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孕育一個宇宙
-
2 # 使用者3898140336130
“雅舍”是梁實秋在重慶北碚時的居所。關於它,梁實秋自己曾有過一個簡要的介紹:“因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業雅(龔業雅——引者)、景超(吳景超——引者)便在江蘇省立醫院斜對面的山坡上合買了一棟新建的房子。六間房,可以分為三個單位,各有房門對外出入,是標準的四川鄉下的低階茅舍,窗戶要糊紙,牆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顫悠悠的吱吱作響。烽火連天之時有此亦可棲遲。沒有門牌,郵遞不便,因此我們商量,要給房屋起個名字,我建議用業雅的名字,名之為‘雅舍’。……雅舍命名之由來不過如此,後來我寫的《雅舍小品》頗有一些讀者,或以為我是自命風雅,那就不是事實了。”(《白貓王子及其它·北碚舊遊》)在這裡,我們必須體驗到的有下列一點:正是在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中,正是在風雨飄搖的苦難日子裡,梁實秋才與這座“四川鄉下的低階茅舍”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是它,在烽火連天之日給了作者以棲遲之地;是它,使作者得以在他鄉躲避風雨,阻擋嚴寒。不論它是何等的寒陋、何等的破敗,但作者在漫長的日子裡所獲得的安適和溫暖卻是它給予的。它不但是作者全部物質生活的主要依靠,也是作者整個心靈的主要慰安。在日日夜夜的相處中,作者在實際的生活和內在的心靈上都與“雅舍”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成了作者朝夕與共的朋友和伴侶。它給了作者以心靈的慰安,作者也對它懷有溫暖的情意。在這時,社會的情意與物質物件的情意融為一體了,主觀感情物件化為客觀物質條件自身的特徵。“雅舍”儼然成了作者的一個朋友和情人,雖然寒傖和簡陋,但不令人感到畏懼或煩厭。作者對它的溫暖的情意,化解了它的弱點和不足。
梁實秋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學者,他寧願做個教書匠,也不願意去當官。他的居所應該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過叫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