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條件不允許?還是他本就沒有他自己稱帝之心?
5
回覆列表
  • 1 # 書房記

    在中國,曹操的知名度算是極高的歷史人物之一,但大家對他的印象是奸詐弄權之人。而客觀地說,這一民間看法實在太不公平。在歷史上,曹操實際上是一個頗具雄才大略與文藝才華的文武兼備的大人物。之所以會給人前面所說的那種印象,主要還是因為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

    與曹操同時代的另一位人物徐劭曾評價曹操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一生戎馬,以丞相身份,號召群雄,歷經無數征戰,重新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功績非凡。雖說曹操功績重大,而且掌握著朝政大權,皇帝之位唾手可得,但是曹操卻並未由此而稱帝。那麼,則到底是為什麼呢?

    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曹操之所以堅決不稱帝,大致緣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東漢末年,雖然天下大亂,漢室衰微,但是忠孝仁義等儒家文化理念仍是朝廷上下乃至社。會上普遍的價值準則。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即就是大董卓奪得大權後也不敢廢掉漢帝。而曹操也深知此種利害,便在為匡扶漢室征討逆賊等名號下,統一北方。如此才可做到名正而言順。而且從典籍史料來看,曹操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極高的,他想成為如周文王那樣為後世稱頌的聖人,自己並無篡漢自立的想法。

    其次,從當時的情況看,曹操手下的很多將領都曾勸說讓他登基為帝,然而對此,曹操本人卻始終並不贊同。如此考慮,其實也可看出當時讓其稱帝的各方條件並不成熟。雖說曹操手握重權,但南方廣大地區認為孫權和劉備掌控。

    在此三分天下的形勢下,曹操若貿然自立,那就會引起其他各方的聯合圍剿,如此他自己就會陷於逆臣與被圍剿的危險境地。最後,雖然曹操並不廢帝自立,但他實際上已經擁有了皇帝一般的禮儀威嚴。如在建安二十二年,漢獻帝就在曹操的脅迫下,讓曹操設定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時也如天子一般;後來漢獻帝還詔令曹操可佩帶如天子那樣的懸垂十二根玉串的禮帽,出行可乘坐套六匹馬的金銀車,等等。如此看來,對曹操來說是否自立為帝,也沒有什麼分別。

  • 2 # 任馳贏天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官職為丞相。曹魏政權的締造者,被尊稱為魏武帝。

    曹操這個人出身卑微卻胸懷大志,憑藉著自己的膽略和智慧在東漢末年闖出了一片天地。曹操曾經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勢,被漢獻帝封為大將軍,後來統一了黃河流域一帶,官拜丞相加封為魏王,開始他操縱朝政的霸業。

    那麼後人對一代梟雄曹操特別好奇,這個論資質論能力論勢力完全可以稱帝的人物,為什麼至死都不願稱帝呢?

    表面上曹操雖然在極力為自己稱帝做準備,事實上他已經控制了朝廷的一切權利,當時漢獻帝在他眼裡幾乎就是個傀儡皇帝,在重大事情決策上都是曹操在操縱,所以曹操和皇帝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曹操沒有皇帝的名號而已。因此當不當這個皇帝也無所謂啦。

    曹操這個人特別講究臉面,也就是說好面子,他曾經許諾過自己無論有多大能力,也絕不會篡權奪位,更沒有稱帝之心。如果他冒然稱帝必將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曹操不想被人指指點點,這也是他不稱帝的一個原因。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這個人特別現實,講究的是實際行動,徒有虛名的事他從來不幹,他雖然有雄心壯志,但對名分來講從來不怎麼看重,實權已經在握,又何須圖名分。所以曹操明著繼續維持漢獻帝這個招牌,暗地裡繼續鞏固自己的實力。曹操認為:“你漢獻帝雖然是個皇帝,但最終還得聽我的”。

    另外一點,曹操最輝煌的時候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估計他當時也是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感覺江湖的刀也握不住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還是把稱帝的願望寄託在自己下一代的身上吧。

    其實不管什麼原因,曹操至死不稱帝確實是個明智選擇,也充分證明了曹操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

  • 3 # 董慶江645

    曹操為什麼沒有稱帝?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因出身低下,身份卑微,被漢朝那些公卿大臣瞧不上。有一次王允王司徒假借壽誕宴請了所有漢皇后裔,公卿大臣到府一聚,商討對付國賊董卓,然而曹孟德不請自來,並當場嘲笑諷刺了一番,最終被王司徒假意叉出府門,並讓管家把他請到書房,並把七星寶刀借給曹操,而曹操趁董卓午睡,想借機行刺,後被董卓發現,曹操趁勢假意獻刀,僥倖生逃,從此,曹操刺董之事名傳天下,頓時名聲大噪,被世人熟知。在逃亡過程中,得到兗州名士陳宮相助,最終曹操順利逃回陳留,與父親曹嵩商議之後,取得其父同意之後,在陳留起兵討伐國賊董卓,他堂弟曹洪也帶領手下一千兵馬前來投奔,兗州眾多義士聽說曹操起兵,也紛紛前來相助。當然曹操起兵之後,憑藉自己聰慧的頭腦,謀略、軍事才能和手底下一幫謀臣、能征善戰的將軍,一步步的發展壯大起來,最終統一了北方,然後揮師南下,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盟打敗後,回到首府許昌,修養生息,厲兵秣馬。漢獻帝劉協封曹操為魏王,加九錫,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時就有不少一直以來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文武朝臣勸進,希望曹操能夠廢除漢獻帝,承繼大統,成就帝王霸業。其實曹操也並非不是不想自己做皇帝,只是曹操當時心裡明白,朝中忠於大漢的朝臣不在少數,為此,曹操還在銅雀臺大擺筵席,讓文臣吟詩作賦,武將比武較量,一展風采,以此來試探一下擁立自己的和忠於大漢的情況,結果也不出曹操所料,忠於大漢的朝臣不少,因此曹操吩咐部下稱帝的事情不要再提。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當時曹操的能力威望地位來看,曹操已經在行使帝王的權利了,所謂天子也只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從朝廷發出的旨意沒有一條不是曹操的意思,甚至天下只知道朝廷有曹操,而不知有天子。曹操是個智者,他權衡稱帝利弊,選擇放棄稱帝,實則是明智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開始學習oppo的銷售模式,會不會對OPPO產生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