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農人
-
2 # 美旅智庫
題主觀察很細,這個細節真要展開說,還真是博大進深,文化很厚重的,簡單說:
第一,好打架。將領都是武人,武人那是隨時要打仗、打架的。穿上袖子、文質彬彬,對文人是內涵,對武將來說,無異於作繭自縛,自己給自己加個套。
第二,擺譜,裝身份。披大衣不穿袖子的,都是大領導,你看那個士兵是這樣的,下級軍官也不會。
第三,傳統,跟老祖宗學來的。你看戲曲舞臺上有範的老帥出來,都是披掛戰袍。這大衣,說不定就是從那演繹過來的。真實的歷史,將帥有披氅一類的,颳風下雨,擋風禦寒很方便,林沖雪夜上梁山,就是披著走的。山西老大爺的大棉襖,與這都有神似的地方。關鍵與第二項關係跟密切一些,是身份的象徵。
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好像不時興這些套路。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彭帥、劉帥出來,都是補丁褲子,打著綁腿。周總理後來是外交需要,所以有大衣,但穿的規規矩矩,問起儒雅。
一個衣服穿著,竟能看出一個政權的興衰祕密,看出五千年文化傳承,題主太英明瞭。
-
3 # 免費手機炒幣機器人
在觀看影視劇時,有心的朋友們總會發現,國民黨將領們時常會披著一件軍大衣,看起來威風凌凌,氣度不凡,構成了那個年代鮮明獨特的時尚標籤。其實,國民黨軍官的這種時髦風潮源起於他們的委員長蔣介石的著裝喜好。
因為又防寒又帥啊。與其說將領們不穿袖子,不如說他們一直將大衣當做披風而已。而國民黨將領對斗篷或者披風的熱愛,完全出自於對蔣介石的效仿。這種感覺就像當時的納粹紛紛學習希特勒剃一小撮衛生胡一樣。無論從民國時期的歷史照片中,還是影視劇中,國民黨的軍官將校軍服,往往都帥氣逼人。不管軍隊戰鬥力如何,國民黨的軍官往往十分洋氣,尤其再配上瀟灑的披風,堪稱時髦的象徵。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國民黨將領喜歡披大衣,我覺得主要還是蔣介石起的頭。蔣介石出身算不上多麼好,但是對於穿衣什麼的特別講究,他的夫人宋美齡是大名媛還留過洋,蔣介石在穿衣打扮上自然不能隨便。除了正式的服裝之外,蔣介石似乎特別鍾愛斗篷,確實,一件斗篷可以讓人平添幾絲飄逸瀟灑之態。而且實際上,張學良也會經常以斗篷形象示人。
蔣介石本人卻不好出面去找人定製這樣的披風,而當時同行的妻子陳潔正好又感受到了蔣介石對那位外國友人身上的披風的喜愛,於是就默默的託那位英國友人為蔣介石定製了一套,後來蔣介石收到披風之後喜愛的不行,更是珍愛不已,只有在重要的場合的時候才會拿出來披著,所以這才有了在很多的老照片中蔣介石披著披風的照片。
北伐之後,蔣介石獨掌大權,而蔣介石喜歡身披斗篷披風的習慣也被將領們所觀察到。這可是領袖最喜愛的裝扮,下面的將領紛紛效仿,以此拉近自己和領袖的距離。沒有披風怎麼辦?那就拿著軍大衣當披風用。一時間想,國民黨軍隊的大小將領,都把身披軍大衣當成一種時尚。
所以說,在國民黨的將領是中,軍大衣不是用來穿的,而是用來披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慧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資料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
4 # 洞悉觀史
現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有關抗戰時期的故事,按照當時的歷史背景所拍攝的作品中也經常能看到國民黨將領的身影,但是有一點讓人們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麼這些國民黨將領平時所穿的大衣都是披在身上的,而不穿袖子呢?
