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老龍142346142

    說實在,對美國文化沒有多少了解,只是從影視,新聞,書本上有所感知,沒有打算參加討論。只是路過想學習一下。不過看了部分討論,忍不住說上幾句。

    比較中美文化,可以做歷史的比較,也可以做現實的比較;可以做全面的比較,也可以做某一方面的比較,但起碼要有可比性。就像比較兩個人的文化水平,你不能把一個人小學時寫的作文,拿來跟另一個人的大學畢業論文作比較。這不是真實的差別,沒有意義。

    我們看看其他網友是怎麼比較的。中國和美國沒法比,應該是中國和西方文化不同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基督教文化和儒教文化的區別。這個區別應該是最本質的。——網友中國的文化是單一的儒家文化,沒有共存性和相容性,只有同化性。...... 從那時至今,美國文化形就成了以基督教文化為主(因為美中國人口中信基督教的佔多數),其他各教文化共存、共生和共榮的多元文化國家。——網友

    令人疑惑的是,現在的中國文化還是儒家文化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當代中國,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接受了多少儒家思想的教育?中國近百年沒有文化嗎?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歷史被一筆抹殺了,毛澤東建立新中國,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指導嗎?新中國70年的文化建設也被一筆勾銷了。為什麼不能把中國的新文化,新思想拿來比較呢?反正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在文化人扎堆的校園裡,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人也寥寥無幾,而且這寥寥無幾的人中,大多還是專業的需要。

    中美兩國文化的開放度不同。中國文化表現為保守性、內陸型、自成體系,對外來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網友

    同樣是把儒家文化的特性(準不準確暫且不論)拿來做比較。儒家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美國文化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把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作為比較,能夠得出什麼結論?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的巨集偉藍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旗幟,反對單邊主義,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哪一項不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引領著世界的新潮流。怎麼保守了,怎麼排他了?中美貿易戰,全世界都看清楚了誰保守,誰排他,誰封閉。中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是空口說白話,不是抱著幾本儒家經典打天下。不僅是有五千年文化的底蘊,更是因為我們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中國早已敞開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敢於大國擔當,在推動著世界歷史的新潮流。抱著老黃曆,創造不了今天的中國奇蹟。

    中國的文化在5000年前就告訴你了,老祖宗都給你準備好了你只要照著老祖宗的方法去做就行了,這也是小學文化我同意樓上的人說法,美國文化典型的西方文化的代表他在不斷的打破從前的基礎上涅槃自己,進行升級改造,——網友中國現在所做的一切成就,真的是按照5000年前老祖宗吩咐辦的嗎?文化不在於高低,說一點老實話不難吧。賣假貨的還大有人在,小心上當受騙。中國文化是一種只要讀過小學,就可以掌握的文化;而美國文化是一個必須上過大學,才可以理解的文化。——網友我聽有的網友說,只要掌握了26個字母,美國文化就可以理解了。開個玩笑。

