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海人羅羅
-
2 # 脫產的新生代農民
在我們老家過年,最難忘的就是卅晚上的煙花。我們那裡的卅晚上有個鬥煙花的習慣,但是,不是明著鬥,而是暗著爭,就看誰家的煙花好看,誰家的煙花放得多。從晚上十二點,最起碼要鬥半個小時,真是可比美國對伊拉克晚上發動的空襲一樣的壯觀,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哦。
-
3 # 丁一一浪跡天涯不回頭
我們客家人過年是最大的節!以前我們那很少有人出外,但是那些出外的人過年一定會回家。我們那從臘月25日進年家,直到正月十五日才算過完年。在這期間任何諱氣的話都不能說,也不許吃雞蛋(我們那裡客家話圓蛋叫"完蛋")。所有認識的人見面互道祝福的話,大年初一起來要給老人請安,祝福語是長命百歲,平安大吉。一大早先喝桔餅薑湯,早上大多數人要吃素,吃完早飯後男丁要前往氏宗祠、村社公土地廟、直系祖先香火廳祭拜,祭祀完畢後城裡人開始家家戶戶(只要相識的)拜年,在人家門口道聲祝語即可。現在經常會被拖進去喝酒。鄉村一般不出門。初二開始去岳父母家拜年開始拉開拜年序幕。只要相識還要繼續相親,都要拜到。現在大家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幾天工夫拜年,累死了也拜不完。客家人講究進家就是客,不管認識不認識,過年時都會受到招待。
-
4 # 天街生活圈
你對老家過年的印象是什麼?
談到過年好,首先我對過年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回家。正是因為在外工作的那十年對回家過年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大家揹著大大小小的行囊提前幾天從各個大城市回到老家來一起過年。無論火車票有多麼難買。那時候一票難求,哪怕是站票都一定要回來。因為濃濃的思念親人、同學、朋友、兒時的夥伴…
第二個印象就是上街買年貨、給父母爺爺奶奶買過年新衣服,和他們平時缺少的,不捨得買的列一個清單買回來。不過現在爺爺奶奶已經去世了…回家少了一份濃濃的關愛…也算是人生的一種遺憾吧。古人說的沒有錯,盡孝要趁早,不能等下次,可能永遠都沒有下一次了。
第三個印象就是吃團年飯,大家一起貼春聯,爸爸媽媽會做上很多好吃菜和食物,我的家鄉在團年飯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角米古,就是用豆腐切成三角形調味後用油炸一下,再後塞入紅色米粉,上鍋蒸上半個小時,非常美味,象徵著喜慶大豐收鼓鼓的。還有魚肉也不能少,象徵著年年有餘。另外還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就是祭拜祖先、老天爺、土地公公。一年全家大小平平安安、大豐收我們傳統習俗就要感謝祖先、老天爺和土公公的保佑。這時候會放上很長很長的鞭炮和大煙花,然後一家老小團團圍圍熱熱鬧鬧吃著豐盛的年夜飯喝著米酒湯圓。
第四個印象就是看聯歡晚會,這時候媽媽就會準備好過年的果子和水果,大盤小盤放滿了茶几,一起烤火看聯歡晚會,在以往過年的時候我的爸爸每一次聯歡晚會都會堅持到最後倒計時新年的到來,直到結束春節聯歡晚會。但是最近兩年看到一半就堅持不住,要去睡覺了,看來老爸年齡大了。
第五個印象就是壓歲錢,直到成年之後工作了,我的爸爸媽媽還在給我發壓歲錢,當然我也會準備好大大的紅包爸爸媽媽每人一個,小孩子負責收紅包,我記得小時候我們的壓歲錢都會放在枕頭下邊陪著睡覺,哈哈不過現在又多了一個娛樂的專案就是在微信上面發紅包搶紅包,互相發收,那叫一個眼疾手快人人樂此不疲。
這個就是我對過年印象深刻的幾點,非常的懷念,相信大家對過年也有非常多有趣的印象深刻的記憶吧?有哪些呢?一起聊一聊,對了,我是來自南方的小圈。
回覆列表
回老家過年,溫馨而又奢侈。
春節過大年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多少外出工作的人會選擇在這樣的日子回到家鄉與家要團圓。
一、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家,是從生我養我的地方,也是夢裡常出現的地方,更是父母生活的地方。
自己在外工作十多年,十八歲離開家鄉,選擇了一條異鄉之路。雖然現在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但要說給我最印象深刻的地方,還是小時候的家。現在父母還住在那裡,還有我的親人和曾經養育我的地方。
因為工作的原因,並不能每年都回家過年。但是隻要有機會休息,那一定是要回家一趟。這麼多年來,這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習慣。在家過年的機會寥寥無幾,在我不在家的日子,也家安排妻子和孩子們回家過年,也算是替我盡一份孝道。
每次回家就像是過節,父母年邁的臉上充滿笑容。噹一聲聲稚嫩的爺爺、奶奶聲在院子響起,老人們總是說不出的高興。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倫之樂吧。全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圓飯是少不了的活動,老老小小圍做在一起一大桌子,各種好吃的美食端上桌,一家人有說有笑的開始了閤家宴。
每次回家,是媽媽最忙的日子。她總是拿出家中珍藏的食材,開始大包小包的忙起來。雖然我們一個勁的喊夠了、夠了,吃不了啦可她還是停不下來,總是才吃了飯,她又開始準備下一頓來。看著她忙個不停,妻子也忙著給她打下手,順便陪著老人說說家常。而我會陪著老爹聊聊工作、聊聊生活,兩爺子話不多但情自濃,雖然時不時有孩子進來打斷我們的談話,這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
二、年輕人選擇漂泊而家註定要成為記憶年輕人外出,是生活的需要;父母的駐守,也是生活的需求。
從參軍離開家鄉也十多年有餘,每次回家呆的日子可不多。自己難得回來一次更是明白這些日子珍貴,也會多陪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工作家庭,交待一些注意的事,更重要的是打消他們的一些顧慮,他們愉快的生活是我們最願意見到的生活情景。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這並不能成為常不回家的藉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藉助更多的聯絡方式與家中的父母溝通。人老了,怕的就是孤獨,而經常打電話,特別是使用影片電話更可以加深感情的聯絡,讓雙方可以相互見面,克服距離帶來的陌生感。
年輕人,走出大山是為了生活。過年了,回到大山也是生活。在父母健在之年多多一些陪伴是我們可以選擇做的事情。父母並不需要你帶回去多少禮物,作為在外的遊子,人能夠回去就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