其實這種編排並不是出於誇張的劇情手法,是真的結合當時的歷史現象所作的安排,之所以這些將領都會將大衣披在身上,而不好好穿衣服,實際上都是受到了蔣介石的影響。在一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蔣介石一般都會穿著斗篷或者是披風,他當時對於這種服飾十分的喜愛,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在出席一些重要場合時都會披斗篷、披風現身,這已經成為了蔣介石的標誌性服飾。當時國民黨官員看到了蔣介石有這樣的愛好,為了討好自然就會想到跟風,所以當時國民黨機構中颳起了一陣全新的潮流服飾風潮,各個將領都將披風斗篷當做了摯愛。
當時國民黨將領為了耍帥還想出來很多辦法,尤其在進入冬季後,披風斗篷雖然耐看但是不禦寒,天氣冷的時候為了能夠穿著披風耍威風,當時國民黨機構在製作服裝時特意定製了很多軍大衣,有了這些軍大衣就可以抵禦寒冷,而且人們也可以直接將這些大衣披在身上,看起來就像斗篷一樣,因此形成了影視劇中看到的一些場景。
蔣介石之所以會熱衷於披風,其實還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蔣介石的第三任妻子,她叫做陳潔如。一次陳潔如陪伴著蔣介石一起去香港,當時的蔣介石已經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在來到香港後,馬上得到了香港督察的熱烈歡迎,他迎接蔣介石和陳潔如到自己家中做客。當時蔣介石看到這位督察身上穿著一件披風,從蔣介石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的喜歡這件披風,但是礙於面子蔣介石沒有向督察表示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但是這一切都被陳潔如看在眼中。回國後不久蔣介石就收到了一個禮物,這個禮物就是香港督察送上的,蔣介石開啟後,看到裡面裝著一件黑色披風,他馬上就穿起來,並開心的在家中走來走去。
後來蔣介石得知這個披風是妻子陳潔如請求督察給他量身定做的,所以蔣介石對陳潔如十分感激,還對她說,自己看到這件披風就會想起她對他的愛。雖然蔣介石對陳潔如是有感情的,但是後來他還是為了政治目的和她離了婚,並娶了宋美齡。
-
5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國民黨將領穿大衣不穿袖子,簡單說就是在扮酷,把大衣當斗篷穿。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國民黨將領把大衣披在身後,不穿袖子。這種姿勢其實並非國民黨專享,印象中毛主席、林彪也這麼披過大衣。只不過,國民黨將領這樣造型確實多一些。
(電影大決戰中林彪披大衣)
至於原因,其實就是把大衣當斗篷穿。
在古代,“斗篷”是將帥常見的一種配備,冷時能當風雪,暖和時拉風瀟灑。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在雪天穿過斗篷。所以,中國將領們有斗篷情節很正常。比如蔣介石委員長,他就很喜歡穿斗篷,看上去確實也是威風凜凜。
國民黨將軍們向委員長看齊,對這種帝王範兒也欣賞。但是,他們又不能人手一個斗篷(畢竟不是國軍制服標配)。要是專門自己定做一個斗篷,怕被人嘲笑。於是靈機一動,就披著大衣來當斗篷,也算過一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批大衣或者斗篷,屬於比較瀟灑的造型,一般是“首腦”人物的特權。如果幾個國軍將領走在一起,一般預設只有職位最高的可以批。要是司令穿的整整齊齊的,參謀卻披著大衣,那是很不像話的。
比如下面這張圖。蔣委員長披著正規的斗篷,張副總司令披著大衣,其他人必須整整齊齊穿著。
首先是比不披大衣要暖和。可以遮風擋雨。這個很正常。
其次,如果在風雨天,大衣被弄髒弄溼了,只需要換一件大衣就可以了,比換衣服要省事。換下來的大衣可以讓勤務兵拿去烘乾刷淨。兩件輪換著就可以保持名將風采。
其三,披著大衣,把兩手從大衣前面伸出來寫字什麼的,比胳膊穿在大衣袖子裡更靈便。
最後,披著大衣,如果進到屋裡,肩膀一聳就能讓副官把大衣取下來。如果袖子穿進去了,要脫下來更麻煩。
