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呆弟42005191

    明朝末年的朝廷早已不是明朝初中期的朝廷,朝中各種勢力結黨營私形成幾股勢力較強的集團,比如文官集團的東林黨,浙黨,宦官集團,他們之間相互傾軋,爭鬥不止。魏忠賢勢力在鼎盛時,一黨獨大,權傾朝野,政治平衡被打破,必然導致其他勢力的聯手對抗。崇禎上臺,急需獲取朝中文官勢力支援,更不可能容許宦官勢力繼續橫行下去。

    主子要拋棄你,對手們乘機落井下石,魏忠賢不敗才怪。

  • 2 # 魅族15PLus

    他只是皇家的一個家奴!皇家用他來收拾文臣!皇帝給他權利自然可以收回他的權利!

    明朝的太監在牛逼,沒有一個敢造反的!沒有把皇帝弄成傀儡的!

    皇帝把核心權利在手裡,他在怎麼浪也在皇帝手裡!他也是皇家自己的人!用的時候就用,不用就廢掉!

  • 3 # 非議史

    太監最風光的朝代應該是唐朝吧,唐朝末期,太監甚至可以隨意廢立皇帝,其他朝代也有很風光的太監,像同是明朝的王振,但他們的權利是皇帝賦予他們的,他們可以在大臣面前牛,但還是要聽皇上的,因為他們的權利來源是皇權,大臣與其說是怕太監,其實是怕太監身後的皇帝,明朝的太監遠遠做不到與皇權鬥爭,所以魏忠賢鬥不過崇禎是很正常的,除了唐朝,沒有那一朝的太監敢跟皇帝正面鬥爭,他們只是奴才,想翻身做主人沒這麼容易哦

  • 4 # 思之所遠

    魏忠賢只不過是皇帝的一條狗,皇帝讓咬誰他就咬誰,大家真正怕的是皇權而不是一個閹臣。魏忠賢顯然沒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大家稱他九千歲他就當真了,飄飄然起來了。朱由校的暴亡跟他拖不了干係。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那個太監能竄了國?特別是文人集團打心眼裡就鄙視這樣的人的,不過魏忠賢還做著擁王攝政的美夢,主子死了,還是在你的眼跟前死的,宦官集團的人心就散了,沒有了朱由校的保護跟支援,宦官集團只是一隻紙老虎,吹口氣就做鳥獸散了。這就是文官集團想要達到的目的,對於朱由檢來說,與公與私都的弄死魏忠賢,人神共憤,天地不容了。我個人覺得弄死了魏忠賢就算了,不該徹底清算宦官集團,人家原來也是替皇帝辦事的,做的事比較噁心而已,但大家都不容易,混口飯吃而已,何必趕盡殺絕呢!這樣的話誰還敢給你去辦那些噁心事,政治其實就這樣,能做的不能說,能說的未必做。朱由檢同志的政治覺悟就很低,想做事,又不會做事,一通瞎弄,終於弄了個亡國之君。

  • 5 # 一縷清風5586

    謝邀。在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只要皇位來的正統,所有人都會聽命於皇帝。就像金字塔的頂端,只有皇位確立了,內閣才能確立,下面的三省六部才能正常行使權利。宦官的榮辱只寄希望於皇帝一人。天啟皇帝在位時,魏忠賢享盡恩寵,整個閹黨隨之做大,殘酷迫害東林黨人,弄得朝綱敗壞,人怨沸騰。這一切,崇禎自然是知道。

    崇禎即位後,開始謀劃對魏忠賢下手了。但是人家勢力強大,只能慢慢來。1627年10月,當宣州對蒙古作戰勝利的訊息傳到北京時,崇禎照常封魏忠賢的從子魏良卿為寧國公,從孫魏鵬翼為安平侯,並且加贈免死鐵券。這一措施,是魏忠賢安下心來。

    接下來,五虎之首的崔呈秀遭到彈劾,崔呈秀是魏忠賢的得力幫兇和干將,時任兵部尚書,兼任太子太傅。御史彈劾崔呈秀目無國法,貪汙受賄,娶娼淫亂,父死不歸,人倫敗壞。崇禎一看,命令崔呈秀回家奔喪,這樣一來,斷了魏忠賢一隻臂膀。

    這就是一個風向標,彈劾魏忠賢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向崇禎案頭,魏忠賢驚恐萬分,請辭回家,回家之後,他也沒閒著,帶上珠寶前往太監總管徐應元出處,結果徐應元被崇禎臭罵了一堆頓,貶往南京守靈陵。

    魏忠賢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最後在發配的路上自縊身亡。皇權就如同一個魔杖,當它護著你的時候,沒人 傷得了你,當它拋棄你時,沒人救得了你。

  • 6 # 珞珈山的貓

    不請自來,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鬥!何為鬥?

    鬥,鬥爭也,對抗也!而產生鬥爭對抗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吶?是雙方只有在實力相近或相同的情況下,意見不同或者觀點完全對立的情況下,才能有機會來一場鬥爭或者對抗!那麼魏忠賢和崇禎皇帝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吶? 魏忠賢,其人不必多說,明朝末年大太監,少年時不學無術,好打架鬥毆,後賭氣自宮進宮做了太監,善於阿諛奉承,左右逢源。天啟元年,一路扶搖直上的魏忠賢便做到了司禮監,從此以後魏忠賢便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做事原則,不惜採用一切手段排除異己,培養自己的實力,極盡全力的討好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籠絡一批大臣為自己所用,去對抗朝中的勢力。尤其是與早就成了氣候的東林黨向對抗, 因此魏忠賢成了很多人對抗東林黨的帶頭人,朝中原本被東林黨排斥的一些大臣進而依附他。 其後魏忠賢一路高歌猛進,打壓異己,假傳聖旨,捏造罪名,權勢滔天,成了國家的實際控制者,完全的掌握了朝政,野心膨脹的魏忠賢也開始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封號,歌功頌德,自稱九千九百歲。從此天下人無論朝野,無論身份都為魏忠賢建立生祠,供奉香火,儼然一個土皇帝+活神仙的結合體。

    天行有常,世事難料,天啟七年,皇帝駕崩,其弟信王朱由檢即位,朱由檢深知魏忠賢罪行,閹黨也開始覺得大勢將去,開始收斂。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奏疏呈上後,朱由檢召見魏忠賢,讓內官讀給他聽。隨後魏忠賢被貶到龍興之地鳳陽守祖靈。

    此時魏忠賢仍豢養死士,朱由檢知道後命錦衣衛去將魏忠賢 帶回京城問罪,自知必死無疑的魏忠賢在回京的路上吊死。一代閹黨魏忠賢的一生就此結束。 從上文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魏忠賢在權利的頂峰還是在人生的初期或者最後的時期,魏忠賢雖曾僭越權力,為非作歹,但是他一直是依靠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在發展自己,打擊其他權臣,也就是說魏忠賢從來和皇帝就是同一邊的,並沒有和皇權形成對立。

    而且毫無誇張的說,程朱理學的盛行,導致在明朝皇權的地位達到了歷史的頂峰,無論是地方政權,或者朝中大臣亦或是宦官,沒有任何一方勢力可以撼動皇權,這歸功於上文提到的二祖的功勞(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因此,魏忠賢根本沒有和崇禎皇帝鬥,只不過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印度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航母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