    中美文化肯定有巨大的差異,和而不同,和諧共生,美美與共,互學互鑑,相互包容,共同發展,才是正確的道路。不要狂妄自大,唯我獨尊,也用不著妄自菲薄,卑躬屈膝。

  • 2 # 少衛真

    首先要有怎麼理解什麼是文化?這個大前提,它確定了才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因為文化這個概念可大可小,大的就是教科書的內容了,如果把這樣的文化概念拿來比較區分一下,那屬於知識性的答案。既然提出來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是為了解決“無知”的困惑。所以應該是從我們的生活常識等方面,來做以比較。其實文化不要搞得那麼高大上的,不就是一群人長年在一起生活,因山因水因氣候,而形成的一種獨有的生活習慣嗎?中國和美國沒法比,應該是中國和西方文化不同的區別。簡單的說就是基督教文化和儒教文化的區別。這個區別應該是最本質的。如果在具體到美國就是新教國家和儒教文化的區別,彼此所有的不同,都都是源於這樣的本質。宗教我們不能僅僅從形式上去理解它,而要知道之所以產生或者製造出宗教是為了什麼?同樣的疑問也包括對儒教?宗教是對權力的質疑而產生的一種思考,是為了尋找公平建立起來的“客觀”。我們有段話是這樣說的“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可見公道的需要和公道的指向都拋開權力和人,道德也是建立在人在做天在看的自律上。這點東西方沒什麼區別,區別在於他們製造了一個“公平的客觀”,用不可質疑的一種虔誠作為信仰來約束自己。它由不信任權力開始又最後被權力利用,最後有通過宗教改革,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回到教堂裡宗教的實際作用就把道德內容的自律由信仰變成了不可質疑的。儒教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它是為了權力的不可質疑而存在的,它的思考路徑是為權力服務的,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認知過程中,缺少了一段天問的思考和由此產生的創造。儒教建立在最簡單的人倫秩序上,它有著先天的不可質疑性,因此就產生了必然的服從。而宗教帶來的思考,如果是作為信仰的它也有著不可質疑的原則,但是那只是原則而不同於血脈。如果是作為思考的宗教,思考就會形成一種文化,所以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區別本質在於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是一條不用思考只需繼承的文化,而西方從不信任權力而宗教,又由不信任宗教而宗教改革,又由宗教改革推動了商貿和工業革命,又有了建立在不可信任權力的制度,來保證最基本的經濟活動不斷的趨於公平,說的公平我們需要的是分配到自己手裡的公平,西方需要的公平是“起跑線”上的公平,競爭的公平。這些都是文化本質上不同,但是不構成文化和文明衝突,只是差異決定了各自的歷史,而未見得就能決定未來,只是我們有著一個百年的大變局,相同的就是一樣的人性,不同的只是聞道有先後而已。

  • 3 # 上坪農夫

    中華民族的文化雖然一再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但是由於被儒學一家獨大而多少給人予漂浮在天的感覺。管理國家的理論基礎一直應用道德,即所謂人性維繫進行。在這種文化的支援下,有他的優點,但更加增添了他的複雜性。但是,不管儒學文化怎樣,我們的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源遠流長,其中已經分化成眾多流派。早在春秋末期就傳說有“百家”,至今我們知道的就有道家、法家、墨家、兵家、農家、醫家等等,禪家是後來從印度佛教引進後形成的一種新文化流派。經過長時間的競爭結果,現在大家知道的僅有道家、儒學與佛教三大派在明顯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其它派系幾乎可以影響式微了。這三大派的文化雖然各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但都在向世人傳播一種“真、善、美”,強調“天人合一”的包容萬物的精神。

    美國文化是源於歐洲的文藝復興以後的文化,並在他們最早進入美洲大地的前輩發現祖先文化的不足而進行了改良,形成了今天的文化。她源於歐洲文化而勝於她母系文化,這是毋庸置疑的。這種文化的優點主要是用“選舉方式”替代了血與火的戰爭奪取政權的,用政府管理、民主協商與法治獨立等三權分立的形式管理國家。他向世人宣揚“人人平等”與“國家至上”的宗旨。因此,這種文化向世人展示出“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優點。只是美國出於從一、二戰中獲得了巨大的戰爭利益,尤其是二戰獲得了大量的財物與人才,才有了今天的超級大國而凌駕於世界各國之上的意識。正是這種優勢意識造成了美國國內優越感,從而形成他們利益固化的兩黨輪流執政,而造成黨派利益至上而忽視了國家利益,才出現了今天政府停止辦公的現象。從二戰結束以來,他們認為文化的優越而加快了向世界推廣此文化的腳步,心急之下才屢次出現了干預別國內政之現象。超級大國的國力衰退就是這種內外交加的形式形成的。由於美國文化受了強權意識(私慾彰顯)的影響,才墮落成不被人們接受的。

    從東西方主要文化流派的崛起看來,無論是強調法治還是強調道德等方式管理國家,都很難治理好一個國家。儒學如此,西方的民主文化也一樣。這不禁得讓我們反思,中華民族的文化改良之路應該如何找到他的切入點?冷靜思考之後,我們發現:在做好中華民族文化的“序位文化”的族群取向教育之後,發揚三教文化之精華,在引進西方現行的“民主、法治”等精髓,加予融合,才是中華民族新文化。只有這樣的新文化才能進入未來世界,並讓各中國人民歡迎。

  • 4 # 妖獸十三薪

    中美文化,存在哪些差異?