當然,披著大衣單純從保暖效果上是不如穿進大衣袖子的。所以,如果是在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環境下,他們不會披著大衣,而會乖乖穿著大衣。不然為扮酷凍出毛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
6 # 度度狼gg
必須明確兩個問題,首先是不能什麼黑鍋都得由蔣介石來背,如果認真觀察歷史上蔣介石的戎裝照片,應該會發現他有三款外用裝束,第一是北伐時期所穿的“軍大衣”;第二是南京政府建立以後到抗戰爆發之前的“黑斗篷”;第三才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軍用斗篷”;其次是提問的暇疵,既然稱為“軍大衣”那就一定有領有袖,否則就是軍用斗篷了。
“斗篷”分為普通和軍用兩種,網傳蔣介石很早喜歡上斗篷是因為如夫人陳潔如,我們不去考證它的真偽,只須注意那種黑色的斗篷(或稱大氅)上面是沒有軍銜的,所以並非軍隊專用,它只能算作高階將領的自用或專用服裝,用以防寒和耍酷。
斗篷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中國明代,但中國古代是叫“披風”的,而歐洲早在十一世紀便有如此穿戴,應該可以確認單單就“斗篷”而言是舶來品,因為歐洲尤其是英倫地區很早就將斗篷用作正裝,喜讀福爾摩斯小說的肯定明瞭。
(北伐時期蔣的軍大衣)
軍用斗篷發明於歐洲,很不幸的是,近代東方最早用為制式軍品的則是日本,因為小日本的軍制軍服早期都學自歐洲,在“昭五式軍裝”定型和列裝的1930年,日本軍隊已經給軍官設計製作了軍用斗篷。而在同一時期,蔣介石剛剛完成北伐正在跟馮閻李進行中原大戰,國民黨軍隊還騰不出手來進行軍裝和備品的制式化,更別提用途比較特殊的斗篷了。
直到1936年1月20日,國民政府頒佈《陸軍服制條例》之後,才將所有軍服的制式明文統一,如此,孰先孰後一目瞭然。 日本鬼子的軍用斗篷有士兵和軍官兩種,高銜級軍官的斗篷一般是細毛呢所制,懸垂效能好,比較輕便和挺括,如圖中土肥原賢二就任第14師團長時的照片,就是身著日軍軍官斗篷。
(土肥原)
同時日軍還列裝了軍大衣(官兵兩種)、風衣和雨衣,這些服裝尤其是軍大衣與斗篷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關東軍軍官的暱子大衣、士兵的棉大衣真實客觀存在過,斗篷只是少數高階軍官穿用,因為在作戰時非常不便。
因此,蔣介石身上的斗篷要分為兩個時期,之前是個人喜好的黑色大氅,可以禦寒、扮酷和防彈(裡面帶夾層,據說墨索里尼還專門贈送過),但並非軍用,明顯的區別在於領子上並沒有軍銜,尤其是西安事變逃跑不慎扭傷了腰以後,柺杖和斗篷成為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近代歐洲斗篷)
國民黨部隊的軍用斗篷大體出現在1935到1936年間,很明顯模仿自日本軍隊,包括什麼“總隊附、團附”的官職也是學自東洋,這是需要承認的事實。 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外出會見客人或檢閱部隊時,所穿的已經是綠色的軍用斗篷,衣領上有明顯的三星上將標誌,同時在斗篷前襟開出兩個口子,方便握手等等。
所謂斗篷,準確釋義為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形如鬥故稱斗篷,又稱“一口鐘”或“一裹圓”,其短者稱帔,長者才稱為斗篷。縱觀歷史圖片,其實國民黨軍隊中高階將領身著斗篷的少之又少,其一是模仿蔣介石是要倒黴的;其二前面講過了,在作戰中行動極不方便,就是個防風禦寒的樣子貨,大多數時間,這些將領們還是穿的軍大衣。
至於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所看見國軍將領大肆穿戴斗篷的鏡頭,則無需當成真實歷史看待,到1944年前後,大批美式呢子軍大衣裝備軍隊,高階軍官根本沒有用斗篷的必要。斗篷得以成為軍用的重要原因是騎兵的出現,二戰時期蘇軍騎兵每人一件,而隨著騎兵成為夕陽軍種,它已不再流行。
那麼斗篷和“披風”的區別又是什麼呢?嚴格來說就一句話,斗篷無袖而古代披風有袖,但實際上近代以來經常稱謂的披風都是“斗篷”,比如英國國王加冕典禮上和大學博士服的禮儀披風等,都已經不是中國古代所定義的“披風”了,不妨說,到近現代時期兩者已經混為一談了。
-
