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對病人的折磨應該說不在病痛而在於其反反覆覆的精神折磨。大部分患者都是反覆發作N多次,即使每次選擇手術治療也無濟於事。氣胸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發作時只能靜養或住院治療進而影響工作生活。所以說氣胸是病但又不是病,能治好但又治不好。我不是醫科出身,僅透過自己的一點兒研究和親身體會,旨在幫助同病相憐者在詳細瞭解氣胸的基礎上能夠自己分析和判斷相關的一些治療措施,進而使征服氣胸的這條道路少點坎坷和曲折。
一、我的氣胸經歷
本人男,身高一米七三,體重60公斤,小帥(貌似和氣胸無關),應該屬於高瘦體形範疇,很不幸地(其實也不算不幸,分析原因後覺得確實不能怪命運)中招了。
凌晨發病,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疼(大腦缺氧導致),身子稍一動作胸腔就疼。一大早還去打羽毛球(事實證明這是個可怕的錯誤行為),開始以為忍忍就過去了,後來直接考慮什麼方式才能早點到醫院。急診胸片醫生確診為左側氣胸,左肺萎陷程度為百分之九十(左肺被壓縮為原來體積的0.1倍!!),別人這個程度都是躺著來醫院的!心胸外科住院部醫生簡單粗暴,上來直接丟擲插管子(胸腔閉式引流手術,其實也算手術)還是手術(胸腔鏡,需要全麻)的選擇題,本著不能輕易麻醉和能保守治療絕不手術的不二法則(此原則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不具有普適性),我們異口同聲的說那就先插管子吧,後來感慨幸好沒有手術,謝天謝地我們蒙對了。
恢復進度有點慢,住院第七天管子才不漏氣(一般兩到三天),可能和氣胸發作期間打羽毛球導致肺損傷程度增大有直接關係。第一次得氣胸,剛痊癒,還不知道會不會復發。
流水賬結束,下面是滿滿的乾貨!
二、什麼是氣胸(純文字說明,畫面自行腦補)
瞭解氣胸之前有必要先普及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髒、壁兩層,髒層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壁層胸膜襯附胸壁內面;縱隔的外側面和橫膈的上面,兩層胸膜在肺門根部移行匯合包繞而成胸膜腔。左、右兩側胸膜腔是完全獨立閉合而不是互相溝通的,籍此可避免一側胸膜腔的病變迅速累及另一側。
通俗地說,橫隔膜分開的上半部胸腔又被縱隔膜分為獨立的左右兩部分。就一側來說,髒膜和壁膜分別相當於一小一大兩個氣球,小氣球在大氣球裡面。小氣球裡面是肺(緊貼),大氣球外面是胸內壁(緊貼),大氣球裡面的全部空間就是胸膜腔。
言歸正傳。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氣壓升高,肺被壓縮(萎陷),稱為氣胸。氣胸分為外傷性氣胸(氣體從體外進入胸膜腔)、自發性氣胸(氣體從肺或支氣管等進入胸膜腔),前者好理解,重點闡明後者。
自發性氣胸又有原發性(也叫特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氣胸多為髒層胸膜包裹下的肺泡先天發育缺陷或炎症瘢痕引起肺表面細小氣泡破裂所致,肺部未發現明顯病變的健康者發生的氣胸多為原發性氣胸,多見於瘦高體形的男性青壯年。由肺部疾病(肺炎,支氣管炎等)引發的氣胸為繼發性氣胸。通俗地說,病變引起的氣胸為繼發性氣胸,非病變引起的氣胸為原發性氣胸。氣胸的誘因常與持重物、劇烈運動、劇烈咳嗽、用力排便、打噴嚏等用力屏氣動作使呼吸道壓力突然增高有關。
鑑於我的小身板且沒有過肺部疾病,再聯絡到有次keep運動後胸部不適,從而判斷我的為原發性氣胸。甚至是原發性氣胸中比較嚴重的張力性氣胸,張力性氣胸是指較大的肺泡破裂、較大較深的肺裂傷或支氣管破裂,裂口與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單向活瓣,致胸膜腔內壓力不斷升高的一種病變,造成肺萎陷、呼吸和迴圈功能障礙,頸面及胸部皮下氣腫。瘦---胸部肉少導致對胸腔的保護不足,俯臥撐等劇烈動作---用力屏氣對呼吸道施壓並且物理撕扯胸腔。標準的自作孽不可活,不能怪命運!