    因為我自身在美國留過幾年,學我在這裡簡單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文化的差異無非就是思想,思維與理解的差異。在我看來,中式的思維和美中國人的思維還是有不小的差別的。

    因為中國是一個很傳統,而且歷史很久的國家,所以說在思維方面比較嚴謹,而且注重禮節,但美國是一個建國時間比較短的國家,而且比較開放,你他們的說話方式就比較開放,很隨性,很知性,想到什麼說什麼。不會像中國一樣拐彎抹角的去表達。

    再說一下思想問題吧,中中國人的思想保守,謹慎,注重形式和傳承,而美中國人的思想開放,隨和,不拘謹。這各有各的好處,不能說誰好誰壞,只能說是地域時間問題產生的文化差異,就像一箇中中國人去美國肯定會被他們的開放性思想所吃驚,而美中國人到中國也會因為中中國人的傳統性思想而不太能融入。

    文化差異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互相尊重就好了。

  • 5 # SouthCross

    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它是兩國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礙和鴻溝。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是複雜而多面的。

      (一)文化觀唸的差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歷來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也就是說,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並受到等級觀唸的制約。例如,晚輩見到長輩為表尊重要主動打招呼;學生要尊敬老師。而美國文化主要承襲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級觀念淡薄。美國人更注重個人權益,追求人人平等,沒有輩份間過多的禮節。子女對父母、學生對教師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與父母爭論問題.或提出自己個性主張。

      在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人情佔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國社會中有其一定的社會結構性,人情與面子是相互聯絡的,講情面的人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地回報別人的情誼。因此,在中國文化中.自我評價是在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誼中建立和實現的。中國人強調家族及階級層次。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人們之間相互信賴,團結合作,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矛盾時,集體利益總被放在首位。在衡量個人行為時,往往是以道德為準則,注重和諧、群體利益的維護,這與美國文化截然不同。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強調個人潛力的發揮,個人目標的實現及個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國,人與人之間多為互利關係,表現出人情較為淡漠,但卻十分重視個人利益和自由,個人自我意識較強。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受到生產方式、歷史傳統、哲學思想及語言文學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約的中美兩國人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偏向綜合性思維.強調整體優先,採用從整體到部分的思維方式,如表達順序時,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國家一省一市一區一街一號;表達時間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順序。美國人則偏好分析性思維,強調部分的優先,在表達空間順序時與中國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時間的表達也由小到大。

      (三)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社會風俗習慣方面,中美雙方也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以中美文化對待不同動物的態度為例,在大多數的中國習慣語中,“狗”這個字都是貶義的,例如“狗仗人勢”、“狐朋狗黨”、“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國文化中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種態度也體現在習慣語中,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運。

      (四)宗教信仰的差異

      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佛教傳人中國的這2000多個春夏秋冬裡,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中國人。更深深地植入到中國文化之中,對中國的語言詞彙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成語都是與佛教有關的,例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五蘊皆空”,“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這些詞語如果單單從字面上來譯成英語的話。會讓美國人無法理解。同樣的,作為美國的主流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國文化之中,“絕大多數美國人相信的是猶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美國人相信上帝大約在一萬年前創造了人。

      (五)非言語交際的差異

      中美非言語交際也有很大差異。首先,在中國,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與親近,例如擁抱、親吻。而在美國文化裡,父母和兒女之問、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都沒有問斷過擁抱和親吻。其次,在美國,當人們相互交流時,互相注視著對方的眼腈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有句話說:“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 t look you in the eyes”(永遠不要相信一個不敢看著你跟睛的人)。但是在中國卻不需如此,甚至一些中國人為了表達他們的謙虛或尊敬而故意避免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再次,中關兩國人民對於各自的空間距離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多數美國人在交談時都不願意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電梯、公交車或火車上,中國人可以容忍互不相識的人擁擠在一起,而美國人卻無法忍受這樣的身體接觸.因此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上面.中國人要比美國人小得多。不僅如此。文化差異也體現在學校裡.中國學生通常必須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以示尊重.而美國學生一般都坐著。

