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早在狩獵採集時代,人們就已馴養狗為狩獵時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鄭裴李崗、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都發現了狗骨骼,足證其馴養歷史之久遠。
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鬹,造型生動逼真,使我們得見新石器時代家犬的形態特徵。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狗骨,頭骨較小,額骨突出,肉裂齒小,下頜骨水平邊緣彎曲,與華北狼有很大區別,說明人類馴養狗的歷史確實很早。
一、犬類祖先
沒有人確切知道人與狼第一次互動發生在什麼時候。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在5萬年之前,因為至少要花這麼久的時間野狼才能發展出如今的基因差異。當時人與野狼分佈在地球表面的許多地方,演化過程可能發生在好幾個不同的地區。
有些學者則認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亞洲東南部,就已經被人類從野生狼馴化為家畜、即狗,用來玩、打獵、看家護院。目前世界所有種類的犬都起源於約1.6萬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南部馴養的狼。(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科學家彼得·薩弗萊寧確認了犬類的起源地點和時間) 。
二、馴化歷程
犬的生物學起源可追溯到幾千萬年前,犬的馴化史大約在一萬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時代,甚至有科學家從遺傳學的角度論證稱,可能早在距今10萬年前,犬就已被人類馴化。
人類首次破譯犬的基因組是在2005年——甚至比研究人員利用遺傳學工具追蹤犬類最早的家園還要早。早期研究在東亞發現了犬基因的高度多樣性,並在許多鄉村犬群裡發現了其他一些關鍵性的標記,他們因此指出東亞地區是犬被人類馴養最早的地方。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從比利時和西伯利亞地區出土的兩個距今至少3.3萬年前的狗頭骨表明,狗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被人類的馴服。
三、基因密碼
在過去 1.4 萬年中,經過不斷地馴化,產生了400多種犬。每一種都具有獨特的體格、皮毛顏色以及習性。為了發現造成犬的特定性狀的基因突變,2009 年 Akey等分析了 10 個品種共 275 頭家犬的基因組。此前的研究發現帶來產生地特定特性的基因,諸如達克斯犬的短腿。
他們分析了一系列品種的犬,從而確定數個世紀的選擇性育種對於整個犬基因組的影響。這組作者掃描了將近 300 頭犬的遺傳記錄,包括小獵犬、博德牧羊犬、傑克羅素 犬、沙皮犬以及標準貴婦犬,並確定了選擇性育種如何影響了這些動物的基因組。
作者發現了155 個不同的遺傳位置可能在產生純種犬的特性方面起到了作用,並提出這些資訊可能為找到產生特定品種形狀的基因提供線索。例如,這組科學家提出不同版本的 HAS2 基因可能為沙皮犬帶來了它的獨特的褶皺或光滑的外皮。相對於犬外貌特性的研究,生理特性的研究比較少。
2012 年 Chen 等對犬和狼的嗅覺受體基因家族進行分類及測序分析,發現由於馴養導致的生殖隔離,犬和狼中嗅覺受體基因進化的方向不一致,中國鄉村犬中嗅覺受體基因序列比較保守。
Lindblad-Toh和Erik Axelsson一起對來自世界各地的12條狼,以及代表14個不同品種的60只狗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研究小組最終拿出了一個包含36個區域,總共122個基因的名單。其中一半的區域包含腦基因。其中有6個區域,10個基因與脂肪和澱粉消化相關。
具體來說,狗攜帶了額外複製的澱粉酶基因,相比於狼同類,它們現在生成這種蛋白的量要多28倍。此外,狗生成的麥芽糖酶-葡糖澱粉酶要多12倍,這是因為該酶基因發生了數個突變。第三種基因SGLT1突變提高了腸道糖吸收蛋白的功能。表明澱粉消化與狗的進化相關。
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早在狩獵採集時代,人們就已馴養狗為狩獵時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鄭裴李崗、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都發現了狗骨骼,足證其馴養歷史之久遠。
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鬹,造型生動逼真,使我們得見新石器時代家犬的形態特徵。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狗骨,頭骨較小,額骨突出,肉裂齒小,下頜骨水平邊緣彎曲,與華北狼有很大區別,說明人類馴養狗的歷史確實很早。
一、犬類祖先
沒有人確切知道人與狼第一次互動發生在什麼時候。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在5萬年之前,因為至少要花這麼久的時間野狼才能發展出如今的基因差異。當時人與野狼分佈在地球表面的許多地方,演化過程可能發生在好幾個不同的地區。
有些學者則認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亞洲東南部,就已經被人類從野生狼馴化為家畜、即狗,用來玩、打獵、看家護院。目前世界所有種類的犬都起源於約1.6萬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南部馴養的狼。(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科學家彼得·薩弗萊寧確認了犬類的起源地點和時間) 。
二、馴化歷程
犬的生物學起源可追溯到幾千萬年前,犬的馴化史大約在一萬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時代,甚至有科學家從遺傳學的角度論證稱,可能早在距今10萬年前,犬就已被人類馴化。
人類首次破譯犬的基因組是在2005年——甚至比研究人員利用遺傳學工具追蹤犬類最早的家園還要早。早期研究在東亞發現了犬基因的高度多樣性,並在許多鄉村犬群裡發現了其他一些關鍵性的標記,他們因此指出東亞地區是犬被人類馴養最早的地方。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從比利時和西伯利亞地區出土的兩個距今至少3.3萬年前的狗頭骨表明,狗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被人類的馴服。
三、基因密碼
在過去 1.4 萬年中,經過不斷地馴化,產生了400多種犬。每一種都具有獨特的體格、皮毛顏色以及習性。為了發現造成犬的特定性狀的基因突變,2009 年 Akey等分析了 10 個品種共 275 頭家犬的基因組。此前的研究發現帶來產生地特定特性的基因,諸如達克斯犬的短腿。
他們分析了一系列品種的犬,從而確定數個世紀的選擇性育種對於整個犬基因組的影響。這組作者掃描了將近 300 頭犬的遺傳記錄,包括小獵犬、博德牧羊犬、傑克羅素 犬、沙皮犬以及標準貴婦犬,並確定了選擇性育種如何影響了這些動物的基因組。
作者發現了155 個不同的遺傳位置可能在產生純種犬的特性方面起到了作用,並提出這些資訊可能為找到產生特定品種形狀的基因提供線索。例如,這組科學家提出不同版本的 HAS2 基因可能為沙皮犬帶來了它的獨特的褶皺或光滑的外皮。相對於犬外貌特性的研究,生理特性的研究比較少。
2012 年 Chen 等對犬和狼的嗅覺受體基因家族進行分類及測序分析,發現由於馴養導致的生殖隔離,犬和狼中嗅覺受體基因進化的方向不一致,中國鄉村犬中嗅覺受體基因序列比較保守。
Lindblad-Toh和Erik Axelsson一起對來自世界各地的12條狼,以及代表14個不同品種的60只狗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研究小組最終拿出了一個包含36個區域,總共122個基因的名單。其中一半的區域包含腦基因。其中有6個區域,10個基因與脂肪和澱粉消化相關。
具體來說,狗攜帶了額外複製的澱粉酶基因,相比於狼同類,它們現在生成這種蛋白的量要多28倍。此外,狗生成的麥芽糖酶-葡糖澱粉酶要多12倍,這是因為該酶基因發生了數個突變。第三種基因SGLT1突變提高了腸道糖吸收蛋白的功能。表明澱粉消化與狗的進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