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果蒔文

    作為一個三觀還算正的人而言,始終覺得《最後的我們》還挺歪的,雖然還存在一系列電影歪的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愛樂之城》表達了對前任的追憶,《男與女》直面了婚外情的現實主題,《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甚至還把導演和女主的真實婚外情拍了出來......

    腦海中形成的完美童話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一個人選擇另外一個人,然後同甘共苦、一心一意、生死相隨什麼的,這也頗有李清照《金石錄後續》裡的那一句“甘為老是鄉矣”之感。贏家的故事也不都應該是這樣的嗎?一見傾心、兩情相悅、三生有幸、四美俱全、五福臨門、六畜興旺、七竅玲瓏、八九不離十,纏纏綿綿就到了白頭。說句心底話,我很感謝這些正能量的傳遞。然而,現實卻過於鮮血淋漓,它總是以一種婉轉有力的方式把我們自認為的美好撕碎給我們看,表面卻又風平浪靜。反觀我們,其實不過是用最俗套的角度,最俗套的方式,給自己編織了一個最俗套的夢。

    對於我,一個實實在在的愛情悲觀主義者,也總是會認命似的苟同,分開是任何一種相遇的宿命。那麼你我攜手共度的每一步,都是在踏向我們註定該道別的目的地。常常擁有愛一個人的自信,卻沒有被愛的自信,總是患得患失、悵然如夢。可能孤獨地去愛時,反而成了最保險的事。

    畢竟,你愛他,他愛她,是常態;你愛他,他愛你,是變態。

    因為揣著最虔誠的心熱切地朝聖過你,所以對摻雜一絲雜質的容忍都能成為對愛之信仰的背叛。只有抽身離開,才會保全我們彼此最聖潔的愛。

    《後來的我們》中的小曉看似以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見清分道揚鑣了,讓我們也連帶著潸然淚下,好像隨之進行了一次分手彩排。當然,這種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只有我們女生能懂,我們理解為什麼小曉要和見清分手;而絕大數的男生總是會矇在鼓裡,甚至覺得不可理喻,男人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卻沒有看見女生包容得更多。只能說,他變得不懂她了。

    影片中的見清自卑自負,他越是擁有小曉,就越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她的一句善意寬慰“我現在不在乎你能不能買房了”,在他看來,就是一種變相看低。

    你不在乎我能不能買得起房的潛臺詞,就是我買不起房子?你跟所有人一樣,骨子裡就在質疑我的能力。在他終於成功後,也就無置可否選擇了向自己最親密的人宣洩曾經被撕裂的痛苦,一個是自己的父親,一個是自己的戀人。

    女生低估了同齡男性頑強的自尊心,甚至低估了固有男性的自尊性,要不然就不會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上海殺妻藏屍案,去年某地發生的麵店老闆被割頭殞命案,甚至於改革初期震驚全國的某鄉村殺人案......

    中國的城市有有許許多多的高校,這裡也集中了難以數計的年輕人。在無數人重疊的青春裡,有很多年齡相仿的男孩女孩彼此相愛。這種模式下的愛情看似美好,但是卻也並非那麼單純。男孩子慘,面臨著象徵權利和金錢的老男人的降維打擊。女孩子也慘,物質催化她們早熟,她們神色寬容,好像到最後什麼都可以體諒、什麼也都能坦然接受。這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以說是愛的最高升華,也可以說這大概就是不愛了,就像甄嬛傳裡說的,覺得甄嬛變得溫柔了,更懂事了,其實就沒那麼喜歡了。

    愛情的天平從來就不對等。男生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卻沒有看見女生也包容了很多。

    影片中小曉的驕傲在於她的離開,一句“咱倆分手後就別再見面了”,然後就風平浪靜地走掉。我知道他們已經走到頭了,真正的分手不是所謂的歇斯底里,而是像她這樣看似不經意,卻心意已決。見清不成熟的點就在於重逢後問了那麼多的如果,而對於小曉而言,不是沒有奢望,只是遺憾始終得會是遺憾,但是卻會是尊重。不想把苟延殘喘的故事變成一個爛尾的苦情劇,如果我們無法繼續了,至少會留一些體面,讓你瀟灑的離開我的視線。

    話說,再見前任,正確的開啟方式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想想分手的原因,選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喝喝茶敘敘舊,像正常的老朋友一樣,畢竟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有個彩虹般絢爛的人,在生命最貧瘠的時候,給了你最美好的回憶。但是,關於愛情已經翻篇了,我可以給你關心,但是隻字不能說愛,也不能有此念想。不聯絡或者坦蕩見面就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也是現任最大的愛與尊重。

  • 2 # 唐伯虎點盤香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由井柏然、周冬雨主演的一部青春文藝片。後來的我們劇情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4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見清和小曉是同鄉,他們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機緣巧合之下,小曉在見清家吃了一頓年夜飯,從那之後,見清和小曉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戀愛、分手、錯過、重逢.......後來的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合作劉若英 井柏然:“她給我一個故事,我給她我的全部”

      “為什麼只有過年,才會想到回家,回家路上,我們又會遇見誰?”質問系列海報中,井柏然頭戴黑色毛線帽身著棉衣肩上揹著沉重的雙肩包,平淡樸素的打扮儼然讓他成為千千萬萬個歸家心切回鄉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員。而“最恨春節”預告片中,井柏然在車廂裡的一句“小姑娘,這票是你的吧”又讓一位憨厚又淳樸的拾“票”不昧小夥子形象在觀眾眼前變得面目清晰。談及參與劉若英導演的首次合作,井柏然用一句話來形容:“她給了我一個故事,我給了她我的全部”。對於電影《後來的我們》,井柏然以作為演員的信念,使出全身心的勁頭賣力詮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看黃昏

    在我們很愛很愛的年齡,遇到了愛情,但是我們不懂如何去愛,愛,意味著如何去寬容,如何去面對生活,如何一起去奮鬥。當時的我們以為愛情只是浪漫。當我們失去了愛情,生活慢慢好起來的時候,懂得去愛,去包容,明白愛情就像沙漏的時候,我們愛的人,愛我們的人,再也找不到了。留下了遺憾,也許愛情本來就是遺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同事喝醉酒後拉住我手,我沒有拒絕,老公很生氣,我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