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句說句
-
2 # 流水易逝731
前面幾位所提到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圍繞齊國的決策失誤,及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但這些並不是齊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齊秦兩國看起來有些相似,但實際上卻截然不同,秦國自商鞅變法來便適應了建立封建制的歷史大勢,而齊國卻一直都沒有做出變法之類的舉動,註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而要說齊國一直沒有做出變法的原因,就要從田氏代齊說起,齊國的田氏代齊並沒有使齊的中央集權得到加強,並且為了獲得其他貴族的支援,田氏還做出了一部分利益交換,這便使得齊王不像秦王一樣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利,商鞅變法尚且落了個車裂的下場,更別提要在齊國變法的難度了。
而因為齊國未進行深刻的變法,導致齊國無論是從政治體制還是經濟體制,抑或是軍事體制相較於秦國均處於落後的狀態。從軍事上說,在騎兵崛起的戰國時代,齊國從未組建起一支騎兵部隊,一直奉行車戰。
但因為齊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擁魚鹽之利,在春秋時期便是大國,戰國時期,齊國一直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齊國君臣上下也因此沒有危機感,失去了進取的動力。
如果說秦國的成功是法制的成功,那麼齊國的失敗便是人制的失敗。
-
3 # 森蟻聊史
齊國自宣王以後,基本沒有一個有能力遠見的君王把持,尤其是在齊閔王后,國力更是又盛轉衰,一蹶不振,徹底地失去了與秦國爭雄的能力。
反之對比秦國,自秦孝公以後,歷代君主都非等閒之輩,國力更是日漸強盛,早已有了鯨吞六國之勢。而且在外交的政策上,也一直奉行遠郊進攻的戰略,與齊國交好。
也正因如此,齊國的歷代君王多數都是偏安一隅,沒有圖謀天下的野心,即使後來秦國滅了其餘5國後,也是直接開城投降。
東齊西秦,那是在秦昭襄王在位中期的齊國,那時的齊王和秦昭襄王還一度並稱“東帝”、“西帝”,只不過拜蘇秦所賜,齊國招致其餘六國的合縱攻打,幾近滅國。
(沒錯,就是拜他所賜)
經此一役,齊國國力崩潰,一蹶不振,乃至戰國末期,秦滅了其他五國,攻至齊都城後,齊王無力抗衡,開城投降,戰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