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沒有下半場了,已經進入傷停補時階段,終場哨聲隨時可能響起。
摩爾定律雖然帶個定律,但他並不是鐵律。他只是一種工程經驗總結,他可以用來解釋已經過去的矽晶片科技發展,不能用於指導未來的矽晶片生產。
矽晶片說起來很高科技,其實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用銅在矽基板上印刷電路,然後一層層堆起來,像下面這個樣子。摩爾定律告訴我們這個印刷線路和線路間的間隙會越來越細,所以晶片可以越做越小,效能越來越好。摩爾定律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幾次危機,不過依靠材料和工藝改進都安然度過了,樂觀主義者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Intel曾經放出過skylake的放大圖,不過太大太大了,這兒貼不下。有興趣可以去官網看一看,超級震撼。現在臺積電和三星都已經試產了5奈米工藝,下一步將會是3奈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當晶片製程達到1奈米的時候,它將會遇到不可戰勝的敵人——量子隧穿。當上面的這些電路細到只有1奈米的時候,電子就會亂跑,而不是沿著已經印刷好的電路跑。雖然很反直覺,但是據科學家說他們一定會亂跑。
那之後怎麼辦呢?咱也不知道。不過電子肯定不行了,不管用什麼材料和工藝。現在很多高新企業都在做量子計算機,應該是為矽晶片在挖墳墓吧。
不過就我這樣的死硬樂觀主義者看來。矽晶片達到奈米極限,才會是矽晶片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候。矽晶片製程工藝的停滯,將會帶來大量的便宜的供應,用於更多的場景。
不管怎麼樣,摩爾定律已經走進入風燭殘年,隨時可能壽終正寢。
摩爾定律沒有下半場了,已經進入傷停補時階段,終場哨聲隨時可能響起。
摩爾定律雖然帶個定律,但他並不是鐵律。他只是一種工程經驗總結,他可以用來解釋已經過去的矽晶片科技發展,不能用於指導未來的矽晶片生產。
矽晶片說起來很高科技,其實原理非常簡單,就是用銅在矽基板上印刷電路,然後一層層堆起來,像下面這個樣子。摩爾定律告訴我們這個印刷線路和線路間的間隙會越來越細,所以晶片可以越做越小,效能越來越好。摩爾定律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幾次危機,不過依靠材料和工藝改進都安然度過了,樂觀主義者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Intel曾經放出過skylake的放大圖,不過太大太大了,這兒貼不下。有興趣可以去官網看一看,超級震撼。現在臺積電和三星都已經試產了5奈米工藝,下一步將會是3奈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當晶片製程達到1奈米的時候,它將會遇到不可戰勝的敵人——量子隧穿。當上面的這些電路細到只有1奈米的時候,電子就會亂跑,而不是沿著已經印刷好的電路跑。雖然很反直覺,但是據科學家說他們一定會亂跑。
那之後怎麼辦呢?咱也不知道。不過電子肯定不行了,不管用什麼材料和工藝。現在很多高新企業都在做量子計算機,應該是為矽晶片在挖墳墓吧。
不過就我這樣的死硬樂觀主義者看來。矽晶片達到奈米極限,才會是矽晶片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候。矽晶片製程工藝的停滯,將會帶來大量的便宜的供應,用於更多的場景。
不管怎麼樣,摩爾定律已經走進入風燭殘年,隨時可能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