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來舉例就最容易理解了。過去因為技術手段在畫面清晰度上並沒有現在的清楚,所以現在很多電影就在原版的基礎上做了對畫面清晰度的高畫質化處理重新在院線上映。
比較典型的就是同一個電影之前是DVD版,後來高畫質化之後,又發售了藍光版本。放在遊戲上來說,這就屬於“復刻”的範疇,比如超級冷飯,支援4K的《拳皇97 Global Match》,不要說bug沒有修復,甚至連練習模式都沒有,也算是“復刻”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重製”則更像是電影中的“翻拍”,比如美國電影《無間道風雲》對於《無間道》的翻拍,徐克版《新龍門客棧》對於胡金銓版《龍門客棧》的翻拍。有的是幾乎完全還原原來的情節,而換了一批演員來演,或者在原來情節的框架上做了基於導演個人風格的改動。
在遊戲裡最典型的莫過於近期發售的《生化危機 2重製版》對於《生化危機》的重製了,當然還有尚未發售的《最終幻想7 重製版》也算這一範疇。
一句話來說,“復刻”還是原來的遊戲,只不過塗上了一層包漿,而“重製”則幾乎是一個新遊戲了,當然,如果嚴格來說,兩者都屬於所謂“冷飯”的範疇。
其實對於“復刻”以及“重製”的風潮是在近幾年才刮的比較猛烈,之前的遊戲冷飯大多是“復刻”而非重製,原因主要是之前遊戲開發費用並不高。
比如在GBA上的很多遊戲大多復刻的是當年SFC以及MD上面的遊戲,從機能上來說差不多,重製本身的費用也很低,除了做主機適配之外,主要將影象資源替換就可以了。
在這個時期,“重製”的優秀作品相當少,比較特別的是GB上的《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G》。
這部作品是復刻當年FC上面的作品《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在保留了原作主線劇情基礎上,對系統、出場角色以及分支劇情上做了相當大的改動,也算是GB上不可多得的重製類精品。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重製”遊戲就是誕生於NGC上的《生化危機 rebio》,是基於PS上《生化危機》的重製。
由於PS版《生化危機》在發售之初,並沒有被寄予厚望,之後的爆紅則是當初所沒想到的,在機能以及資金條件的限制下,有很多想法並沒有被實現,其效果也並不盡如人意。所以在2000年的主機大戰時,為NGC站臺的三上真司宣佈了NGC的《生化危機 rebio》獨佔計劃,後來發售時也被遊戲媒體Fami通評到了39分,其素質相當優秀。
當然所謂的獨佔則變成了一個笑話,後來CAPCOM又對這款重製遊戲做了N多“復刻”處理,復刻到了XBOX360上、PS3、PS4、PC上,現在又要復刻到NS上,可算“物盡其用”了,不過這款十幾年前的遊戲畫面放在今天看起來也依然說得過去,其素質可見一斑。
如果比較完整的經歷過之前遊戲時代的玩家,實際上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遊戲發售的頻率,尤其是大作的發售頻率已經大幅降低。隨著遊戲開發費用的節節攀升,實際上游戲的售價還是維持著十幾年前的水準,尤其是大作,動輒成本上億美金,像《荒野大鏢客2》開發成本更是高達8個億美金。所以為了回籠資金,很多廠商用“復刻”來收一撥情懷稅,好維持大作的開發,其中尤以CAPCOM為甚。
在這種開發成本的壓力下,日系廠商明顯更加弱勢,所以以CAPCOM、SEGA為代表的日系廠商打起了“復刻”牌,正所謂“復刻一時爽,一直復刻一直爽”。僅《生化危機》這一個IP就幾乎已經達成了“全機種制霸”,像其他諸如《街霸》系列、《逆轉裁判》系列更是變成了搶錢大合集。
世嘉則開啟了《如龍》系列的“復刻”+“重製”,誕生於PS2上的《如龍1》、《如龍2》到了PS4上搖身一變重製成了《如龍 極》以及《如龍 極2》。而誕生於PS3上的《如龍3、4、5》由於玩家對畫面的接受度尚可,所以僅簡單的HD化,便依然也賣到了相當於新作的價格。
提到“重製”,除了《生化危機 rebio》這個基於主機大戰節點下的特殊產物,實際上在2000年前後,遊戲廠商對“重製”還並不是那麼熱衷,除了成本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時間點處於3D技術成熟的轉型期。
