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忠勇仁義胡梅爾斯
-
2 # 小達談情
臺北時間5月2日晚,中超霸主廣州恆大在足協盃的比賽中爆冷遭貴州恆豐淘汰,對於球隊來說本賽季已經提前丟掉一冠,而在聯賽中,廣州恆大目前暫居聯賽第三名,還保有奪冠的希望。但縱觀當前的中超格局,恆大已然失去了絕對的優勢,而到了群雄逐鹿的時代了,以上港為代表的球隊強勢崛起。
恆大未來要想繼續統治中超,關鍵在兩點。
第一:擁有一批絕對實力的球員。
目前的廣州恆大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境地,雖然球隊看似非常強大,實則弊病百出。眾所周知,廣州恆大現在的一線隊員大多年齡都在30歲以上,尤其是以鄭智、郜林、馮瀟霆為代表的老將佔據著絕對的主力,他們也是國家隊的中堅力量,而球隊的年輕球員中因為經驗缺失和能力較低,暫時也無法擔當起球隊的核心。然而,許家印早就提出廣州恆大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後實現“全華班”,這也是他為什麼請回卡納瓦羅執教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後者能夠為球隊培養後備力量,如果恆大以後要在中超乃至亞冠賽場強勢立足的話,這對球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第二:擁有冠軍的精氣神。
上個賽季末,廣州恆大在主帥斯科拉里的率領下穩穩拿到了第七座聯賽冠軍,也實現了球隊隊史上的七連冠,這在中超聯賽、或者國際足壇都是一大壯舉,恆大在跌跌撞撞的賽程中笑到了最後,最終收穫了聯賽的冠軍,除了得益於球隊的努力,更是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冠軍的精氣神。
如今的中超聯賽不再是一家獨大,廣州恆大已然面對了來自多方的勁敵,無論是球員的配置上,還是球隊的投入,最少也有四支球隊能夠與之抗衡。但相比於其他球隊來說,廣州恆大仍然具備統治中超的可能,這也源自於球隊不變的冠軍氣質。
-
3 # 啟航帥
傷病,成為恆大後防線的“必備專案”,也沒有哪一位後衛沒有在2019賽季沒有受傷。但是後衛將會成為恆大未來統治中超的關鍵。
高準翼的加盟是感恩的,因為他上賽季因為“官司糾紛”並沒有釋放出應有的實力。情況類似當年的劉健,高準翼在恆大也是拼盡全力來感恩。成為國腳是他在本賽季的優秀證明,他頂替馮瀟霆成為中後衛的一員,也是恆大“更新換代”的優秀代表;樸志洙的加盟比較隱蔽,即使他隨隊參加賽季初的冬訓,到最後才讓恆大公佈出來。但是,他的出現就奠定了他成為後防“定海神針”的角色。
第二個“金英權”被恆大球迷寄予厚望,無論是本賽季的兩次傷病潮,還是在球隊衝擊“八冠王”岌岌可危的時候。這一位之前踢業餘聯賽的球員,在恆大踢幾個月就獲得成為南韓國家隊醫院的機會。 為了報答恆大,甚至在南韓國家隊神奇地出現“腳髁”受傷,又能夠短時間之內康復出戰中超“天王山之戰”。他錯過了代表南韓隊出戰巴西隊的機會,但是他在恆大的優異表現獲得了南韓隊的信任,並且馬上入選最新一期的集訓名單出戰東亞杯;鄧涵文,作為年輕的老將因為喪失了U23的特殊身份也失去了主力的位置。隨著後衛線球員一個個受傷,鄧涵文也慢慢獲得了登場的機會,左右兩邊後衛來回切換,像極了當時的榮昊成為後衛線的“萬金油”。
也印證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李學鵬和張琳芃,恆大以及國內最強的邊後衛,但是傷病成功阻礙他們的發揮。兩位球員在賽季初的亞洲盃比賽就出現傷病,前者在比賽沒開始前就退出,而後者帶著肩傷一直撐完這個賽季。左邊路的來回衝刺,在亞洲賽場無人能擋;右邊路的攔截和助攻,也讓張琳芃成為恆大和國足不可或缺的一員。當然,他們的失誤也因為傷病的增多而頻繁出現,但是無論是國足和恆大,他們依然是“NO.1”。我們也相信,李學鵬和張琳芃這一隊“飛翼”,將會在下賽季健康地迴歸。 馮瀟霆,恆大的股肱之臣,在本賽季可以說是百感交集。
亞洲盃出現低階失誤,導致國足被伊朗大比分踢出局。遭到中國球迷“口誅筆伐”,帶著受傷的心回到俱樂部還遭到處罰,需要在預備隊訓練直到他“醒悟”為止。趕在聯賽開始之前重返一隊的馮瀟霆,也因為“更新換代”讓他讓出主力的為止。但是,馮瀟霆並沒有放棄,老球員的身份讓他在球隊發揮應有的作用。訓練中指導後衛線,替補登場也拿出100%的表現。“蟄伏”,屬於馮瀟霆在本賽季的忍辱負重,也屬於廣州恆大最終奪冠的特質。
-
4 # 喜喜羊羊喜喜人
很多球迷總是說廣州恆大靠金元激勵迫球員踢球的,實際上這幾年據媒體報道,遠遠不及華廈幸福、天津天海、上海申花、及國安、上港、大連、魯能等隊薪酬的高,但是恆大更多投資可能在基礎後勤建設上,後勤保障功能強大,企業化的管理符合足球運動規律,大城市現代化的功能讓來自四面八方的球員及家屬生活質量得到保證,球員一般籤的都是短期合約,短時的高薪的吸引力,還不如工作在大企業制度上健全中保障安全的環境裡,恰恰是很多下游俱樂部還抱著散兵遊勇式業餘足球管理所欠缺的,當然本球迷並不是為高薪唱讚歌,而是說要為中國足球總結一些規律,總結一些足球要走向強大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而已。
回覆列表
但如果U23新政進一步延續,那麼我想恆大重新統治中超是遲早的事了。要知道的一點是,雖然恆大這些年也曾先後湧現了孔卡、埃神、高拉特等超級外援,他們對球隊的貢獻是無法磨滅的。但是恆大的國內球員戲份,始終是中超各豪門中最重的,無論是從場上表現還是資料貢獻上,都是這樣。多年來恆大幫統治國家隊也不是毫無道理的,他們的作戰能力,確實就是那些位置上的國內頂尖選擇了。這種現狀就會給年輕球員一種信念:我好好練,以後不但有師傅帶我,能在恆大踢上球,而且,我不僅僅是外援的陪襯,我也能在場上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場上的存在感,絕不是靠高額薪水、冠軍堆積所能帶來的,這是底蘊,是隊伍傳統的傳承。
唐詩、楊立瑜、鄧涵文、胡睿寶4大U23來投只是前奏,就算他們中間有人最終踢不出來泯泯眾人,也不會影響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球員把恆大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因為他們都明白,這個舞臺夠大,這個舞臺底子也足夠厚,更重要的是,只要奮鬥,他們終會得到站在舞臺中央進行表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