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生涼我笑世痴

    小米線下店多了就能衝擊中老年使用者了,現在我媽那個年紀的到現在都不相信網上買手機,買點衣服還可以,她害怕網上買到的是假的,不敢買。

  • 2 # 雞蛋科技客

    從目前的形式上來說,小米和OPPO的銷售模式依舊是有根本上的不同,幾乎上是做的兩條營銷模式,就算小米開始學習OPPO的銷售模式,也不會對OPPO產生太大威脅,因為這樣來說幾乎從根本上使得小米放棄自己的底牌——價效比和高配低價。

    小米的產生歷史和營銷策略:

    小米的誕生本就有有濃濃的網際網路思維的味道,低配高價的產品思路使得當時的小米能夠在已經佔據手機市場的友商中撕開一道口子並逐漸躍居到中國中國產第一梯隊手機生產廠商,小米的生態鏈條就是建立在線上營銷,對準新興科技從業者和關注價效比使用者的需求生產產品,再加上網際網路取消掉中間商的利益壓榨,將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的聚焦到自己的手機核心業務上去。這樣做的話,小米採用這樣的方式就是最大化的將各種代言、宣傳投資和廣告費用最大限度額砍掉,資金全部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對市場的硬體補貼中去,而早期小米宣傳和曝光話題率的基礎就落到了雷軍和小米官方上面了,例如微博放風 各種海報透露話題網路造勢、釋出會上的調侃和最近每款旗艦機都會出一款概念限量款的手機,長期造勢。總之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從各環節緊扣網路線上營銷和話題優勢,透過這種迴圈和長期的神秘度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與曝光率,以極低的代價換取了最大的廣告效應,同

    時使得自己的資金能夠投入到生產中去。這就是小米早期的營銷策略,我們不難發現,在早期小米的線下實體店幾乎沒有,但是隨著小米的價效比補貼市場,已經培養了很大一批忠實的客戶,乎每一代小米產品都是在為小米的品質,使用者也逐漸對小米的品質和信譽度十分放心,畢竟八年來小米的良心有目共睹,這也使得目前來說小米開始進入了“收穫”時代,隨著小米的資金鍊不斷壯大,最近小米也在申請上市,這使得小米在保證壓法投資的時候也會有一部分資金用到代言和長期造勢方面,以及線下實體店的市場開拓,而小米的線下實體店和OPPO的線下店面有很大不同,如果你的城市有這樣的小米體驗店,可以去體驗一把,再去OPPO的實體店體驗一把,你會發現,兩者實體店的目的有很大差別——小米的更傾向於用線下體驗的高品質度、自己建立的小米生態以及科技感贏得使用者的尊重和購買慾望,而OPPO更多的是傾銷手機,線下渠道OPPO在縣級、鄉級佈局更加寬廣,甚至能夠佔到銷售總量的90%以上。這也能從根本上反應兩者營銷模式得區別。

    OPPO的產生歷史和營銷策略:

    其實OPPO的手機歷史並沒有小米來的徹底和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但是OPPO有廣闊的市場背景,說起小霸王和步步高大家應該都知道的,在很多70後80後都是用過的產品,而OPPO和VIVO的線下基礎可以說是脫胎於步步高的線下佈局,當時網際網路的線上經濟發展並不明顯,而OPPO在後期逐漸佔據市場不會傻到放棄自己的優勢——大量的線下佈局,但是再開始的時候OPPO手機並未找到自己的生產產品的定位和標準,和小米相比OPPO更是總體產量級別的差距,但是後來OPPO開始全力研發R系列產品(FIND 系列這裡就不說了,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旗艦,但是OPPO對這款產品的更新速度實在是太慢,目前來看時隔四年之後FIND X 終於再次啟程了!)而這裡在知道自己的生產什麼樣的手機同時也在尋找營銷渠道,這幾乎是OPPO天生的優勢——憑藉大量的廣告投入、節目贊助(例如快樂大本營)、重量級“小鮮肉”明星代言、超級多的線下銷售渠道(在縣級、鄉級超級多的OPPO、VIVO營銷店)一舉實現彎道超車,大家不要小看廣告效應,這種影響幾乎是隱形的卻又是實在的,因為並非所有人都有手機,但是幾乎說有人家裡都有電視!“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語現在依舊縈繞在耳邊!再加上無論在那邊一出門就能看見OPPO的店鋪,所以說線下營銷這點上OPPO算是完勝。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產品的溢價會比較的高,幾乎相同的配置下,OPPO產品整體上要比小米產品高上800-1500左右,這可能也有其他因素的原因,但是廣告的投入在其中絕對是佔據大頭的。

    總之小米得策略是以高配低價的價效比優勢和線上銷售在手機市場佔據之地,而OPPO則是以大量廣告代言和線下銷售結合實現銷量增加的方式,兩者長根本上幾乎可以看招兩個營銷思路來說的了,但是目前來看小米也的確在拓展自己的線下渠道和佈局自己的小米生態,如果從根本上來說,小米有可能在學習OPPO的營銷模式,但是不會大量的佈局這種模式,如果大量的佈局就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投入,這樣會造成自己產品的成本幾乎會增加到無法想象的地步,而且從根本上會放棄自己的底牌——價效比的優勢。這樣做的話反而更會陷入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的劣勢中去!所以總之並不會對OPPO產生很大的威脅,畢竟兩者的體量在那裡擺著!

  • 3 # 鬥魚我是寅類

    商業模式本身可以模仿,但是背後的品牌理念,以及因為理念聚集起來的使用者群體是模仿不來的。

    首先,小米和OPPO在大眾腦海中,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認知裡就完全是兩個不同格調的品牌,分別行走在時尚美學和價效比的兩個極端。經過多年積累的OPPO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了行業時尚潮流的代表,年輕與美的標籤也已深深烙印在了大眾心中。

    而小米一直堅持走的價效比路線,在使用者心中形成的是經濟實用的標籤,是技術極客願意支援的品牌。這兩者在使用者群上並不重合。即使小米採用了OPPO的商業模式,它所吸引的也是它的品牌理念所招徠的使用者群體,和OPPO的支持者們可以說是涇渭分明的,很難說存在威脅的理由。

    其次,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手機銷售的網際網路模式幾乎發展到頂峰了,其實現在很多廠商都能看出來。最健康的發展模式是線下加線下進行首尾呼應,這樣自己的產品才能夠實現最大化的覆蓋。

    基於這些理由和OPPO本身的使用者基數,威脅論我想可以休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家人不同意,兩個人在一起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