在PS之前的遊戲大多是2D,2D遊戲之間很少會有“重製”的遊戲,除了像上文提到的《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G》這種異類之外。
PS與PS2相隔時間太短,所以在成熟期,廠商也都熱衷於開發新作,加上重製幾乎相當於開發一款新遊戲,其費用和花費的時間並不低。除非“重製”更久以前的2D遊戲,但2D變3D除了畫面之外,還涉及了核心玩法的變化,在這點上很容易遭到老玩家的惡評,大家也都沒必要去冒險。
PS3及其之後的遊戲,隨著畫面的大幅提升(現在的即時演算效果已經遠遠超越當年PS時期的CG水準了),新玩家基本上已經無法接受當年PS時期的方塊畫面了。成本的居高不下,也讓遊戲廠商在開發每一個新遊戲的時候都如履薄冰,怕重蹈當年SEGA開發《莎木》的覆轍。
所以“重製”在這時候就呼之欲出了:劇情以及核心玩法經過市場上檢驗過的口碑、老玩家的情懷,讓這碗冷飯變得叫好又叫座。君不見2015年E3展SE公佈《最終幻想7 remake》時那沸騰的現場,很多玩家都放聲痛哭:“終於等到了。”距離上次公佈《最終幻想7 remake》以及過去了快4年,依然沒有一點訊息,也可以知道其開發進展並不順利,當然,同樣也能想象其發售時其核彈般的威力。
《生化危機 2 重製版》發售一個月之後,其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400萬,而原作迄今為止的全球總銷量為496萬(全平臺),所以銷量超過原作已經是板上釘釘,而從玩家的口碑來看也是讚不絕口。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冷飯+復古”也同樣可以走的很漂亮,希望手握一大票經典IP的日系廠商可以透過這步在遊戲界扳回一城,不知道下一個會被重製遊戲是什麼?
由此可見《鬼武者》HD的復刻也許會是一個試水,CAPCOM也許會透過玩家的態度和銷量來決定《鬼武者2》是否提上重製議程?希望這個當年被稱作“刀劍版《生化危機》”的名作也能透過重製來換髮第二春。
用電影來舉例就最容易理解了。過去因為技術手段在畫面清晰度上並沒有現在的清楚,所以現在很多電影就在原版的基礎上做了對畫面清晰度的高畫質化處理重新在院線上映。
比較典型的就是同一個電影之前是DVD版,後來高畫質化之後,又發售了藍光版本。放在遊戲上來說,這就屬於“復刻”的範疇,比如超級冷飯,支援4K的《拳皇97 Global Match》,不要說bug沒有修復,甚至連練習模式都沒有,也算是“復刻”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重製”則更像是電影中的“翻拍”,比如美國電影《無間道風雲》對於《無間道》的翻拍,徐克版《新龍門客棧》對於胡金銓版《龍門客棧》的翻拍。有的是幾乎完全還原原來的情節,而換了一批演員來演,或者在原來情節的框架上做了基於導演個人風格的改動。
在遊戲裡最典型的莫過於近期發售的《生化危機 2重製版》對於《生化危機》的重製了,當然還有尚未發售的《最終幻想7 重製版》也算這一範疇。
一句話來說,“復刻”還是原來的遊戲,只不過塗上了一層包漿,而“重製”則幾乎是一個新遊戲了,當然,如果嚴格來說,兩者都屬於所謂“冷飯”的範疇。
其實對於“復刻”以及“重製”的風潮是在近幾年才刮的比較猛烈,之前的遊戲冷飯大多是“復刻”而非重製,原因主要是之前遊戲開發費用並不高。
比如在GBA上的很多遊戲大多復刻的是當年SFC以及MD上面的遊戲,從機能上來說差不多,重製本身的費用也很低,除了做主機適配之外,主要將影象資源替換就可以了。
在這個時期,“重製”的優秀作品相當少,比較特別的是GB上的《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G》。
這部作品是復刻當年FC上面的作品《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在保留了原作主線劇情基礎上,對系統、出場角色以及分支劇情上做了相當大的改動,也算是GB上不可多得的重製類精品。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重製”遊戲就是誕生於NGC上的《生化危機 rebio》,是基於PS上《生化危機》的重製。
