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徵拆劉可心律師

    一、產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覺的、有形的。道德根據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依賴教育培養而積累長成。 道德是自發的,有時是無形的,一般不透過專門的公共機關和人員來制定,也不一定要透過專門的組織和制度來實現。 二、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作為一種規範形式,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和解釋的,具有普遍性、規範性、確定性、一般性的特點,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現出來,它的存在形式主要為法典、單行法規、判例、條例、條約等規範性檔案。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認可、解釋是擁有法律創制權的專門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許可權,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式而進行的,其他個人、團體、組織無權進行法律的創制。 道德則不同,它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之中,透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形式而表現出來。道德規範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俗成,無須經過某個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它的運作、功能的發揮也不必透過一定的程式或某個行政命令而實現。 三、實現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 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性,具有國家的強制性,它往往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堅強後盾,依靠強制手段來加以推行和實施,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力。 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實施、實現也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來維持,訴諸人的心理,透過人們的內在的自覺而進行的,道德是一種內在強制力。 四、調整範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調整的範圍主要是人的行為,與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係。 道德所調整的範圍遠比法律廣泛得多,它幾乎涉及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領域、一切活動、一切人際關係,涉及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思想、動機。法律所調整的絕大部分物件,同樣也可以用道德來調整,而道德所調整的物件不一定可以透過法律來調整。 五、評價的尺度不同 法律評價人的行為的標準和尺度是合法與不合法,有效與無效。只要人的行為符合法律、法律規範的規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評價人的行為的尺度和標準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一定人群集合體的善惡觀、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美醜觀。人們的行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就是正當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標準與道德的標準具有一定的差別,法律標準遠比道德標準明確和規範。 六、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都是透過權利和義務的配置而實現社會調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權利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義務為主體。 法律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是以法律為根據和基礎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一種實在形態,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的特徵。 道德的權利和義務具有應然性,是一種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觀念形態、理想形態的。

  • 2 # 劉律師1H9D

    什麼是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維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規範體系。廣義的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種行為規範的總和;狹義的法是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式制定和頒佈的規範性檔案,即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

    何為道德

    道德是透過行為規範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意識形態,是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社會相互關係的準則、標準和規範的總和。道德規範的調控作用幾乎體現於人們的所有活動領域,既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有組織的社會活動中。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透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法律與道德關係

    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

    具體表現: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繫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係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

    法律不是評判道德的唯一標準

    凡是法律提倡的都是道德鼓勵,有些道德的內容上升為法律,違反這些道德就是違法的。法律是評價道德的標準。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社會矛盾。有些問題還是要道德來解決。道德調整的範圍大於法律調整的範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今天我們依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評價道德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

  • 3 # 世間縱橫捭闔

    法律無法評判道德,倒是道德能夠評判法律。

    法律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更多的體現的是社會共同體的良心和良知,所謂陪審團制度就是要用良心來判斷是否有罪。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樣的犯罪行為不管是用法律還是道德來評判,得出的結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符合道德的法律我們稱之為良法,不符合的我們稱之為惡法。

    然而有個法學派叫分析主義法學派認為法律應與道德分離,會產生惡法亦法的結論。這些是法學派別之間的觀點之爭,這裡不贅述。

    下面影片的這位法官叫Frank Caprio,是美國羅德島普羅維登斯市市政法院的首席法官。他的斷案體現的就是人性和良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輕度精神分裂症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