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會拒絕別人,也不會得罪人,沒有很強的原則,時間久了,慢慢的感到身心疲憊,想學會拒絕,學會說“不”。可感覺怎麼也擺脫不了。
5
回覆列表
  • 1 # 閒庭落讀書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有求必應;他們期望是別人眼中的“好好先生”;他們害怕別人失望;即便自己身疲力竭,也不會說“不”。這種人就是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在雅基·馬森所著的《可愛的詛咒》中,被稱為聖母型人格。其實說白了,就是生活中的那些老好人。

    《高難度對話》中說:“即使他們強烈地感覺到了那些消極情緒,也會盡量不去表達出來。即使生氣或者沮喪,老好人也會照樣保持微笑。他們不想冒犯任何人,只好把情緒憋在心裡”。壓抑的情緒就像裝在瓶子裡的水,在一次次暴擊後,水在瓶子裡翻滾、衝擊,當瓶子再也裝不下多餘的水時,哪怕只是一滴也會讓它噴湧而出。這樣的情緒暴發,可謂是傷人傷己。

    美國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在《取悅症》中說,取悅症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

    勇敢地說出你的需求

    那些老好人不是不會表達,而是習慣了對別人的請求唯唯諾諾。即使內心小孩一直在叫囂著“不”,他們嘴裡依舊會說出同意的話。

    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對別人的請求有求必應,自己卻不會說請求的話。當一定要說出請求的時候,他們就會繞圈子,給自己找一堆無用的鋪墊,最後才說出小小的請求。這種繞圈子,會讓別人聽起來煩躁,抓不住重點,同時誤會你的要求,所以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比繞圈子讓別人聽起來更舒服,而你自己也更省力。

    2.學會客氣地說“不”

    美國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在《取悅症》一書中將討好型人格分為三種類型:認知型好人、習慣性好人、情感逃避型好人。其實無論哪一種老好人,他們都欠說“不”的能力。在小品《有事您說話》中,郭冬臨演的老好人就不會說“不”,寧肯揹著鋪蓋捲兒去睡火車站,也不說一個“不”字。而《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的李尋歡更勝一籌,不願看到救命恩人龍嘯雲忍受相思之苦,主動將青梅竹馬的愛人讓給了龍嘯雲。

    讓一個活在有求必應中的老好人去說“不”,是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可以試著在家裡對著鏡子練習,當習慣成自然後,說“不”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3.卡殼唱片技巧

    唱片卡殼的時候,會一直重複停頓時候的那個詞語,這種技巧其實就是要堅持自己的初衷,多次重申自己的核心資訊。小孩子最會用這個技巧,比如他想吃雪糕,媽媽卻怕他吃壞肚子時就不給他買。這時候,他的策略就是不停地說“雪糕、雪糕、雪糕……”,直到媽媽覺得或許吃一根雪糕也沒什麼事,這時候小孩子的目的就達成了。老好人已經習慣於有求必應,所以學習這個技巧,不要讓自己陷在對方的請求中,要學會據理力爭。實踐起來並不容易,但是多練習幾次,就會增強自信,經驗越來越豐富。

    挑戰恐懼係數

    在心理學上,又稱為暴露療法,一種是實景暴露,一種是想象暴露。這種治療方法就是讓患者想象或直接進入讓他感受最恐怖或焦慮的情境中,校正他對恐怖、焦慮刺激的錯誤認識,從而消除由這種刺激引發的習慣性恐怖、焦慮反應。

    1.劃定恐懼等級

    對於老好人來說,他們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願走出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對他們來說,也是難上加難。這時候就可以試著去挑戰那些自認為完不成的事情,漸漸增加自信。

    從害怕程度最小的事物到害怕程度最高的事物,一一列出來,劃分成等級。1級表示程度最輕,10級表示程度最嚴重。比如,我害怕蛇,想一想蛇的形象,這就是1級,在電視上看到蛇,有點毛骨悚然,這是3級。直接看到蛇,嚇得只想跑,這是5級。要我去觸控一下蛇,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10級。

    2. 設定實驗驗證

    老好人不願意去拒絕別人,就是他認為拒絕了別人會給自己和別人造成糟糕的結局。在《溝通的藝術》裡稱這種情況叫“災難性預期謬誤”,避免這種方法的辦法就是想一想即便你不答應別人的請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羅納德•B•阿德勒讓這種人始終記住,“只為別人的讚賞而活和試圖達到完美都是愚蠢的想法,在既定的情況下,失敗通常也不會像想象的那麼糟糕。”

    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如果真的做了某件讓人害怕的事情後,結果是不是如你所料,會產生難以承受的結果?可以從恐懼等級中挑選一件令你恐懼的事情,然後想一下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可以利用哪些技能和資源,改進後的恐懼係數是多少。之後就可以去實驗了。實驗後總結經驗,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中。

    3.不加判斷的創造性頭腦風暴

    一般寫作的人都會進行頭腦風暴,那麼聖母型人格的人怎麼進行頭腦風暴呢?書中說,可以把問題寫在一張紙的最上面,然後在下面寫出能想到的所有解決辦法。因為不加判斷,就會突破曾經的侷限,讓自己對問題產生更多的解決辦法,然後再找出最適合的辦法。

    我害怕與小孩子待在一起,他們太好動,又太愛提問題,影響我的工作。可是,有時候沒辦法就得待在一起,我就想怎麼解決這個辦法呢?託管給別人?讓他安靜地待一會兒?將他冷凍起來,等到20歲時再解凍?把他扔到外太空?突然這個想法給了我解決辦法,人類都對外太空充滿好奇,那麼我去找一套關於宇宙的繪本給他,或許他就能安靜地去看了,這樣就能互不影響。沒想到,事情果然如我所料,當他有問題的時候,我讓他把問題記下來,等到我有空的時候再回答。就這樣,他看繪本,我工作,誰都沒有影響誰。

    在電影《好好先生》中,卡爾•艾倫由於受到離婚的打擊,一開始對任何人和事都只會說“不”,當他漸漸意識到“不”給他帶來的生活並不美好時,又開始一味地說“好”,可是漸漸地他意識到只說“好”也會給自己帶來各種各樣的代價。最後,他學會了在生活中有時需要說“好”,有時又需要說“不”的技巧,這才是通向快樂的最佳途徑。

    想要擺脫“好好先生”的標籤,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慢慢練習。

  • 2 # 知我心理學

    老好人的形成可以概括為取悅三角形,想要擺脫老好人的形象,就要從思維心態,行為習慣,情感感受上做出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裡球有幾個月亮?第一步被龜仙人毀掉一次,後面比克又毀掉一次?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