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遠教育188

    大概可能分這二方面原因:一是以前對孩子溺愛,沒有讓孩子養成一定的習慣,有的孩子一會兒做作業一會看看電視,這些日常壞習慣家長沒有引起重視或引導,導致孩子形成磨蹭壞習慣。二是,孩子本身學習不夠紮實或日常積累不夠,知識點欠缺!可以具體看看孩子是哪種情況,家長可以有的放失的去糾正。對第一種情況,家長要多點耐心,畢竟幾年養成的壞習慣,要求孩子短短時間全部改掉也不現實,我們可以採取鼓勵和限定時間的方式逐步的引導!

  • 2 # 發現溫哥華的美

    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孩子不能像大人一樣持續關注一件事情,一般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鐘,這是正常的,所以首先要接受這點。

    其次,認真分析孩子為什麼慢。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按照成人發節奏要求孩子是不合理的,還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拖沓,亦或是孩子不趕興趣,沒有動力做事情。

    要仔細分析問題的願意,然後選擇應對策略。

    1. 多瞭解其他孩子的情況,得出一個普通孩子的正常速度是怎麼的,然後調整自己的預期。

    2.如果發現是孩子不知道怎麼應對做作業或者日常的事件,不要責備怪罪孩子,要心平氣和的告訴他問題所在,然後給出有建設性的指導,比如,陪著孩子做作業,以15分鐘為一個週期,學習15分鐘然後休息2分鐘,上個廁所或者喝口水啥的,學習45分鐘後休息10分鐘,和孩子聊聊天,給他揉揉肩(和孩子套套近乎),不要中途看手機或pad,這樣孩子在休息結束後不容易再集中精力到學習上。

    3.儘量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慢慢引導,如果不喜歡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要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這是你應該做的,比如上學做作業,就和吃飯睡覺一樣,每天只要認真完成,不要要求結果,重要的是態度和努力程度,而不是智商和天賦。

    4.要多理解孩子,支援孩子,孩子都是想做好孩子的,這點不要有任何懷疑,他們不做無外乎是不知道怎麼做或者覺得難,這時候家長要理解孩子,給孩子打氣並想辦法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怪罪孩子,讓孩子自己面對難題,是家長不負責任,是家長偷懶的表現,其實有時候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培養孩子或處理一些事情,更何況孩子呢。

    總之,要理解孩子支援孩子,讓孩子覺得家長和他們是“一夥兒”的,他們才會更願意聽家長的,才會更配合家長的建議。

  • 3 # 樹童英語官方號

    作為宅家老母親,最近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孩子終於有了管理時間的意識,不像從前,一睜眼就問:“媽,我今天要做什麼作業?”現在他仔仔細細給自己寫了一張時間安排表。

    看起來清晰合理、勞逸結合,作為老母親的我非常欣慰!

    但過了兩天,問題就來了:

    就算是他自己制定的,也很難執行下去!經常拖拖沓沓,沒有主次,導致完成任務的效率非常低。

    我請教了身邊一位教育學教授,他說:“時間管理和所有事情一樣,孩子很難自然而然習得,需要不斷嘗試更多方法。”

    於是,我狂補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升級他的安排表,沒想到效果確實好了不少!

    色彩排序法

    孩子自己寫的安排,看似滿滿一張紙,非常充實,但其實存在操作難題:

    把每個任務明確界定在一定的時間內,是很難做到的。比如說,預定的起床是8點,如果孩子賴床,拖到8點半才起來,怎麼辦?

    >> 色彩排序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任務衝突了,怎麼辦?

    分類之後,對每一類進行顏色標記,比如:

    孩子不擅長數學,做起來費時間,標為紅色任務;

    英語單詞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輕鬆背完,標為黃色任務;

    練字、運動,偶爾缺一次沒有太大影響,標為綠色任務。

    孩子學習也會存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現象,所以首先攻克最難最重要的任務,做好了可以提升自信,接下來的任務也會更順利完成。

    沙漏計時法

    安排了任務的先後順序,接下來就要確保孩子在給出的時間內高效專注地完成。

    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環境:整潔的書桌、護眼的檯燈和大屏學習機等。

    然後,如果孩子平時沒有時間觀念,可以試試沙漏計時法。

    低年段的孩子專注力一般可以保持20分鐘左右,高年段的約30至40分鐘。

    每一個沙漏的時間,專心完成作業;接著休息5至10分鐘,由此迴圈。

    很多家長問:手機計時不是更精確嗎?不,相比沙漏,手機鬧鐘的干擾聲音會影響孩子的思緒。萬一孩子正在解數學函式難題,突兀的鬧鈴打斷了他思路怎麼辦?

    而且,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手機放在書桌上,你確定孩子能馬上進入學習狀態?

    結合上面的色彩排序法,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任務的後面標註需要幾個沙漏:

    如此一來,孩子對時間概念的把握更具象。

    家長也許會擔心:孩子能按時完成嗎?尤其是疫情期間,沒有老師評分,也沒有同學互評,孩子到底做得怎麼樣?都沒有參照標準。

    家長可以從三個方面考評孩子:作業整潔度、正確率和完成速度。與孩子進行協商,制定一個《作業評分細則》。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時間

    相比物質性的獎勵,其實很多孩子更喜歡自由時間。

    看電視、吃零食和玩遊戲,在很多家長看來,做這些事情是浪費時間,孩子卻非常喜歡,由此產生了家庭矛盾。

    磨蹭是孩子普遍存在的特點,反正晚上寫完了習題就得上床睡覺,孩子就會想:“那我還不如慢慢磨,晚一點睡覺對我沒影響。”

    孩子這樣想,是因為學習任務和自由時間沒有關係,沒有內驅力去提高效率。

    家長不如換個角度處理?如果孩子完成以上的任務,就獎勵自由時間。完成任務越快,獲得的自由時間越多。

    給孩子機會“掙”自由時間,他們才有動力去認真對待學習任務。

    一個人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也就在哪裡。

    如果家長從來沒有花心思引導孩子進行時間管理,又怎麼能指望孩子做事情有條不紊、高效完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在第五人格中遇到過最崩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