾氣極差是進入青春期叛逆的必然表現,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孩子發育正常、走向成熟的明證,所以對孩子的生氣要給予理解、包容,不要計較。
再次,父母要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沉默。尤其是脾性不好的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發脾氣時要理智地剋制自己,不要衝動地發脾氣訓斥、打罵孩子。記住,教育改變孩子要先從改變自身開始。
其四,以愛陪伴,永不放棄。儘管孩子良好習性養成的最佳視窗期是12歲之前,16歲的孩子要扭轉顯得有些遲,但遲只意味著改變起來較為困難,並不意味著孩子業已定型,不可再塑,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有信心、決心和耐心,在育兒的道路持之以恆,正確地教育、引導孩子。
其五,至於脾性太過嚴重的或由生理疾病引起的,不妨尋求專業人士輔導、醫治。
結束語:培養孩子是父母的頭等大事,教育引導並非易事,為人父母一定要清醒:光有愛是不行的,只靠努力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堅持學習育兒知識,提高自身的育兒素質,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適當的教育方法,才能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
-
3 # 喜樂平安one
大人反思自己,以身作則,注意觀察孩子都和什麼的同學接觸的多,接觸了哪些網路遊戲,經常瀏覽什麼內容,找到原因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
4 #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16歲高中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我們家長要改變方法,不能光關注孩子成績,還要走進孩子心裡,學會去理解、去關愛、去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一、理解中瞭解孩子真實情況
大多家長都認為,供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孩子就舒服了,就有心情學習了,就應把學習搞好了。
而對於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對同學與同學交往的改變和日常生活行為的變化,從來都不當回事。
以至於我們家長不瞭解孩子真實的一面,同孩子之日產生對立面,孩子認為家長偏面,家長認為孩子不懂事,互相產生討厭,能性格好嗎?能不發脾氣嗎?
家長一定要靜下心來,心平氣和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發生的變化,只有明白孩子心裡想法,知道孩子需求,找到同孩子共同語言,讓孩子同家長的距離拉近,認為家長能接受自己的一些觀點,而不是凡事家長是對的。
二、關愛中找共同的語言
家長的失敗就是與孩子沒有共同的語言。家長不能接受孩子的想法、行為,孩子看不慣家長的所作所為。
以至於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難教育,孩子認為家長太壟斷,要抵抗。家長釆取強硬辦法,只能遇到孩子不順從的脾氣。
實際家長應多瞭解孩子要什麼,不是吃喝穿的問題,不是要什麼給什麼的問題,而是孩子希望家長平等地同他交流,從自己真需要的地方關心,還要多聽、多接受孩子的思想觀點。
讓孩子的思想觀點能表達出來,有人在關注他的真實想法,給孩子認可感,孩子能相信父母,願把自己的觀點同父母分享。
三、尊重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長是重要的
孩子接觸的人最多的還是父母,為什麼孩子有問題、有想法都越來越不想同父母交流,就是父母從來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提出的見解。
以至於孩子有什麼事都不想跟父母交流,把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教育、引導,孩子也表現出逆反心理,喜歡發脾氣。
由於不能尊重,各自都產生心理負擔,負擔越重,脾氣越不好。不是孩子脾氣不好,是孩子太需要尊重了,16歲的孩子需要獨立、見解,需要別人的尊重,不要認為“小屁孩”沒什麼大不了的。
家長一定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做一個開明的家長,而不能成為差勁的家長,改變態度成為孩子相互尊重的大朋友。
總之,16歲的孩子大了,最需要家長了解他的心聲,象朋友一樣去理解、關愛、尊重他,相互信任,降低脾氣。
回覆列表
心態失衡是關鍵因素,關鍵是家長教育要學會合理引導。無端發火和發脾氣是心理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一種行為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