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斌漫畫

    1,先放下隸書,看看油畫。圖一,安格爾的古典主義作品是油畫精品,圖二畢加索的抽象藝術一樣享譽世界。咱們不能因為欣賞寫實的風格而詆譭抽象藝術胡來;同理,也不能因為喜歡抽象主義而覺得寫實主義死板。

    2,放下油畫,回到隸書。您看看《大開通》圖三,完全沒有蠶頭雁尾,書體介於篆隸之間,一樣啟發了很多書法家的藝術創作。您再看看圖四,唐玄宗的隸書,蠶頭雁尾,波挑,波磔明顯,卻不被歷代學書者推薦臨習……

    3,再說學隸,初學階段,必須從漢隸名碑入門,乙瑛、曹全、張遷、禮器、史晨、朝侯小子……掌握基本筆法結構以後,才可以嘗試石門頌、好大王等碑。至於大開通這樣的碑,是千千萬萬不能作為初學入門碑帖的……

    圖五、圖六是我的隸書作品,有臨有創。

    胡說幾句,還請諸君多多指教。

  • 2 # 千千千里馬

    隸書沒有直系的繼承關係,而是從不同的優秀書法家那裡逐漸傳播下來的。地方不同,風格不同,年代不同,樣式不同。所以,隸書的風格樣式特別多。

    大約東漢中晚期,才出現了“蠶頭燕尾”的隸書,這種隸書以孔廟三碑《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為代表。最後的一個隸書代表是蔡邕的《熹平石經》,據說這個隸書對後世影響很大,但是,蔡邕的隸書已經是隸書的末代了。

    《乙瑛碑》。

    所以,隸書的“正體”是不存在的。這不像篆書,你說小篆是正書,是一個“正體”這沒問題,因為篆書確實有一個直系的承傳,比較統一,但是隸書沒有。

    所以,從東漢的隸書,到魏晉南北朝時代,書法的樣式是最豐富多彩的。像晉代的《爨寶子碑》,既不像隸書,也不像魏碑,更不像楷書。

    《禮器碑》。

    而唐代的書法就統一多了。隸書從來沒有出現過統一,因此是沒有“正體”隸書的。

    《石門頌》

    至於草體隸書,還真的存在。這些隸書,早期的像銀雀山竹簡等等都是。晚期的草體隸書如《石門頌》,也是經典隸書,但是,並沒有明顯的“蠶頭燕尾”。

    所以,隸書是多姿多彩,風格多樣的。

    《衡方碑》。

    像《衡方碑》都是像篆書筆法。不但沒有蠶頭,也沒有燕尾。

    總之,,除了不同風格的嚴肅隸書,荒率、潦草,是下級官吏的流行的筆跡。

    這樣的書法,也是一個流派或者一種風格。

    《史晨碑》。

    而工整嚴密的隸書,更具有廟堂之姿。

    我們今天學習隸書,已經沒有“正體”與“草體”的區別了,以自己喜歡為標準。

    漢簡《銀雀山竹簡》。

    選擇哪一種隸書都有道理。哪些成熟的隸書,已經是經典,沒有太多創新和想象的空間,反而草體隸書,由於還不是成熟的隸書,所以,會有更多想象的創新空間。

    《曹全碑》。

    初學隸書,最好選規範的大眾經典,例如《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禮器碑》、《石門頌》等等。等積累了一些隸書知識和書法史知識以後,再選擇有藝術突破性價值的字帖。

  • 3 # 古靈精怪的熊

    個人覺得“蠶頭雁尾”是隸書的標誌,是書法用筆歷史上的轉折點。嚴謹的說,沒有蠶頭雁尾的隸書就不是隸書,或者不是成熟的隸書,比如《開通褒斜道刻石》等。篆書與隸書的區別就是蠶頭雁尾,《開通》既不是篆書也不是隸書,就是驛道上的匆忙刻字。

    如果當代人寫隸書而丟掉了蠶頭雁尾,嚴格說就難以稱為隸書。

  • 4 # 書法苑

    您的說法是不夠嚴謹的。首先來說說您所謂的正體隸書:

    蠶頭燕尾是隸書的主要特徵,但在隸書初期,波磔並不明顯,因為它是繼承自篆書,而篆書的筆畫特點就是線條勻稱,粗細變化小,所以隸書的初期蠶頭燕尾並不明顯,比如秦隸。

    隸書到了漢代前期,仍然是以樸實的面目示人的,比如五鳳刻石、開通褒斜道等,線條仍然是以直為主,變化仍不十分明顯。

    到了東漢,隸書逐漸完善,人們開始增加了很多裝飾意味的波磔,這就是我們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隸書面貌了。

    所以說,隸書也有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面目,您說的蠶頭燕尾式隸書只是隸書的最主要特徵,其他也是隸書的正體。

    再來說說草體隸書:

    書體演變過程不是一條腿走路的,往往幾種書體同時演變,在隸書尚未成熟時,草書也同時出現,它是以快速書寫、簡省筆畫為特點的。所以,在那一時期就出現了草隸,即同時具有草書與隸書的特徵。比如西漢時期的《神烏傳》。

    這一時期草隸,向後發現就出現了章草,進而出現今草、狂草等。這是書體發展的大體脈絡。

    題目中所問說正題隸書和草體隸書,並不能和書法史上所說隸書或者草隸相對應。這裡也是簡單作答,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 5 # 子衿書法

    蠶頭雁尾,是隸書的一個標誌,並不是標準。

    隸書就是隸書,沒有什麼正體隸書與草體隸書之分。傳統書法被現代人敗壞,不只是在寫的字形上任意胡為,連書體的名稱上也妄造。

    大家都知道有個張海的人,他發明創造的一種書體,叫做“草隸”。就是把規矩的隸書寫的不規範,故名草隸。為什麼要叫草隸?因為他是書協領導,負有創新的重任。必須身先士卒的衝在前面,於是,把傳統的隸書作為突破口,發明創造了這個草隸的新書體。和他撘當的另外一個人,發明了“今楷”。不恥於提他的名。

    隸書,傳統書法中就是正書。在唐代以前,楷書也是隸書中的同類。又都稱為真書。真是正的假借。真書正書是一樣的。由隸書發展出來的快寫書體是章草,由真書發展出來的快寫是行書。而今草則是以章草簡潔的形體加上真書的筆法而構成。今草可不是今天的人發明的,是草聖張芝所創。張芝所創的草書,又稱為一筆書。

    如果說隸書草寫的話,章草就是隸書的草寫。章草的出現,為的是提高書寫的速度,更快捷的提高工作效率。不是為了藝術。傳統書體的演變,沒有一種是為了藝術而創造的。都是為了實際需要而創造出來的,所以它的生命力旺盛。現在的創新,為的是改變傳統,為藝術而創新。失去了實用這塊肥沃土壤,把書法原是由繁至簡的演變成過成,倒行逆施,改成了由簡至繁。草隸,就是這樣一種東拼西湊出來的怪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駱駝祥子劇情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