    這些只是一些主要的差異。歡迎補充。

  • 6 # 美國高娓娓

    中美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

    首先,高娓娓覺得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大雜燴,移民國家,什麼文化都有,各個種族混居,他們各自帶來各自的文化,再融合,又發展衍生出新的文化,這是美國的特點。

    所以,人們才說,美國是充滿個性、相對自由的國家,也比較包容。

    如果我們把文化分類,一般可以包括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高娓娓覺得,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可能是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文化)、行為規範(比如法律)、思維方式(各種理念)、價值觀這些方面是比較明顯的。

    這麼說起來有點抽象,不如用高娓娓的一些所見所聞,讓大家感受一下中美文化差異。

    和一群老外做活動,吃完飯以後老外老中相互指出對方讓自己不習慣的地方。

    外中國人說,中中國人吃飯當桌吐骨頭,還有喝啤酒之後打嗝,這些行為讓他們很不習慣。(老外的食材大部分都是加工好,很少要吐骨頭)

    中中國人就說,外中國人揪饅頭去菜碗裡蘸湯吃,看著不舒服。(老外吃東西習慣各人吃各人盤裡的,主食蘸醬料吃很自然)

    其實,很多差異並無好壞之分,僅僅是差異而已。只是時常會覺得有意思,大家也在相互比較之間,相互瞭解。

    還有,中中國人講究“一白遮百醜”,中國女人不喜歡晒太陽;美中國人喜歡小麥色膚色,白人更是愛死了晒太陽,太陽越烈越好,晒的面積越大越好,穿的越少越好。

    中中國人不管是送禮物還是收禮物都很含蓄,當面開啟看也是不合適的;美中國人則是,送禮的人大張旗鼓,收禮的人也要咋咋呼呼地說:Great!I love It。如果送的是衣服或者飾品,還要當面試一下,表現出越喜歡,別人越高興。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無處不體現出中美文化的差異。

    如果中中國人和美中國人談戀愛,更能體現出一些差異。

    我認識的一位女性朋友,和我一樣在美國工生活,她男朋友是美中國人。某次美女和她的老美男人路過商場,發現她心儀已久的名牌鞋在打折,原價是300—400美金,打折後只要120美金。美女很高興,可沒有帶錢也沒帶卡。美女就跟她男朋友說,自己很喜歡這雙鞋。美國小夥就說:好,喜歡就買吧,我借錢給你!

    美女火冒三丈。美國小夥委屈地說:我想買禮物送你的時候,我花錢買禮物送你,一點問題沒有!可是我現在沒打算送禮物給你。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啊!

    估計很多中國女性都會接受不了。但在美國,這並不少見,只不過這個小夥子說得比較直白而已。

  • 7 # 專門收拾噴子

    感覺評論的大多沒在美國長居過啊,回答都有點驢脣不對馬嘴,又或者是道聽途說來的。我個人認為現在來講中美的文化差異相比十年前已經小了不少了,“文化入侵”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了,美國和中國這幾年都在使勁輸出自己的文化。比如美國的電影,遊戲,最明顯的就是語言,如今全世界幾乎沒有不說英語的地方,文化影響之大可見一斑。現在的90,00後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更大,教育主張與西方看齊,很多家長把兩三歲的孩子送去跟外教學英語,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相對來說中國對美國的文化影響要小不少,我能感受到的就是有些美中國人會說一兩個簡單的中文詞彙,比如你好和謝謝。雖說美國很多大學都會開辦中文課程,課學生數量還是不及學習西班牙語的多,不過可以看到學習中文的學生數量有上升的趨勢。不過美國做東方歷史文化學術研究的人很多,這點是超乎我想象的,中國因為歷史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對中國歷史的研究甚至不如日本和美國,不過近幾十年來情況改觀了很多。

    看到有評論說中中國人彈性色變,其實不然,現在中國性教育已經從小學就開始了,甚至涉及到同性戀教育的地方比美國很多學校都要更包容和開放。美國畢竟是個宗教國家,很多人是從根本上不承認同性戀的,這點我過教育更成功些。