由於PS版《生化危機》在發售之初,並沒有被寄予厚望,之後的爆紅則是當初所沒想到的,在機能以及資金條件的限制下,有很多想法並沒有被實現,其效果也並不盡如人意。所以在2000年的主機大戰時,為NGC站臺的三上真司宣佈了NGC的《生化危機 rebio》獨佔計劃,後來發售時也被遊戲媒體Fami通評到了39分,其素質相當優秀。
當然所謂的獨佔則變成了一個笑話,後來CAPCOM又對這款重製遊戲做了N多“復刻”處理,復刻到了XBOX360上、PS3、PS4、PC上,現在又要復刻到NS上,可算“物盡其用”了,不過這款十幾年前的遊戲畫面放在今天看起來也依然說得過去,其素質可見一斑。
如果比較完整的經歷過之前遊戲時代的玩家,實際上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遊戲發售的頻率,尤其是大作的發售頻率已經大幅降低。隨著遊戲開發費用的節節攀升,實際上游戲的售價還是維持著十幾年前的水準,尤其是大作,動輒成本上億美金,像《荒野大鏢客2》開發成本更是高達8個億美金。所以為了回籠資金,很多廠商用“復刻”來收一撥情懷稅,好維持大作的開發,其中尤以CAPCOM為甚。
在這種開發成本的壓力下,日系廠商明顯更加弱勢,所以以CAPCOM、SEGA為代表的日系廠商打起了“復刻”牌,正所謂“復刻一時爽,一直復刻一直爽”。僅《生化危機》這一個IP就幾乎已經達成了“全機種制霸”,像其他諸如《街霸》系列、《逆轉裁判》系列更是變成了搶錢大合集。
世嘉則開啟了《如龍》系列的“復刻”+“重製”,誕生於PS2上的《如龍1》、《如龍2》到了PS4上搖身一變重製成了《如龍 極》以及《如龍 極2》。而誕生於PS3上的《如龍3、4、5》由於玩家對畫面的接受度尚可,所以僅簡單的HD化,便依然也賣到了相當於新作的價格。
提到“重製”,除了《生化危機 rebio》這個基於主機大戰節點下的特殊產物,實際上在2000年前後,遊戲廠商對“重製”還並不是那麼熱衷,除了成本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時間點處於3D技術成熟的轉型期。
在PS之前的遊戲大多是2D,2D遊戲之間很少會有“重製”的遊戲,除了像上文提到的《第二次超級機器人大戰G》這種異類之外。
PS與PS2相隔時間太短,所以在成熟期,廠商也都熱衷於開發新作,加上重製幾乎相當於開發一款新遊戲,其費用和花費的時間並不低。除非“重製”更久以前的2D遊戲,但2D變3D除了畫面之外,還涉及了核心玩法的變化,在這點上很容易遭到老玩家的惡評,大家也都沒必要去冒險。
PS3及其之後的遊戲,隨著畫面的大幅提升(現在的即時演算效果已經遠遠超越當年PS時期的CG水準了),新玩家基本上已經無法接受當年PS時期的方塊畫面了。成本的居高不下,也讓遊戲廠商在開發每一個新遊戲的時候都如履薄冰,怕重蹈當年SEGA開發《莎木》的覆轍。
所以“重製”在這時候就呼之欲出了:劇情以及核心玩法經過市場上檢驗過的口碑、老玩家的情懷,讓這碗冷飯變得叫好又叫座。君不見2015年E3展SE公佈《最終幻想7 remake》時那沸騰的現場,很多玩家都放聲痛哭:“終於等到了。”距離上次公佈《最終幻想7 remake》以及過去了快4年,依然沒有一點訊息,也可以知道其開發進展並不順利,當然,同樣也能想象其發售時其核彈般的威力。
《生化危機 2 重製版》發售一個月之後,其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400萬,而原作迄今為止的全球總銷量為496萬(全平臺),所以銷量超過原作已經是板上釘釘,而從玩家的口碑來看也是讚不絕口。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冷飯+復古”也同樣可以走的很漂亮,希望手握一大票經典IP的日系廠商可以透過這步在遊戲界扳回一城,不知道下一個會被重製遊戲是什麼?
由此可見《鬼武者》HD的復刻也許會是一個試水,CAPCOM也許會透過玩家的態度和銷量來決定《鬼武者2》是否提上重製議程?希望這個當年被稱作“刀劍版《生化危機》”的名作也能透過重製來換髮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