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良人一品
-
2 # 往事有料
明清皇城故宮為什麼要叫紫禁城呢?紫禁城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叫的呢?這個名字又是誰給起的呢?
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是古代留存下來最重要的古代建築,也是明清時期帝皇之家的居住場所,更是封建社會皇權的統治中心,即使現在已經改名叫故宮博物院,但是遊人進去參觀紫禁城時,仍然可以感受到這種皇權統治權力那種莊嚴沉重。
紫禁城這個名字,其實是和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有關的,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民間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就是星宿,並把蒼穹中的恆星劃分為二十八星宿和三垣,而三垣包含了紫薇垣、天市垣和太微垣,其中紫薇垣更是處在了三垣的中央位置,看著比另外兩垣更加的明亮耀眼,因此古時候就有了“紫微正中”的這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代的神話傳說當中,駕馭九天的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居所就是紫宮。在歷朝歷代的皇朝統治者心目中,他們都是把自己當成了天子,遵循著玉帝的天意統治人間,所以玉帝居所是紫宮,那地上的皇帝居住的也應該是紫宮了。
再就是皇城周圍是戒備森嚴的,有著非常嚴格的宮禁的地方,不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可以隨便靠近的,所以,紫宮也就是老百姓的禁城,合起來就是稱之為紫禁城了。
紫禁城的設計規劃都是按照紫微正中這樣的格局來建設的,城內有城,一城扣一城,紫禁城恰恰就是建在了整座北京城的正中心位置。在天上的太微垣南邊有三顆守護星被老百姓稱為守護太微垣的三座門,也就是端門、 右掖門、左掖門,所以,與天上星宿一樣,紫禁城也在城前設立了端門、午門,在中軸線兩側設立下了左右掖門,太和門和午門之間的金水河則是代表了天上的銀河;在最正中的太和殿,高高在上,充滿了威嚴,乾清宮、坤寧宮正是代表了皇朝的帝王是天地乾坤;在東西兩邊的十二宮院,代表了天上的十二星辰,這種象徵著天上星辰的建築風格,恰恰表現出了帝皇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君臨天下的威嚴。
一直到了1924年,馮玉祥驅逐了清朝末代皇帝出紫禁城,並在第二年把紫禁城改成了故宮博物院,這座帝皇的居所也結束了他以往的用途,成為了故舊的皇宮——故宮。
-
3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在歷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呢?紫禁城,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奉天在古代,我們十分強調神靈的作用,所以有很多時候行事都要尊天命,順天意。而皇帝作為真龍天子,那他住的地方肯定就要和天扯上點關係了,那麼談到這個,就不得不談一下《易經》。
人間的中央在《易經》中按照星宿排布方式,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神獸各執一方;位居中央的是北極星,又稱紫微垣。天的主人天皇大帝理便在天空的中央,他居住在地處中心地帶的紫微垣的“紫微宮”中。而“天子”皇帝主管人間,那麼他居住的都城也成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皇宮亦從漢代開治因“紫微宮”得名“紫宮”;但是由於皇家要地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自由出人的地方,所以又有“禁城"的提法。到了唐代,皇家建築群開始將“紫”和“禁”合起來用,便有了紫禁城這一說法。
-
4 # 我是飛飛feifei
是隋煬帝命名的。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6年),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登基稱帝后下詔遷都洛陽,稱洛陽為“東都”。於是,下令營建東都洛陽城,將宮城命名為紫微城(又稱紫微宮)。之所以將其命名為紫微城,是因為古人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市三垣。紫微垣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之處。所以,隋煬帝把宮城命名為紫微城,將其作為天子所居之地,建設於皇城之北,“以象北辰籓衛”,從而命名為紫微城。由於它是隋唐洛陽城宮城,故又被稱為紫微宮。紫微宮曾相繼成為了隋、唐、武周帝國的大朝正殿和政治中心,更是武周帝國的國家象徵。
回覆列表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華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 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 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 象和古代華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故宮裡建築的名稱,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傳統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名字也和儒家經典《易經》有關。 《周易》說,“乾”象徵“天”,代 表“男”;“坤”象徵“地”,代表“女”;中間的“泰”意為“平安、暢通”, 整個意思即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關係和諧,再加上“清正”、“寧靜”,把一個皇宮生活想象 得異常美麗。 故宮裡的顏色也有深奧的寓意。故宮多用黃色琉璃瓦,室內的顏色也多為黃色,乾清宮的佈置尤其突出。這種用法來源於古代經典《尚書》中的五行說。古人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五種元素相生相剋,世界因此變化不定。“黃色”代表“土”,土是萬物之本,皇帝也是萬民之本, 所以皇宮多用黃色。 故宮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築是藏書樓文淵閣。在五行中“黑色”象徵“水”,“水”可以克 “火”,所以藏書樓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設計用心可謂良苦。在欣賞恢宏的外在建築物的同時,仔細品味每一個建築所象徵的文化意義,才會興趣盎然,情趣雋永。瞭解物化了的中國文化才能瞭解偉大的故宮。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後完成。此後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並無多少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