  • 8 # 英語學人

    我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分析一個這個問題吧。

    文化維度理論是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研究跨文化差異的工具,他認為文化是一個地域的人共有的價值觀和信仰,是一個國家民眾的心理程式。他把文化歸結為一下六個維度

    權力距離——民眾對權力不均勻分配的接受程度

    個人主義v.集體主義——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程度

    男性化v.女性化——男性化傾向於競爭;女性化避免競爭,順他人意願而為

    不確定性規避——對未知事物的態度,低分說明接受不確定性,高分說明畏懼不確定性

    長期導向v.短期導向——一個社會如何利用自己的過去應對現在和將來的挑戰。注重歷史是規範化社會,不注重的是功利性社會

    放縱v.禁慾——人們控制自己慾望和衝動的程度。

    根據以上六個維度,霍夫斯泰德對各國做了大樣本調查,其中關於中國和美國的結果如下:

    由上圖可見,中美在六個維度中有四個有顯著差異。

    不同之處:

    中國高權力距離,美國低權利距離。說明中中國人對權力的不平等分配不敏感,認同權威,認同領導者,認同等級制度;而美中國人則對權力的不平等分配敏感,他們不認同權威,不認同領導,注重平等,在美國公司裡,層級制是為了方便存在的,對領導沒有出於職位的敬意。

    中國重集體主義,美國重個人主義。中中國人傾向於用“我們”這個詞,用忠誠換團體的照顧,更注重集體的利益,在組織內傾向於提拔個人關係近的人,注重人際關係,槍打出頭鳥;而美中國人則注重個人利益,集體觀念淡薄,人們爭當出頭鳥。美中國人,尤其是男人之間的朋友關係淡薄。

    中國是功利性文化,覺得真理由形勢決定的,形勢比人強,不拘泥於傳統,擁抱變化。而美中國人則注重傳統,保守,對新的變化傾向於先分析一下。美中國人不功利但是實際,他們愛去教堂,整天糾結於墮胎,持槍等問題。

    中國是禁慾文化,美國是放縱文化。中中國人不注重休閒,不注重對慾望的滿足,羞於公開滿足自己的慾望。中中國人崇尚節儉,崇尚儲蓄。美中國人則拼命工作拼命玩,很多人吸毒。

    類似之處:

    男性化社會:中美都是男性化社會。男性化社會以成功為導向,傾向於崇拜成功者, 而不是照顧別人感受。中國的農民工為了多掙錢背井離鄉,和中國學生注重考分和名詞都是男性化社會的體現。美國社會的男性化則表現為新教倫理引導的自助者天助意識形態。

    低不確定性規避社會:低不確定性意味著中美都是擁抱不確定性的社會, 這種社會裡多創業者,人們處事靈活。但是,9/11事件讓美中國人對風險的規避意識增加了。

  • 9 # 美好明天216299831

    美中國人更崇尚個人主義,而中中國人更重視家族及階級層次。

    美中國人崇尚個人特質的例子很多,父母較少伸手干預子女的發展。在中國講究長幼有序,孩子需要服從長輩的話。

    美國更注重隱私。

    在中國經常會有親戚會問一些"切身"的問題,例如年齡、薪水及婚姻狀況等。而在美國則較少出現。

    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

    中國比較注重集體榮譽感,榮譽是集體的,而在美國成功都是個人的。更多中中國人願意為了更高的福祉去付出犧牲,個人主義精神是美國的骨幹。

    中國更重視死者。

    中國文化的傳統之一是對死者的重視。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會一年一次的去每個死去長輩的墓地(掃墓)已示尊敬。尊敬長輩在中國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環。而對比大多數美中國人來說,他們很少會知道他們大部分長輩的墓地在哪裡。

    中中國人更謙虛。

    謙虛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倍受推崇的品德。對個人生活或經商的成功只輕描淡寫,但在美國,成功卻被吹捧。風雲突變的商海中,大多數美中國人認為謙虛就是軟弱的標誌。

