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葉徐飛

    太專業了,我不知呀!答主!

    中國本不是金、銀、銅主產地,自然都稀有,銅最早成為貨幣,並是使用時間長的主要貨幣;而金、銀主要起儲備作用。

    銅與銀、金的兌換比例好象都是1*10吧?這得專業者確認。

    逛街買東西,你會拿大金磚去買東西嗎?所以無須為古人糾結,古人主要用銅錢;明、清時期,由於外貿,白銀大量流入,白銀的使用增加,一般商店會備銀秤、剪刀,隨時分解銀元寶。

    一般逛街用銅錢,偶爾用碎銀;去旅遊逛街,一倆個銀元寶。

    不要象影視、小說寫的那樣,一拿幾十、上百銀元寶、金元寶,那不是購物,是轉移巨產。

  • 2 # 不倒翁78442

    古人用錢,不般用銅錢,數量按幾串幾串,這是一般的;買房買田,就用銀,紋銀十兩百兩的,金子怎麼用法就搞不清楚了。這三者怎麼對換更不清楚。

  • 3 # 鳴沙古今

    [兌換比例]

    古代貨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是常常變動的,通常兌換是按黃金1:白銀10:銅錢100的比例,這一比例也是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各個時期的兌換比例是不一樣的。

    1、唐代用開元通寶的銅錢,金、銀冶煉技術不發達,不會拿去交易,也沒有明確的兌換比例。

    2、宋代是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太平通寶,宋代甚至用過鐵錢,兌換比例大致是:1金等於74銀,1銀等於80銅,1銅等於140鐵。

    3、明代大錢用銀元,小錢用銅錢,通常是1:20左右。

    4、清朝主要以白銀為主,小額交易往往用錢。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購買東西]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主要貨幣是銅錢,而不是黃金和白銀,首先是一般的購買額度用銅錢就夠了,畢竟黃金白銀面值較大,更適合大額度購物,另外的原因是因為銅錢方便攜帶,通常有一貫錢=一千文錢,用繩子穿著,而黃金白銀過於沉重,攜帶麻煩。

  • 4 # 趙永志67

    古代金、銀丶銅錢的比例是經常變動的,各個朝代、一個朝代通常兌換的比例也不同,一般認為一兩黃金兌十兩白銀,一千文銅錢為一貫兌一兩白銀。明代大錢為銀元,小錢為銅錢,兌換比例1:20,明代陸人龍的《型世言》中,八兩銀謀二命,一聲雷誅七兇。七人為八兩銀謀殺二命,八兩銀是婦女改嫁的身價錢,可見八兩銀在當時也很值錢的。《紅樓夢》中,劉姥姥進榮國府,得了二十多兩銀子,足夠一個家庭的溫飽了。劉姥姥對賈府是千恩萬謝。古人購物多把銅錢穿在一起,銅錢外圓內方,便於用繩子穿起來,以方便購物。黃金、白銀多用於購買大宗物品。

  • 5 # sunjin6278

    平時我們看古裝劇,會發現古代人們在飯店吃飯或商品買賣時都是用金元寶、銀元寶或銅錢來進行交易。那麼它們之間是如何換算的呢?

    古代的銅錢一般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被古人戲稱為孔方兄,其形狀是外圓內方,一枚銅錢是基本的貨幣單位,稱為一文錢。據考證,大約從隋唐以來,金、銀、銅錢三者之間兌換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兩金子等於十兩銀子,一兩銀子等於十貫(吊)銅錢,一貫銅錢等於1000文銅錢。受不同時期社會環境、生產發展、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三者之間的兌換比例有高有低,但基本上都是圍繞這一兌換比例上下波動的。從隋唐到清末,金銀之間的比兌大致在1:8到1:10之間。比如,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一貫(吊)銅錢,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時期,一兩白銀就可換一千六、七百文銅錢了;咸豐以來物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換二、三千銅錢了。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唐代的開元通寶銅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6克左右。那麼古代的金銀銅比價兌換成今天的人民幣,大約可能這樣的:1兩金大約為3000元人民幣,1兩銀為1貫銅錢大約為300元人民幣,1文銅錢大約接近0.3元人民幣。

    古人稱誰誰很富有就說他腰纏萬貫,如果按一貫等於一兩銀子,那一萬貫就是一萬兩銀子,相當於300萬人民幣,放今天也算是百萬富翁了。一萬貫纏到一個人腰上,恐怕把這個人身上纏滿也纏不完,放在一個人身上,那是很重的。在古時候如果逛街買東西,若買小宗物品,帶上一貫以下銅錢足夠,若是買大宗物品,還是帶金錢或銀錢為佳,畢竟金銀價值高,便於隱藏,帶著也更輕便方便些。

    從《水滸傳》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物品買賣價格放今天是否合適。如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白酒竟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都說宋代官員奉薪很高,究竟有多高呢?根據宋史記載,宋代一個宰相的月薪是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八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同時除本俸之外,宋代還給官員職錢、祿粟、廚料、 薪炭等物品,和增給 、公用錢、給券 、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就是在今天看來,在宋朝當個官員確實達到小康以上水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斗星後輪沒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