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敦復

    書裡有過暗示。白嘉軒起初婚姻不順,連娶七房女人,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最後,是白嘉軒從鹿家騙來了一塊有白鹿靈的風水寶地,才改變了白家幾乎絕後的命運,有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但是,書中也暗示了,白靈,就是白鹿之靈。可惜,她在書中沒有過多的表現……不過,白家後代中,只有白靈算是真正超越了自己的家族,兒子們全部都渾渾噩噩,甚至還有白孝文這樣天性不好的人存在,可見白鹿靈還是有一點作用的。

    我總覺得,作者想表達這麼一個情況:白嘉軒以為白鹿靈是來提振他的家族的氣數的,殊不知,白鹿靈不過是想要藉助白家,來這世界走一趟。

    當然,擺脫神秘主義,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白嘉軒對後代的教育,其實是很上心的。很早就讓白家子弟上私塾,後來還去朱先生那裡和縣城上學習。但是,這些所有一切,前提都在於要在白嘉軒的掌控之下。學成之後,就必須要回到鄉村去扮演白嘉軒給他們安排好的角色。白家的孩子是在壓抑中長大,缺乏自我意思,缺乏從自己角度看待和應對世界的能力,故而是不完全、不成熟的,以至於白孝文最後脫離了掌握之後的墮落。套路一句,這就是“封建主義壓抑人性所產生的惡果”。

    而相反,鹿子霖自己並不是道德楷模,也就對家中子女沒有特別多的管束。他自己也比較喜歡瞎混,喜歡探尋新的事物和上流社會,這反而給了他的子女比較好的影響。鹿家的兩個兒子,普遍較為獨立自信,意志堅定,並且真的不是那麼在乎傳統。這恰恰是創造新的生活最需要的品質。

  • 2 # 影視成長筆記小刨手

    或許是源於對不同人生目標的設定“目標能夠產生動能”。白嘉軒對兒子的要求是管理好族人和自家的地,鹿子霖從小對兩個兒子灌輸的就是海闊天空、鵬程萬里。

    (1)追根溯源,兩家的孩子,從小就被埋下了不同的人生願景。

    (2)在那個年代,祖上和父輩對兒孫未來的希冀,不僅關乎著後輩們未來的前途和發展方向,而且他們往往還擔負並承載著整個家族命運的延續和榮光。而且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3)現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說,“人們都是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要求成長起來的,知識工作者更是如此”。

    (4)反觀電視劇中的白家兄弟白孝文和白孝武、鹿家的鹿兆鵬和鹿兆海,他們的後續發展,皆是延著各自家族設定的目標,並結合時代和自身努力所產生的結果。

    (5)白嘉軒這一生,對白鹿原這塊土地,傾盡了所有的心血,對族人管教也非常嚴。他的使命就是保衛和守護好這裡的一切,並希望長子白孝文能繼承衣缽。

    (6)而“不著調”的鹿子霖,別的不行,但喊口號卻非常在行。人前人後都說,他曾祖爺爺哪會兒就撂下話,等哪一代出個秀才,記著到墳上放銃子去,光耀門楣。

    (7)鹿子霖的老爹算來算去,到鹿兆鵬這一代該差不多出秀才了。所以,鹿子霖的老爹在給孫子起名字時也是下足了功夫,一個鵬,一個海,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鵬程萬里。

    (8)而且,鹿子霖和他老爹逮著個場合就強化和重複他們的家族意念,長大後要有出息的思想,也早早地就種在了鹿兆鵬的心裡。

    (9)其實,白孝文無時不刻都想飛,可白嘉軒每次瞄出他的心思後,都警告白孝文,咱的事就是管好族人和自己的地,別的不要摻和。

    (10)孔子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意思是人制定了高目標,最後也許只能達到中等目標。設立目標一定要遠大,才能得到中等。

    (11)不能不說,白嘉軒在兒子的問題上,有些畫地為牢。作為白鹿原上的Quattroporte,雖然他有極強的責任心,管理族人和白鹿原也自有他的一套。

    (12)但白嘉軒的思想是守舊的,他一生用力維護的,是固有的規則體系和約鄉秩序。至於白鹿原和後輩如何發展,他貌似從沒考慮過。

    (13)在那個內憂外患 ,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年代,白嘉軒想守住的一切,沒有一樣能守得住。他最深愛的白鹿原,也在時代的衝擊下,變得落後和荒蕪。

    (14)白嘉軒在白孝文身上所寄予的理想,也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坍塌了。鹿兆鵬和鹿兆海一邊腳踏實地在外求知,一邊任由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海闊天空。

    (15)兆鵬和兆海,要解救和保護的不僅僅是一個白鹿原,而是千千萬萬個白鹿原。後來,兆海犧牲在了抗日戰場,鹿兆鵬一次次死裡逃生,百折不撓,並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綜上,就電視劇《白鹿原》而言,白家和鹿家後代們的命運軌跡和事業發展,追根溯源,貌似從祖上起,就給他們設定了不同的目標,也就是所謂的人生願景吧,再加上他們自身的努力,才獲得了最後的成果。

  • 3 # 中醫傳奇之三讓堂

    這叫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白嘉軒太陽盛極,而生少陰之孝文,鹿子霖太陰盛極而生陽明兆鵬,自然界天地萬物如此,人是如此,世道也是如此

  • 4 # 庸止mofasi

    他兒子從小被被迫學習鄉約,請來的老師是典型封建禮教衛士只會教三字經那種背離人性意識的知識,根本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別人的孩子充滿童真和鄉村孩子野性,他的兩個兒子以聽話為第一標準。既然培養的是聽話的孩子,那麼聽誰的話?當然是聽他這個封建家長的話,道德標準是白嘉軒標準,婚姻觀是 白嘉軒的婚姻觀,人生觀是白嘉軒的人生觀……其實就是培養兩個自我意識的小代言人,他的仁義是真實的但充滿侷限和自私,他太注重名聲,因此可以害死田小娥,甚至田死後用塔鎮壓她,因為田小娥的存在挑戰了了他樹立的相約價值,這套價值幫助他管著所有人,而田小娥的出現讓他的長工的兒子造反,讓田孝文違背道義廉恥,讓鹿子霖等相鄰蠢蠢欲動……這些人都是他需要牢牢控制的,但他漸漸覺得失控,於是不惜一切也要毀掉她,這是對自己建立的穩定秩序是強悍維護,他始終代表封建道德意識,眼界和格局只限於家族那一畝三分地。他反對女兒鬧革命,反對徵召兒子孝武入伍,反對白孝文當官……反對一切自有意識及新思想,但最後都失敗了,敗給了歷史潮流,直到老到什麼也改變不了。

    人的格局和眼界決定後代的教育啟蒙,決定後代走路的方向,白嘉軒如此又怎麼能夠教出優秀傑出的兒子,他自己就是個障礙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線形態在哪個時間週期使用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