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芸芸聊養生
-
2 # 中醫兒安堂
症狀:脾虛胃寒,肝氣鬱結,不思飲食,食而不化,腹部脹滿,新陳代謝,大便不調等。
中醫方:萊菔子貼壓脾俞、胃俞、足三里;每日以萊菔子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三個穴位。
滯症厭食,從病名上就可以看得出是因為寶寶飲食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厭食。通常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各種急慢性疾病而引起食慾不振、食量顯著減少等現象。
飲食積滯型厭食症表現出的症狀有厭食腹脹、睡眠不安、口臭煩躁、大便不調、便下臭穢、舌苔厚膩、脈滑實、指紋紫滯。嚴重的厭食會出現長期不思乳食的現象,可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寶寶生長髮育。
按照中醫的說法,導致積滯的原因主要是脾胃虛弱,脾胃虛弱的根本原因是氣虛。中醫所說的氣,包括元氣、宗氣、衛氣,氣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氣虛導致出現機體的某些功能低下或衰退、身體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同時,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為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所以,氣虛是因,臟腑虛弱是果,臟腑虛弱則導致胃腸“積滯”等症。這裡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氣虛,會有容易出汗、全身乏力、頭昏耳鳴、痰多或水腫等症狀,家長一定要隨時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態,以便提早預防。
對於氣虛導致的寶寶滯症厭食,本節我們推薦父母使用萊菔子按壓脾俞、胃俞、足三里三個穴位的方法,通常連按數日即可消除寶寶滯症厭食的症狀,堅持貼壓有益氣健脾、強身保健的效果。
用萊菔子按壓脾俞、胃俞、足三里的方法很容易掌握。首先,定位穴位: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胃俞穴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這裡所說的“寸”是指寶寶一指寬的長度;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定位好這三個穴位之後,家長們取幾顆萊菔子置於穴位處,並用膠布固定。固定好後,家長們每天給寶寶按揉穴位,每個穴位3~5分鐘,每天2~3次。特別要說明的是按摩穴位的方法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
此方的治療原理在於,脾俞、胃俞、足三里都可治療脾胃疾病、調理脾胃功能。脾俞穴有健脾和胃、利溼升清的功效,主治腹脹、黃疸、嘔吐、腹瀉、痢疾、水腫等病症;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摩足三里可生髮胃氣、燥化脾溼,能夠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疳積、消化不良等;胃俞穴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胃潰瘍、胃擴張、胃痙攣等。選擇用萊菔子貼壓穴位也是有原因的。萊菔子,就是蘿蔔的種子,它有消食除脹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白蘿蔔有瀉火通氣的作用,但因為白蘿蔔性涼,吃多了容易傷到寶寶的脾胃,而萊菔子外用,就能達到通氣而不傷脾胃的效果。
如果家長們有空餘時間,花幾分鐘按揉寶寶的中脘穴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中點即為此穴。中脘穴主要治療一些消化系統類的疾病,比如腹脹、便秘、食慾不好等。具體操作方法也很簡單,家長用拇指輕輕按揉寶寶的中脘穴大約300下,每天一次,一週一個療程。堅持按揉不僅對治療寶寶厭食有很大幫助,而且還有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除了按摩的方法,本節再給各位家長朋友推薦兩個簡單有效的食療方,對於滯症厭食的寶寶會有一定幫助。
1.蘿蔔豬肉餅
材料:準備白蘿蔔、麵粉各250克,精豬肉100克。
做法:先將蘿蔔洗淨切成細絲,放入油鍋內炒至五成熟時盛出,再將豬肉剁茸,與炒後的蘿蔔絲調製成餡,然後加蔥花、薑末、精鹽調味。最後,麵粉加水和勻,分成大小適中的麵糰,與之前的餡心一起製成夾心小餅,用植物油煎熟。
功效:經常給寶寶食用有理氣消食的功效,但要注意的是,這一偏方適合於年齡稍大一點兒的寶寶。
2.雞內金粥
材料:準備雞內金6個,幹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
做法:首先將雞內金、橘皮、砂仁共同研末,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然後在粥將成時加入藥末,並放入少許白糖調味。
功效:雞內金粥有消食化滯,理氣和胃的功效,可與蘿蔔豬肉餅搭配食用。
預防小兒厭食,家長們應當管理好寶寶平時的生活細節。首先要給寶寶營造一個溫馨的就餐環境,吃飯時不要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否則會影響寶寶情緒,進而影響其食慾。其次,平時少讓寶寶吃零食,尤其是飯前,飯前零食吃得過多,便會影響寶寶吃正餐。飯前不吃糖分高的食物,否則也會影響正餐食慾。另外,平時寶寶飯菜的口味應儘量淡一些,避免使用過多的調味料,清淡食物有助於寶寶消化。
最後,如果寶寶腹脹嚴重、晚上躁動不安、睡眠不好,伴有噁心嘔吐等情況,或小兒滯症厭食症狀比較嚴重,這時家長應該帶寶寶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影響寶寶身體健康。
回覆列表
舌苔厚,發育慢,可能是脾虛積食,營養不能充分吸收,生活習慣可能也有問題了。提幾條調養建議供參考。
第一,要讓孩子有飢餓感,飢餓感是最好的健脾"藥",不要給孩子吃太飽,葷素結合,均衡營養,多運動,這樣有助於孩子保持好胃口。
第二,一曰三餐要相對有規律,不要在吃飯時教育孩子,不要強逼孩子吃東西,進餐時家庭氣氛儘量輕鬆些。不要邊吃邊玩,這樣食物不易消化。
第三,以喜為補,在營養搭配科學的前提下,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做些孩子喜歡吃的,喜歡吃才能多吃點。常煲一些養腸胃的湯喝,如山藥,茯苓,蓮子等,肉湯配少量山楂也很好,容易吸收營養。
第四,除了冷飲要注意外,還要少吃零食,零食養病飯養人,孩子完全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可以教孩子怎樣選擇安全的零食,並且儘量少吃。
第五,常給孩子摩腹,捏脊,尤其是捏脊,脊椎是督脈循行的部位,對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任督二脈通暢,調理會事半功倍。手腳也要常按摩,改善氣血供應,長高主要是腿長得快,小兒推拿對全身調節有較好作用,配合使用更佳。
其次,孩子生長髮育已經落後了,已有了脾虛的表現,除了要做到上面幾點,還需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分析,調理和指導。基本原則就是三分飢,以喜為補,少吃零食,找醫生正確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