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崑崙還東國
-
2 # 地理那些事
元·無名氏在《大戰邳彤》中寫道:“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釋義為敵軍來了,就派將官率軍抵擋,而隱含的意思是指遇事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那麼,當洪水爆發時,是堵還是疏,也應該沉著冷靜,因為這涉及到水利、氣象等部門的科學決策,而絕不是直接拍腦門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洪水是由於暴雨、風暴潮、長時間連續降雨或急驟融冰化雪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漲的水流現象。這樣的水流具有峰高量大、破壞力極強的特點,往往會給沿岸地區的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其直意為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毀於一旦。很顯然,一個小小的螞蟻洞都有可能造成河堤或大壩被沖毀,而堵住的河堤如果貿然挖開一個缺口,會造成土層鬆動,在強大水流的沖刷下缺口不斷擴大,最終導致河堤被沖水,洪水氾濫成災。
中國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許多河流源遠流長,湖泊星羅棋佈,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達1500多條,以長江和黃河為代表,而湖泊面積在2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七八個,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等調節性的淡水湖泊為代表。
洪水所發生的地區往往是降雨充沛、河湖密集的地區,而這一地區恰恰是人口稠密、工農業發大的區域,一旦發生水災,其影響十分嚴重,因此洪水災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而中國由於河湖眾多,季風氣候顯著,每年的4~9月“一年一度”的梅雨自南向北移動,所到之處無不面臨防洪的壓力。
以長江中下游流域為例,在沒有建設三峽工程之前,由於長江流域廣,匯水面積大,夏季降水量較為集中雨量較大,而且長江中下游位於地勢的三級階梯上,地勢低平、河道曲折,並且上游地區森林的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導致中下游地區出現“地上河”現象,因此歷史上夏季的長江幾乎是年年“水滿為患”。
隨著三峽工程的完工,其調解流域內水量的作用開始顯現,即在雨量集中的夏季騰空庫容防治中下游水量過大超過警戒線,而在枯水期蓄水做到“細水長流”,使得長江中下游終年水量較為平穩。同時隨著一系列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地表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加強,以及中下游河道裁彎取直和河道疏浚工作的加強,長江水患已明顯減少,為中下游地區地別是沿江地區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
3 # 退休職工老於
治水,最好的辦法是疏而不是堵。連古人都懂得“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的道理。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建設的水利工程,堪稱古代治水的典範。它能夠根據設立的飛沙堰和鯉魚嘴,自動的分流和合攏不同季節對水的調節,對飛沙淤泥自動清理,我去過兩次,對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多少人讚歎不已,李冰父子廟香火的興盛,也說明了人們對他的崇拜和敬仰。
現在的長江三峽水庫,也是興利除弊水利工程典範,在洪水到來時,錯峰調流,低水位時,蓄洪發電,解除了長江多少年的水患對下游的侵害。
這個偉大的工程,已經回答了對於洪水,是應該“堵”還是應該“疏”的問題。
、
-
4 # 不開心的小臭屁
五千年就給出了答案,你居然還來提問,洪荒時期有個叫魚系的人,為族人治理黃河水氾濫,洪水太大了超過人們的承受範圍之內了,問伏羲借平壤(平壤據說是小土塊扔出去可以變河提那麼大的土塊),魚系他就用堵的,用神土平壤結果沒堵住,淹死了好多黎民百姓,結果就給懲罰了,好像還挺慘的,後來他的兒子叫大禹,禹總結了他父親的失敗的結果,覺得不能堵,水堵不贏的,萬一有個缺口整個河堤都衝了,所以他改疏通的方式,大河流小河,小河匯大河,最終流入大海!話說跟太上老君借了根鐵棒,能大能小的,測水位的,後來洪水褪去,鐵棒也沒啥用了,望著大海滿滿的成就感,也替父親感到悲哀,順手扔進入海口,插在東海龍王家門口,這麼大的鐵柱堵你家門口你高興啊?龍體積那麼大,出入不便啊,就找太上老君訴苦去,老君又去找大禹,大禹說我放那裡是給人們測水位的利國利民,下次再發大水還用得上,如果寶貝沒有了,老百姓淹死了,你龍王負責還是你老君負責?老君龍王給懟的說不上話,大禹說,數千年後有人來拿,你們都不要方!!!!後來就給個猴子拿走去鬧天宮再後來發配去取經去了!!!累死我了,,,給點贊好不好!!!
回覆列表
題主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治理洪水是堵是疏要看情況的。我先舉幾個例子說明,後面提供一個小影片來說明洪水缺口被挖開問題。
中國古代故事裡,堯時期,鯀採用水來土擋,“堵”的方法治理水患,然而9年時間收效甚微,最終被治罪。到舜時期,他的兒子被委以重任,採用疏的方法治理,重點疏通水道方便行洪,經過13年努力洪水得以匯入東海,大禹因成功治理水患而加冕。可見疏和堵在中國先民早期就實踐過了。
古代最成功疏的方法治理水患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都江堰的分水工程“魚嘴”,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外江位在西,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行洪;內江位在東,是人工引水總乾渠。在枯水期,魚嘴枯水期時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內江以保證農耕用水。洪水季節時,水位抬高漫過魚嘴,六成水流直奔外江,四成流入內江,使灌區免受水淹,可見這個“疏”用得巧妙。
現代以來,最難決策的“堵”和“疏”的是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當時,荊江已超過國務院規定的分洪規定水位,當時有聲音要求炸燬荊江大堤,分洪以保武漢。這是難以抉擇,如果炸堤分洪,分洪區將化為澤國,40萬人無家可歸,並造成15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而萬一決口,武漢三鎮將遭淹沒,損失更難以估計。最終決策固守大提,保住了分洪區,也保住了武漢。這除了得益於中國水利專家和氣象專家提供了科學依據,還有人民子弟兵的捨命保大提。可見“堵”也要有“底氣”。
所以,就像水無定勢一樣,堵和疏並沒有定勢,要結合實際情況,疏堵有序才能治理洪水。
至於“洪水堵住了誰要是挖一個缺口,洪水會把河堤沖垮嗎?”這個問題,下面這個影片太能解答題主的疑惑了,希望答主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