  • 10 # 有著做大事的心

    中美兩國可以說是世界上乘用車產量最多的兩個國家。2009年,中國汽車產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國汽車工業總產量已高達2450萬輛。美國,素有車輪上的國家之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至少一到兩輛汽車,汽車在這裡就像微波爐,咖啡機,麵包機一樣,對於每一個美國家庭來說必不可缺。我在美國已生活3年,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美國和中國在汽車的文化,理念以及用車方面究竟有哪些差異。

    美國車的性格

    美中國人對於車的理解就像這裡人的性格一樣,粗枝大葉,粗狂豪放,也難怪傲嬌的英國紳士看到大褲衩子的美中國人時,露出一臉的嫌棄。美中國人在造車的時候,講究的是塊大,坐著舒服,不要渦輪,大排自吸,開的過癮就好。所以當我們刨除掉美國三大車企生產的一些全球化車型,僅僅留下純正的美國本土車我們會發現這些車無不例外的都在遵循著上面提到的特點。

    舉個栗子,美國最純正的肌肉車,也是現在唯一量產得肌肉車:Dodge Charger。3053mm的軸距,保證了車內有足夠大的空間放下大塊頭的美中國人,排量3.6 V6起步,後面還有5.7 V8 HEMI,6.4 V8 SRT HEMI和6.2 V8機械增壓,這樣的動力配置,帶給Charger的是至少290匹到707匹的馬力咆哮和大扭矩輸出。這種隨時給油隨時有勁兒的駕駛樂趣,和歐洲人喜歡的完美操控,渦輪增壓完全不同。

    在美國,Charger不僅僅是廣受大眾歡迎的肌肉車,全美各地的警察,對於Charger也是非常的喜愛,從東海岸的紐約到西海岸的洛杉磯,各個地方的警察都有配備經過專業改裝的Charger,結實的車身,車頭安上粗壯的撞擊樑配合大馬力發動機,這樣的一部警車用來追捕,抓超速等等任務可謂是得心應手。

    美中國人選車的偏好

    美中國人對於選車的理念也是有自己獨到的品味,隨手查詢美國汽車銷量排名,福特F系列,雪佛蘭Silverado,道奇Ram皮卡常年佔據著前三名,皮卡在美國之所以如此搶手,這和美中國人的文化,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美中國人房子自己蓋,建材自己拉,節假日喜歡戶外運動,掛個小遊艇,拉個fifth wheel travel trailer是美中國人很平常的生活方式。相比於其他的車型,皮卡既可以拉貨,又能載人,還有強大的牽引能力,讓皮卡這種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車型在眾多車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美中國人的最愛。

    在國內,因為皮卡是小眾車型,且進口的美式皮卡價格高昂,所以在中國人眼裡,美國進口皮卡是有錢人的玩物,但是實際上在美國,以福特F-150為例,最低起價不含稅$26540(摺合人民幣差不多17.7萬),如果貸款購買的話,最低月付只要417刀(摺合人民幣差不多2789元),這樣的價格對於很多美國家庭來說,並非很大的負擔,所以進口皮卡在中國雖然貴為有錢人的玩具,但在美國不過是美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罷了。

    美國的二手車市場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的年輕人大多數都開車,上大學有車根本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而這時候的車,往往是美中國人的第一輛車,這些車基本上都是一些非常便宜的二手車,有的是孩子自己打零工,從父母那裡買來的舊車,有的是從二手車行買來的。總之這些車普遍的特點就是年頭老,車型舊,價格極為低廉,往往幾千美金就可以搞定。

    此外美國家庭選擇日常用車,對於很多工薪階層,沒有能力去負擔貸款,去二手車市場選一輛稱心如意的二手車,這可比買一輛全新的車實惠多了,老話講落地八分價,買了就貶值的新車,實在不是很多工薪階層很好的選擇。因為如此,美國的二手車市場極為發達,美國所有車只要送到正規的汽修廠進行維護保養維修等等,都會在一個叫做Carfax的記錄上顯示。

    Carfax報告範本

    這個東西會詳細的記錄車輛的當時里程,本次保養或者維修的地方,什麼更換了,什麼檢查了都很詳細,而且法律對於車輛造假有很嚴厲的懲罰,所以車行想做些手腳確實很難。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華人手裡的車,大家確實要真的小心,在動手腳方面,華人真是美中國人的祖師爺啊!