三、氣胸的治療方法選擇
還是那個選擇題,胸腔閉式引流術、胸腔鏡。
胸腔閉式引流術。通俗的說,即在胸腔開孔並放入一根排氣管,使胸膜腔氣壓內外平衡,然後住院待肺的漏氣部位自然癒合並結合吹氣球等呼吸訓練使肺復張,最後拔除排氣管。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優點是,不開刀不用全身麻醉,胸膜及肺組織自然癒合,術後對身體的影響小等。除了插管子的傷口外可以說是純天然無公害。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沒有開腔檢查並排除肺組織漏氣的具體原因( 肺氣腫、肺大皰、外力打擊胸部等),出院後容易復發。
胸腔鏡手術。鏡類手術現在醫學很常用並且很推崇,不光有胸腔鏡還有腹腔鏡、胃腸鏡等,其最大特點就是在深入到病變部位檢查的同時可以處理和治療病變,而且不用開刀僅僅打幾個小孔,真正做到了微創傷。胸腔鏡手術的優點,直接接觸損傷的肺組織進行探查及治療,治療針對性強,複發率低。但是胸腔鏡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對胸腔及肺組織進行了二次損傷並增加了感染的風險,術後對身體的影響大,病人康復慢(這裡指的是對手術創傷的康復)。
四、收穫
目前來看我沒有選擇手術治療是正確的,透過對它慢慢的瞭解和研究後我也堅信我的選擇!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它打敗,瞭解它才能在每一次關鍵的選擇前不遲疑不糊塗,最終一步步戰勝它。每個人漫長的一生中疾病始終伴隨其中,既然躲避不了,何不坦然面對,並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選擇,這樣疾病不光只能帶來痛苦還能成為我們生活的佐料。相信適當的病痛才讓人更能體會健康的意義!
氣胸對病人的折磨應該說不在病痛而在於其反反覆覆的精神折磨。大部分患者都是反覆發作N多次,即使每次選擇手術治療也無濟於事。氣胸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發作時只能靜養或住院治療進而影響工作生活。所以說氣胸是病但又不是病,能治好但又治不好。我不是醫科出身,僅透過自己的一點兒研究和親身體會,旨在幫助同病相憐者在詳細瞭解氣胸的基礎上能夠自己分析和判斷相關的一些治療措施,進而使征服氣胸的這條道路少點坎坷和曲折。
一、我的氣胸經歷
本人男,身高一米七三,體重60公斤,小帥(貌似和氣胸無關),應該屬於高瘦體形範疇,很不幸地(其實也不算不幸,分析原因後覺得確實不能怪命運)中招了。
凌晨發病,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疼(大腦缺氧導致),身子稍一動作胸腔就疼。一大早還去打羽毛球(事實證明這是個可怕的錯誤行為),開始以為忍忍就過去了,後來直接考慮什麼方式才能早點到醫院。急診胸片醫生確診為左側氣胸,左肺萎陷程度為百分之九十(左肺被壓縮為原來體積的0.1倍!!),別人這個程度都是躺著來醫院的!心胸外科住院部醫生簡單粗暴,上來直接丟擲插管子(胸腔閉式引流手術,其實也算手術)還是手術(胸腔鏡,需要全麻)的選擇題,本著不能輕易麻醉和能保守治療絕不手術的不二法則(此原則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不具有普適性),我們異口同聲的說那就先插管子吧,後來感慨幸好沒有手術,謝天謝地我們蒙對了。
恢復進度有點慢,住院第七天管子才不漏氣(一般兩到三天),可能和氣胸發作期間打羽毛球導致肺損傷程度增大有直接關係。第一次得氣胸,剛痊癒,還不知道會不會復發。
流水賬結束,下面是滿滿的乾貨!