7 # 軍武視界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首先,關於國民黨人穿披風這件事,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歷史性的。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人民窮困潦倒,然而老蔣由於家庭底蘊比較好,父親在當時經營的是鹽鋪。要知道,當時那個年代能夠經營鹽鋪的人,可不是一般人。
如此家境,導致老蔣從小就上私塾,後來雖然父親死了,但是人家裡有錢啊。所以後來不但上了大學,還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去日本留學(這第一批有待商榷)。要知道,當時日本受西方文化影響,社會上好多人都紛紛效仿西方的穿衣打扮。
(這個是抗戰期間的日軍)
而這時蔣介石也在日本,作為留學生的他,當然也喜歡這種比較潮的東西。畢竟,當時的中國,即便是布料也只有幾種顏色,哪來的這種款式的衣服,這便是這種衣服的由來。
後來,蔣介石當了國民黨領袖,有一定地位威望的時候,為了氣派,便開始命人制造披風。後來,下級看到老蔣穿著披風好拉風,便開始效仿。這其實就和古代皇帝穿龍袍一樣,但當時龍袍是不能隨便穿的,而民國時期,則不同。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只有少部分人認同,因為有人說,老蔣在香港時,看到過這種披風,是老婆給做的。所以說,兩種情況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總歸可以拓寬大家知識面,還是比較好的。
-
8 # 歷史知事
試想一下,如果國民黨是馮玉祥當家,國民黨會流行什麼樣點穿著,那一定是樸素的軍裝、乾淨的軍裝、洗得發白的軍裝。因為馮玉祥認為,艱苦樸素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精神狀態,等有了錢再裝也不遲。
對於蔣介石來說,建立獨裁,再全黨全國彰顯自己的權威和風度,才是第一要義。至於什麼國情什麼經濟實力,或者什麼信仰,完全不重要。
蔣介石也許沒有刻意再軍中推行白手套加風衣的改革,就像他沒有刻意要求大家都叫他委座或校長一樣。這些都是軍政各界對蔣介石無聲對諂媚,蔣介石實際上很受用。
老百姓不是不願意變成蔣介石那樣自律規律的人,他們只是沒有條件而已!不吃飽怎麼有力氣幹活?所以老蔣的節食實際上是胡鬧!忙於生計那有時間洗漱打理,所以蔣介石的講衛生運動完全是上流社會的遊戲!
蔣介石穿風衣的淵源,是因為這個女人。蔣介石愛穿風衣,其實這和陳潔如這個小蘿莉有關係。
在廣州,蔣介石見到了香港警局的督察布瑞南,善於察言觀色的陳潔如,發現蔣介石對布瑞南的風衣很感興趣,也做了同款風衣。蔣介石穿上這件風衣後,十分高興,後來的日子裡,他很多場合都穿著這件風衣。
升官發財換老婆,蔣介石在40歲時,不但沒有中年危機,反而走上了成功。
巧的是,新夫人宋美齡也喜歡風衣,於是兩口子的帶領下,國民黨軍政各界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風衣運動”!
-
9 # 小小看歷史
觀察的挺仔細的,無論是在近代的照片還是在很多演繹的電視劇中,很多國民黨的將領都是披著一件大衣,而這些大衣恰恰都是有袖子的,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正兒八經的用手套在裡面穿著,正是因為這樣不穿著,反而更加的體現出了那時候的軍人的氣質,看上去也是威風凜凜,給人一種走路帶風的感覺。
很多人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蔣也喜歡這麼穿,所以下面的人也就跟著這樣穿了,對於蔣介石大家應該也不陌生,這樣披著衣服而不穿的操作就是蔣介石發明的,手下也發現這樣的方式很不錯,不僅帥氣還很方便,出門在外的時候可以直接披著擋擋風御禦寒,回到室內就可以立刻脫下然後掛上,方便省事。
那麼蔣介石又是因為什麼而有了這樣的一番操作呢?也是因為蔣介石看到了外國友人才學會的,早年的蔣介石雖然沒有後來那麼大的影響力,但是在此之前也是很厲害的一個角色,所以就有機會去接待外中國人,而當時真好有這麼一次,那位外中國人是一位英中國人,他的身上披這一件英式黑色披風,當時的蔣介石也被雷到了,怎麼可以這麼拉風?