    舉個例子吧,當初我一朋友換車,從一個華人手裡買了一輛02年的豐田佳美,最基本買二手車要個Carfax都沒要,開一圈覺得不錯就買回來了。到家一查Carfax發現實際里程比記錄上的少了整整4萬英里,明顯車子是調錶了,正常車調錶了,美國的車管所也就是DMV簽發的車輛title上會寫這個車不是實表,但是他這個車到過完戶DMV也沒有發現車不是實表,所以真不知道那個黑心車販子是怎麼玩轉DMV的。

    加州車輛title範本

    美中國人的駕駛習慣

    美中國人在開車方面,按照國內的說法,這3分,那3分,這6分,都去重新學習吧!美中國人雖然說開車素質比國內的要高很多,禮讓行人,互相謙讓,這些地方確實比國內的駕駛員們要好很多,但是美國有一個國內沒有的好處,就是路上幾乎沒有監控攝像頭,所以在美國,左轉壓個線頭,趁街上沒車直接掉頭什麼的,都是很常見的。這要是在國內,各種監控電子眼,怕是要扣分扣到哭了吧。

    此外,美國高速限速並不高,一般65miles/h(104.6km/h)左右,有些地方75miles/h(120.7km/h)或者在德州有85miles/h(136.8km/h)的,但是抓超速,一般可不是以這些數字為準的,美中國人開車普遍給油猛,開的快,所以一般超速個10miles/h以內都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洛杉磯這個常年高速堵車的地方,限速65miles/h的地方堵車時候也就能跑30miles/h(48km/h),所以一旦路況好了,所有人,包括警察,都開快車,65miles/h限速的高速,都使勁兒踩油門,奔著80miles/h(128 km/h)以上去,這個時候要是能跟在一輛狂奔的警車後面,那就開心的跟著警察一起超速而且還高枕無憂。

    美國路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很多大城市,交通壓力很大,很多高速路的最內側車道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car pool lane,這個車道要求車上的人數要兩個人以上才可以行駛,如果被發現車上只有一個人卻使用了car pool lane,那不好意思,根據當地法規,老老實實的交罰款吧。

    Carpool lane示意圖

    Carpool lane 標識

    美國的汽車保險

    心裡話講,美國車便宜,汽油便宜,但是車險真的好貴,國內是起碼來個交強險,其餘的第三者責任險,玻璃險什麼亂糟糟一堆保險自己不差錢就使勁兒加,出了事兒,不管多大,找保險都分分鐘包賠,但是在美國,車險也是強制的,只是沒有那麼多細分,一般俗稱就是半險和全險,半險保自己人,對方車,對方人,如果出事故,責任在自己,那麼不好意思,修車錢,需要自己負擔。全險相比半險,也就是多了一個保自己車的。保費和駕駛員年齡,每年行駛里程數,車輛用途,車輛價格,保付金額都有關係。

    美國主要的保險公司

    那我的車舉例,一輛5萬刀(45220人民幣)的車,半年全險保費差不多要1400刀(9364人民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就算買了全險,萬一出了事故是自己的責任,修車要套一個叫做deductible的錢,一般是500刀(3344人民幣),意思是,比如一次修車一共要兩千刀,五百刀要自己付,超過五百刀的部分,也就是一千五百刀,這些才是保險公司理賠的,這一點,和國內不管大事兒小事兒全找保險是不一樣的。此外,美國的保險公司,不光理賠,在車留在修理廠期間,保險公司也包租車錢的,這個一般來說是最多35刀(234人民幣)一天,一次最多30天。相反,國內的保險公司,似乎就不管租車的事情了。

    美國車輛保險卡

    AL頻道小結

    雖然今天中國的汽車工業有了飛速的發展,私家車的保有量也在逐年的增加,但是相比於美國,不難發現,國內還是形成了很多中國特色的東西。此外,中國的汽車製造水平,人們對於汽車的理解,道路的規劃與管理,依舊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學習和改善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間怎麼做防水,有哪些防水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