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校人才真經
-
2 # 弘騰文玩
職稱申報,每個地方的政策都不相同。但是都需要有社保、職稱論文、學時等要求,如果你想評職稱,一些後天要求還沒開始準備,現在還能來的及嗎?
職稱論文
中級工程師:兩篇論文(發表一篇)。
高階工程師:三篇論文(發表兩篇)。
ps:論文年限要求放寬至申報截止日期前。
職稱論文建議用三年內發表的文章,論文要經過知網檢測(職稱系統會自動檢測)。按照南京江北新區政府給的參照資料,論文重複率不得超過30%。
今年評職稱,現在準備論文來的及嗎?
得抓緊,來得及!以往論文要求都是至少提前一年發表,今年查重要求嚴格,於是年限要求相對放寬了,只要是申報日期截止前發表的論文,都是可以的。
繼續教育學時
中級工程師:160課時(20公共課,140專業課)。
高階工程師:360課時(20公共課,140專業課)。
今年評職稱,現在準備學時來的及嗎?
今年的學時要求,真是非常放鬆了。以前學時學完以後,先送審到人社群,人社群稽核透過,列印學時審驗單,最後進行申報。今年申報中級工程師,學時已經實現網上資訊自動同步,系統自動檢測,學時審驗單都不需要列印了。
申報中級工程師,160課時大概一個月修完。高階工程師360課時,一個半月左右修完。現在開始修,時間上完全來的及。
-
3 # 工程師職稱助手
南京的話今年是來不及了,當然要看看你論文和繼續教育學時有沒有安排,如果已經安排在弄了還是來得及的,如果還沒有安排,那就準備準備明年評吧。
-
4 # 南京職稱醫生
其他地區的政策,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南京地區的我還是可以發表兩句的。
在南京如果要參加職稱評審,學時跟論文是必備的,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按照南京職稱評審要求去完成,職稱申報肯定是不會透過的,毋庸置疑。
每年的職稱申報在6月初到8月底這樣,中級職稱學時160個,修滿需要一個半月,高階學時是360個,修滿是兩個半月。論文從開始寫,到登刊、入庫、檢索都需要時間,所以,保險起見我還是建議每年報吧!
-
5 # 職稱評審網
現在我來說一下南京這邊的工程師職稱政策。
一、論文和繼續教育的截止時間政策原文:申報人員申報職稱的資歷(任職年限)截止時間為2018年12月31日。申報人員申報職稱的業績成果、論文、學歷(學位)證等,截止時間可為各系列職稱年度申報評審通知中所明確的申報材料受理截止日期。
解讀:業績成果、論文、繼續教育等材料截止時間可放寬至申報截止日期前即可。
二、今年申報截止日期1、(市人才+市建委)建設工程、電子資訊工程、化工工程申報時間一致。
網上申報時間:2019年7月15日9:00(系統開放)-2019年8月30日18:00止(系統關閉)。
紙質材料報送時間: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雙休日除外),逾期不再受理,上午9:00-12:00、下午15:00-17:30。
2、機械工程與其他工程行業申報時間略有不同
網上申報時間:2019年7月15日9:00(系統開放)-2019年9月10日18:00止(系統關閉)。
紙質材料報送時間: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9月10日(雙休日除外),逾期不再受理,上午9:00-12:00、下午15:00-17:30。
三、總結如果你是申報(市人才+市建委)建設工程、電子資訊工程、化工工程的,那麼你在2019年8月30日前把材料準備好就可以了。如果你是申報機械工程的,那麼你在2019年9月10日前把材料準備好就可以了。
當然,上面那個時間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時間,畢竟網上申報需要一定的時間,網上申報通過了準備材料也要一段時間,所以,時間不多了朋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不可能有標準回答,因為各地各校的職稱政策不一樣,對成果發表時間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問我們學校,我會說還來得及,因為我們學校上一年度的職稱評審工作剛結束,下一年評審要求的成果截止時間是12月31日,還有半年時間。要看看究竟缺什麼材料。
如果缺論文,要看缺什麼樣的論文如果缺一篇中文普通期刊,那自己花半個月寫一篇,再花幾百塊錢找個中介,可以在一個月內就發表出來。注意我說的是自己寫的論文,中介只是幫你佔個版面,這隻限於國內的普通期刊,現在認可度已經很低了。
如果缺一篇中文核心期刊,那半年時間就有點緊了,我去年也是從7月開始準備一篇C刊論文,寫作花了一個多月,投出去幾乎被秒斃,然後又花了20多天修改、拔高,再投,得到大修意見,這個時候已經9月底了,編輯告訴我12月底能接收,1月份能發出來。但我們要求的是12月底必須發出來,所以當時也是做了一些工作,加快了審稿速度,趕在在11月下旬編輯部定12月刊版面前完成了稽核修改流程,終於趕上發表了。所以,我感覺正常來看,半年時間是不夠的,起碼要從5月份前開始準備。
如果缺的是SCI期刊,那最好還是放棄吧,你這就好比剛掙了一個衛生間的錢就敢去買房,剛掙了個車輪的錢就敢去買車。SCI論文照著一年時間準備,那都算快了。
缺學時,只有多上課了至於學時不夠,我就很奇怪了,大部分地方和學校,不管是大學還是中小學,教師職稱條件中提及的學時要求都只是教師的一個平均水平,只要正常教學投入,就應該能達到。題主連學時都沒有達到,不知道時間都用在什麼地方了。想要彌補,下半年就必須申請加倍的課程,這還要看有沒有這麼多課讓你上。
建議最後還是建議題主踏踏實實工作,先名副其實了再來考慮評職稱的事,畢竟,達到評審條件才只是評職稱的第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