但是蔣介石本人卻不好出面去找人定製這樣的披風,而當時同行的妻子陳潔正好又感受到了蔣介石對那位外國友人身上的披風的喜愛,於是就默默的託那位英國友人為蔣介石定製了一套,後來蔣介石收到披風之後喜愛的不行,更是珍愛不已,只有在重要的場合的時候才會拿出來披著,所以這才有了在很多的老照片中蔣介石披著披風的照片。
久而久之,後來的蔣介石稱為了國民黨的首領,而部下的將領也受到了蔣介石的影響,就慢慢的也開始了這樣威風八面的操作,而且當時的蔣介石對於軍隊要求很高,所以巡視或者參觀的時候如果可以看到所在的軍隊的將領也能和他一樣披著披風的話,從第一印象上就是一種重視的態度,所以才會有了後來國軍很多將領披著衣服而不穿的事情了。
-
10 # 無筆
當時的老闆就是蔣介石,而這些備受老闆青睞的,也就是這些將領,他們大多是黃埔軍校出身,也大多都是穿著大衣不穿袖子,走起路來威風凜凜。
在和督察交談的過程之中,蔣介石時不時地往旁邊的披風看去,甚至有時目不轉睛,原來,他看上了這一件英國式的披風。
不管這披風的來歷如何,蔣介石收到之後是愛不釋手,而且很長時間都穿著這件披風。後來,蔣介石把陳潔如送出國,迎娶了宋美齡,然後逐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這時候披風依舊是他的最愛,走到哪裡都要披著,不知道是真的喜愛披風還是對陳潔如舊情難忘。
話說回來,無論是披風還是大衣,穿起來確實威風,想想看,走在士兵們的面前,穿著拉風的大衣,是多麼有面子的事,所以後來國民黨將領無論高低,基本上都有大衣。而蔣介石對軍隊的服飾也很看中,甚至一度因為士兵們的衣著不夠整齊而罷免了一個將領。
然而大衣雖然威風,卻沒法提高戰鬥力,追求排面的國民黨最終還是失敗了。
回覆列表
百度上有這樣的問題,但是我還是複製過來了
。因為人家寫得不錯。
我來綜合一下,網路的答案是這樣的,我不是專家,但我是搬磚家,
在觀看影視劇時,有心的朋友們總會發現,國民黨將領們時常會披著一件軍大衣,看起來威風凌凌,氣度不凡,構成了那個年代鮮明獨特的時尚標籤。其實,國民黨軍官的這種時髦風潮源起於他們的委員長蔣介石的著裝喜好。
所以說,在國民黨的將領是中,軍大衣不是用來穿的,而是用來披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名片效應”,說的是如果自己與對方有相同的愛好,相同的價值觀,就會使對方感覺到很親切,從而很快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顯得更加親近。
人都有從眾心理,軍官們為了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於是有樣學樣,全都跟風披上了披風斗篷或斗篷大衣。
二、顯示地位
古代的大將上戰場都披著戰袍,騎著駿馬馳騁疆場的樣子很是威風。
每個人心裡面多少都有一點英雄情結,軍官們披著大衣,就彷彿自己是英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頓時覺得信心百倍,指揮作戰更加得心應手。
而且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基本上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從室外進入室內後,自己的警衛或祕書都會主動站在軍官的背後,軍官雙肩一聳,身後的人手一接,把大衣整理好,找個地方掛起來。
有人服侍的感覺真棒!既顯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領導風範,也讓手下的人對自己更加敬畏。所以說,將領們都喜歡披著大衣。
三、方便穿脫
披著大衣既可以防塵、防風,還能增加顏值,為自己裝扮加分,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穿脫自如。
作為高階軍官,隨時需要考慮被暗殺,要躲避,要隨時投入戰鬥中,穿著大衣笨重,反應遲緩,披著的話隨時可以甩開袖子的束縛,掏槍自衛或者逃避。
四、統一軍容
蔣介石對軍隊的儀容儀表要求很高,極力追求軍裝的統一和美觀,希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因此,他對服裝不整潔的軍隊會產生很大的偏見。如:1941年,蔣介石在西山發現陳明仁的部隊衣著破爛,軍容不整,認為有損中央軍的威嚴,便將陳明仁叫來訓了一通,還將他降職處理。
後來蔣介石發現在自己的影響下,很多高階軍官都披上了威風凜凜的斗篷,但是斗篷材質單薄,在冬天並不能禦寒。
於是下令專門定製了能代替斗篷的國民黨軍大衣,在寒冷的季節,軍官們披著這些軍大衣既能保持自己瀟灑的風度,又能抵禦嚴寒,重要的是能夠統一軍容,真可謂是一舉三得。
由此可見,身披大衣好好多多,既美觀又實用,又滿足心理需求,大家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