二、什麼是氣胸(純文字說明,畫面自行腦補)
瞭解氣胸之前有必要先普及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髒、壁兩層,髒層胸膜被覆在肺的表面,壁層胸膜襯附胸壁內面;縱隔的外側面和橫膈的上面,兩層胸膜在肺門根部移行匯合包繞而成胸膜腔。左、右兩側胸膜腔是完全獨立閉合而不是互相溝通的,籍此可避免一側胸膜腔的病變迅速累及另一側。
通俗地說,橫隔膜分開的上半部胸腔又被縱隔膜分為獨立的左右兩部分。就一側來說,髒膜和壁膜分別相當於一小一大兩個氣球,小氣球在大氣球裡面。小氣球裡面是肺(緊貼),大氣球外面是胸內壁(緊貼),大氣球裡面的全部空間就是胸膜腔。
言歸正傳。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氣壓升高,肺被壓縮(萎陷),稱為氣胸。氣胸分為外傷性氣胸(氣體從體外進入胸膜腔)、自發性氣胸(氣體從肺或支氣管等進入胸膜腔),前者好理解,重點闡明後者。
自發性氣胸又有原發性(也叫特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氣胸多為髒層胸膜包裹下的肺泡先天發育缺陷或炎症瘢痕引起肺表面細小氣泡破裂所致,肺部未發現明顯病變的健康者發生的氣胸多為原發性氣胸,多見於瘦高體形的男性青壯年。由肺部疾病(肺炎,支氣管炎等)引發的氣胸為繼發性氣胸。通俗地說,病變引起的氣胸為繼發性氣胸,非病變引起的氣胸為原發性氣胸。氣胸的誘因常與持重物、劇烈運動、劇烈咳嗽、用力排便、打噴嚏等用力屏氣動作使呼吸道壓力突然增高有關。
鑑於我的小身板且沒有過肺部疾病,再聯絡到有次keep運動後胸部不適,從而判斷我的為原發性氣胸。甚至是原發性氣胸中比較嚴重的張力性氣胸,張力性氣胸是指較大的肺泡破裂、較大較深的肺裂傷或支氣管破裂,裂口與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單向活瓣,致胸膜腔內壓力不斷升高的一種病變,造成肺萎陷、呼吸和迴圈功能障礙,頸面及胸部皮下氣腫。瘦---胸部肉少導致對胸腔的保護不足,俯臥撐等劇烈動作---用力屏氣對呼吸道施壓並且物理撕扯胸腔。標準的自作孽不可活,不能怪命運!
三、氣胸的治療方法選擇
還是那個選擇題,胸腔閉式引流術、胸腔鏡。
胸腔閉式引流術。通俗的說,即在胸腔開孔並放入一根排氣管,使胸膜腔氣壓內外平衡,然後住院待肺的漏氣部位自然癒合並結合吹氣球等呼吸訓練使肺復張,最後拔除排氣管。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優點是,不開刀不用全身麻醉,胸膜及肺組織自然癒合,術後對身體的影響小等。除了插管子的傷口外可以說是純天然無公害。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沒有開腔檢查並排除肺組織漏氣的具體原因( 肺氣腫、肺大皰、外力打擊胸部等),出院後容易復發。
胸腔鏡手術。鏡類手術現在醫學很常用並且很推崇,不光有胸腔鏡還有腹腔鏡、胃腸鏡等,其最大特點就是在深入到病變部位檢查的同時可以處理和治療病變,而且不用開刀僅僅打幾個小孔,真正做到了微創傷。胸腔鏡手術的優點,直接接觸損傷的肺組織進行探查及治療,治療針對性強,複發率低。但是胸腔鏡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對胸腔及肺組織進行了二次損傷並增加了感染的風險,術後對身體的影響大,病人康復慢(這裡指的是對手術創傷的康復)。
四、收穫
目前來看我沒有選擇手術治療是正確的,透過對它慢慢的瞭解和研究後我也堅信我的選擇!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它打敗,瞭解它才能在每一次關鍵的選擇前不遲疑不糊塗,最終一步步戰勝它。每個人漫長的一生中疾病始終伴隨其中,既然躲避不了,何不坦然面對,並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選擇,這樣疾病不光只能帶來痛苦還能成為我們生活的佐料。相信適當的病痛才讓人更能體會健康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