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盛世開州
-
2 # 手機使用者96455555013
在聽協奏曲或交響樂的時候如何選座才能達到自己最滿意的效果呢?畢竟一場音樂會(特別是高規格)的票價對於學生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啊。。。在獨角秀APP上,參加活動可以免費獲得贈票,座位號還不錯。還可以前期瞭解場館實景。PS.本人純業餘。。。知道左邊的位置重點聽小提琴,右邊是大提琴低音提琴,像我這樣沒有特殊目的的一般傾向於選中間,但是在廣州大劇院買票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喜歡推薦J區(二層右),說視覺效果會更好,離舞臺會更近,真的是這樣嗎?PS.PS.(吐槽)在英國皇家愛樂,捷克愛樂這些世界著名級別的音樂會中480的票價就只有二層左右和三層中間前幾排了,略略有點傷不起啊。。。
-
3 # 冰子音樂電吹管
做一點小科普哈,從舞臺出來的聲音是怎麼傳到耳朵裡的。如下圖:
好吧可能還是不夠清晰….我稍微解釋一下吧。首先是直接聲D,由樂聲聲源按近似球面波的形式,直接傳達聽眾耳中。簡單來說,凡是看得見舞臺聲源的聽眾也能聽到發自該聲源的直接聲。
第二,大廳兩側牆壁的反射聲R1,R2。
第三,天花板反射聲R3。舞臺上的聲音傳向天花板,再反射,到達聽眾耳中便是R3。
第四,舞臺罩反射聲R4。舞臺上的聲音傳向舞臺罩,再經舞臺罩反射後轉傳向聽眾的反射聲。
第五,多次反射聲,從舞臺上發出的聲音經大廳的側牆、地面、舞臺罩、天花板等處多次反射後傳出聽眾耳中的聲音。
好了,簡易教學完畢,我們可以談談選座了。
峽谷梯田式
這種形式是目前最能照顧廣大聽眾感受的佈局。深圳音樂演奏大廳就是這種型別。在這種音樂廳,舞臺就相當於谷底,座位從前向後一層層升高,而且幾乎在任何角度,都沒有兩個面是完全平行的。這種內部形狀可以讓舞臺上發出的聲響得到充分的反射,同時又可以避免音訊疊加而產生不佳的音效。通常在這種音樂廳,每一個座位都是“黃金座位”。
發一張現場圖,讓樓主直觀感受一下這種高高低低,多夾層的佈局。
這個演奏大廳是以超棒的自然聲效果出名。它的建築聲學由日本永田音響公司設計,永田以透過建築自身的綜合效果和聲學設計,將沒有任何電聲處理的聲音傳到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著稱。
對於這種混聲效果和反射效果都好的音樂廳,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建議坐在舞臺到聽眾席之間的斜坡這一帶的座位,好好地享受音樂。這個斜坡的最中間這一帶四五排開始一直到二層中間的第一排,與舞臺的距離適中,音響效果都是全場最好的,常被叫為“皇帝位”。
橢圓形音樂廳
這種形式的音樂廳比較常見,全場觀眾都能方便看見演奏者。這裡就以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為例子吧。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分兩層,鋪設了優質的橡木,並配有可調校的迴音罩,凳子還是墨綠色的,有種高階的復古感。
遇到這種型別的音樂廳,建議不要選擇第一層的前排和第一層的中後排。因為靠近舞臺的前排會聽到從舞臺撲面而來的直接聲D。第一層的中後排由於上方被二層的觀眾席遮住,所以很難聽到經空間反射後、更豐潤的反射音,聽到的聲音比較悶。
至於哪些位置價效比高,這要看個人愛好需求了。如果你想看清鋼琴家彈奏方式的話,建議買左邊的位置。如果只是想聽高音的話,那自然是位置越高越好。因為高音會往上走,坐的越高,高音聽的越清楚。如果是想聽比較全面優質的音效話,建議坐在第一層的中排的中間位置或者是第二層前排的中間位置。因為中間的位置,聲音平衡。離舞臺較近,聲音傳到耳朵仍然是比較飽滿完整的狀態。
扇形音樂廳
這種型別的音樂廳經常在電影出現,是比較老式的音樂廳。由於反射音是以弧形扇開的,所以很多音樂廳設計成30°扇形。上海音樂廳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上海音樂廳和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一樣分上下兩層。所以也會存在一層後排聽眾難聽到反射音。不過由於上海音樂廳舞臺的臺深13.13米,因此這些聽眾聽到的音色不會太暗啞。不過因為扇形音樂廳缺少反射聲R1和R2,致使正廳的初始時間延遲間隙較大。不建議去所以這種音樂廳。
看了這麼多,對於以選擇困難症患者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用….最後可能還是會猶豫不決錯過了最佳位置……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我覺得只要買張有DTS技術的音樂會碟就夠了。不用總盯著電腦或手機,擔心搶不到票。
記得大概2003年,在淘寶買了一張小澤征爾指揮的維也納音樂會碟。在家躺在沙發聽的感覺,彷彿來到音樂會現場,從頭到尾fully沉浸在音樂裡面,又清晰看到小澤征爾激情忘我的指揮,這種全身心的音效體驗真是超級無敵非常好。甚至有時候,如果知道事先音樂會會出含DTS技術的光碟,我都懶得去音樂廳了。
當然有些音樂會、演唱會的正版碟,價格也挺貴的。我之前就買了一張有DTS技術的柏林愛樂樂團的碟,花了大概60多塊。還有一些碟是上百塊。考慮樓主是學生,如果經常想聽音樂會,對音質要求也不是這麼高的話,可以在QQ音樂中找找喜歡的曲子,選擇DTS音效。這個方法聽到的音效效果也是比較好的,而且免費又省事。
-
4 # 玄辰話命理
越貴的座位當然欣賞效果越好啦。但是顯然這個問題就是針對預算有限但又想盡量享受高品質音效的朋友。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自己能接受的票價的座位範圍內,儘可能的挑選靠近更高一層票價的座位吧。
回覆列表
根據聲學原理,每個劇院的位置都有區別。拿國家大劇院舉例,7排和8排都是預留的事先並不開票,在快要開演的前1到2周才根據情況開票。個人覺著任何演出到現場有50%都是為了看,當然有些人是為了感受氣氛,這個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決定。如果經濟狀況允許,坐在離樂隊10米-15米的距離從聽或者看來說無疑都是最好的,如果是馬勒這種音響強大的,適當的再靠後做一些。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靠後做也絕無問題,不過最好不要坐在靠牆的地方,而且不同的劇院由於設計問題,有些地方的音效就非常不好,這個還要實際體驗。總之儘量靠中間的20個位置都應該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