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日消消氣
-
2 # 毒舌研究所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會有下雪的場景,雪景總是給人浪漫美好的感覺,有時又能很好的表達人物內心的淒涼。在《獨孤天下》中也有下雪,看到了右上角拿著雪花機的工作人員了嗎?
雪景一般有兩種,風中飄舞的雪花和鋪滿地的雪~空中的雪,有三種方式:雪花機+雪花油;造雪機+鹽或者化肥;鼓風機+白色塑膠小球。
地上的雪用料會比較多,地面、屋頂、臺階全部都需要鋪上“雪花”~孫儷拍《羋月傳》時也給大家揭秘了,片場的雪花,其實都是化肥,因為用鹽的話太貴了,成本過高
娘娘說,拍出來看著很浪漫,其實現場很臭,進去的瞬間就感覺在一個養鴨場哈哈~這,浪漫感全無啊
不過,也有極少數的劇組是用真雪的,比如《狼圖騰》,在拍攝時,劇組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等不到雪,等了一個多月,儘管氣溫達到零下20多度,也只有小雪,沒有紛飛大雪,最後劇組從長白山拉了40噸大雪,鋪到一萬多平米的草原,同時藉助造雪機人工鋪雪,才給觀眾呈現出了茫茫雪景。真的是太用心了,而且豪呀
雪景讓人感覺浪漫,而“千軍萬馬”則總是給人激情澎湃的感覺,在很多古裝劇中,兩軍交戰時,都有千軍萬馬大兵壓境的場景。而且動態的近景都是真的人,那馬也是真的嗎?
其實他們騎的不是馬,是腳踏車哈哈~看到這樣的“千軍萬馬”,還覺得震撼不?
《獨孤天下》中,楊堅得知父親擅自做主答應了他和伽羅的婚事,快馬加鞭趕回家裡跟父親理論,騎馬的鏡頭一閃而過,只有幾乎遠景,近拍時只拍了張丹峰的上半身,因為他騎的馬也是假的呢
-
3 # 妞的娛樂
人工造雪引是利用雪花降落的原理將水和空氣混合在適宜的條件下製造出雪花而用於各種未能下雪又需要雪的地方。現在造雪機已經得到很廣泛的應用,比如夏天拍電影需要冬天的雪景,除非你有耐性等到冬天,否則只有人工造雪了。
目前常見的造雪形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製冰裝置生產出片冰,然後以片冰為原料造雪.其工作流程是,先透過製冰裝置將水製成片冰,再透過碎冰裝置把已經造好的片冰粉碎成粉末,最後,透過把粉末狀的冰晶透過空氣輸送系統送出.該方式造雪系統複雜,造出“雪”的品質與自然雪相差甚遠.
另一種是採用傳統的高壓水與空氣混合造雪.其工作流程是,來自高壓水泵的高壓水與來自空氣壓縮機的高壓空氣在雙進口噴嘴處混合.利用自然蒸發和空氣出噴嘴後的體積膨脹帶走熱量而使霧滴凝結成冰晶.但存在的問題是霧滴越小,其蒸發量越大,水的損失越多,造雪效率越低.此外,只能在冰點以下工作,對外界環境溫度的依賴性很強,造雪效率低.
-
4 # 麟藺躪
電影裡的雪景,製作費充足,追求真實感,實地拍攝最好,季節不允許的話,方法就多了,造雪機,泡沫,化肥,或者肥皂泡沫等,有些方法會汙染環境,比如化肥,對農作物少了是營養,多了就是災難!
-
5 # 曉LE0N
按年代從遠到近說吧。
91版的《雪山飛狐》,劇組真的去長白山取景,致敬!
97年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中喬峰帶阿紫去雪山挖人參的場景,明眼一看就知道地上是白灰(喬幫主披風都被蹭白了),頭髮上的雪花是塑膠泡沫。
記得看過一期黃海波的訪談節目,他說01年拍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大量雪景也都是用白石灰鋪滿拍攝地製造出來的。不過處理的比較好,所以看著比《天龍八部》的雪更真實一點。
10年寶強主演的《為了新中國前進》,裡面的雪地是用大鹽和化肥。
15年《羋月傳》地上的雪是化肥,天上的雪花是用雪花機(將雪花油變成漫天飛舞的雪花,效果相當逼真)吹出來的。
16年《奇異博士》中古一把博士帶到雪山的場景,不言而喻,老外最擅長的CG技術。
19年吳京的《攀登者》,實地拍攝+CG
目前國內電視劇雪景其實主要還是化肥+鹽+雪花機,而國內外大製作電影會用到實景+CG。
回覆列表
冬天,南方的孩子們肯定會羨慕北方人可以玩雪,打雪仗、堆雪人、歡樂冰雪嘉年華……想想就很有趣。不過現在很多地放即使沒下雪或者達不到下雪條件,也都可以營造出一個冰雪世界了。
而這就得依賴一種機器——造雪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造雪是怎麼做成的,以及電視劇裡的人造雪是什麼東西吧!
造雪神器——“雪炮”
人們可以利用“雪炮”——造雪機來實現人工造雪。
造雪機的原理有兩種:一種是用製冰裝置生產出很小的片冰,然後以片冰為原料造雪。另一種是採用傳統的高壓水與空氣混合造雪,即將水注入一個專用噴嘴或噴槍,在那裡高壓空氣將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並噴入寒冷的外部空氣中,在落到地面以前,這些小水滴快速凍結凝固成冰晶,也就是人們看到的雪花。
人造雪和自然雪有什麼區別?
人造雪是借鑑自然雪花降落的原理實現的,但是沒有經歷雪花漫長的生命歷程,和自然雪是不同的。每一朵自然雪花都蘊藏著從形成到降落至地面的各種氣象資訊,有人說,世界上找不到兩朵完全一樣的雪花。但是人造雪形成的時間短、生長快,雪花形狀基本一致。
自然降雪在第二天會有硬度變化,而且非常滑,這樣的雪滑起來很過癮。但是人造雪不僅造雪費用高,而且雪質不好,滑起來感覺不一樣。
另外,還有個問題需要注意,通常1噸水可造兩立方米的雪,一臺造雪機每小時用水量為15~16噸。冰雪嘉年華和滑雪場人工造雪後,絕大多數會透過空氣蒸發或滲透到地下,無法回收再利用,可能造成了浪費。滑雪場造雪取水會大量損耗地下水,也可能加重山區的春旱。人工造雪還可能會對植被產生一定的破壞。
電視裡的“人造雪”是什麼?
有的小夥伴可能注意到,電視劇裡還有一種“人造雪”,不過它與有些冰雪嘉年華的人造雪不一樣。它是利用吸水樹脂把水變成白色蓬鬆的物質,看起來像真雪一樣。這種雪常常用在電影業及室內裝飾上,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人造雪哦。
當然,有些電視劇裡的雪景還可能用的是塑膠泡沫,或者是用電腦P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