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2許雲輝

    伯牙與子期均為春秋時期楚華人,他們交往的最早記錄,見於戰國時期鄭國列禦寇所著的《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彈琴時心中想著高山流水,子期均能準確同步感知。《呂氏春秋.本味篇》亦有相似記載。

    伯牙是音樂家,子期是樵夫。他們打破職業界限,一個善演奏,一個善聽評。他們曾攜遊泰山,突遭暴雨襲擊,只得在山岩下避雨。伯牙心情悲涼,以琴奏出“霖雨"與“崩山"之音,鍾子期總能脫口說明其音樂意境,令伯牙感慨:“想像猶吾心也!”

    子期病逝後,伯牙因失去知音悲痛欲絕,又因世間從此再無欣賞他心聲的人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伯牙與子期以志趣相投而結為至交,成為古人至交的典範,也為後人留下“知音"和“高山流水"典故。

  • 2 # 劉志明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人俞瑞,字伯牙在晉國官至上大夫,奉晉王之命,去楚國修聘。為什麼討這個差使,一來不辱君命,二來順便省親。

    公事已畢,拜辭楚王。思想故國江山之勝景,決定從水路寬轉而回。行至漢陽江口,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風狂浪湧,大雨如注,只得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時,風恬浪靜,雨止雲開,雨後之月,其光倍常。伯牙獨坐無聊,命童子焚香,撫琴一操,以遣情懷。曲猶未終,指下“刮喇"一聲響,琴絃絕了一根。伯牙大驚,在山腳之下,荒山之中,疑有仇家賊盜。所以琴聲忽變,有絃斷之異。乃命下人上崖搜檢。

    忽聽岸上有人答應:“舟中大人,不必見疑,我乃山中樵夫,因打柴晚歸,遇這驟雨狂風,無處遮蔽,潛身岸畔,聞君雅操,少住聽琴”。伯牙大笑道:“打柴之人也敢稱聽琴二字,我不與你計較,你走吧"。那人不走,在崖上高聲說道:“大人若欺山野村夫沒有聽琴之人,那在這荒郊野外也不該有撫琴之客了”。伯牙見他出言不俗,走近艙門問道:“崖上君子,既是聽琴,可知我適才所彈何曲"?回曰:“孔子嘆顏回"可惜絃斷,不曾撫出第四句”。

    伯牙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命左右請那樵夫登舟細講。樵夫上船,去了外物,進入官艙,長揖而不跪。伯牙見他如此無禮,又不好叱他回去,命童子看座。看他真是樵夫裝扮,心中難免輕慢,因此不問姓名,不叫看茶,默坐多時,怪而問之:“既來聽琴,必知琴之出處,何人所造,撫之有甚好處”?答曰:“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墜梧桐,知是良材,令人伐之,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取中間一段,送長流水中,按七十二候之數,浸七十二日,取出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做成樂器,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取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八節,取前闊八寸;按四時,取後闊四寸;按兩儀,取厚為兩寸,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內按五音。後因周文王囚於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謂之文弦。後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添弦一根,謂之武弦。稱為文武七絃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彈,八絕"。

    伯牙見其對答如流,心中有意再考考他,於是道:“我知聖門音樂之理,入於微妙,假如我撫一曲,心中有所思念,你能聞而知之嗎"?樵夫道:“你試撫一曲,我任心猜度,若猜不著,大人也不要見罪"。伯牙將斷絃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於高山,撫琴一弄。樵夫讚道:“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凝神一會,將琴再鼓,意在於流水。樵夫又讚道:“志在流水也”。這兩句道著了伯牙心事。伯牙大驚,推琴而起,連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若以衣貌取人,豈不誤了天下賢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答曰:“小人姓鍾,名徽,賤字子期,敢問大人高姓,榮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於晉朝,因修聘上國而來”。當下兩人相見恨晚,伯牙命下人備下酒席,賓主盡歡。席間伯牙問子期居於何處?答曰:馬安山集賢村”。伯牙勸子期出山求功名,子期以雙親年邁,需要照顧婉拒。雙方又寒喧一番得知伯牙年長子期一旬。伯牙道:“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決意與子期結為異姓兄弟,子期力辭不得,遂於艙中頂禮八拜,兄弟相稱。

    第二日伯牙與子期約定明年中秋再相見,因子期要侍奉雙親,所以伯牙命記室將子期所居地名和相會日期記在日記簿上。伯牙又取黃金二笏,交於子期。兄弟二人灑淚而別。

    光陰似箭,中秋時至,伯牙又來到去年相會的地方,撫琴覓子期,弦中有哀怨之聲。伯牙嘆曰:“商弦哀聲悽切,吾弟必遭憂在家,若非父喪,必是母亡,他為人至孝,寧失信於我,也不肯失禮於親。來日天明,我親上崖探望”。第二天一早,伯牙就命童子攜琴取金,趕往集賢村。在一岔口有兩條路,伯牙不知道要走哪條,就在路口坐著,看看有沒有識路的人路過。

    不多時,有一老者攜籃徐步而來,伯牙上前施禮問道:"請問老先生哪條是去集賢村的路"?老者回道:“左手是上集賢村,右手是下集賢村,你要去哪裡"?伯牙道:“鍾家莊在哪個集賢村"?老者問:“你去鍾家莊要訪何人"?伯牙道:“要訪吾弟鍾子期"。老者大哭道:“子期鍾徽,乃吾兒也,去年中秋遇晉國上大夫俞伯牙,談論之間,意氣相投,臨贈黃金二笏。吾兒買書攻讀,旦則採樵負重,暮則誦讀辛勤,心力耗廢,數月之間,已亡故了。”伯牙大叫一聲昏絕於地,老者問童子:此是何人?答曰:俞伯牙老爺。鍾公道:原來是吾兒好友。伯牙醒來,搥胸慟哭道:我昨夜還怪你爽信,豈知你早已做泉下之鬼,你有才無壽了!"又問鍾公道:吾弟葬於何處?鍾公道:亡兒臨終,囑付我道:修短由天,兒生前不能盡人子之事,死後乞葬於馬安山江邊,與晉大夫俞伯牙有約,欲踐前言耳。適才先生來時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子期之冢。今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些紙錢,去墳前燒化,沒想與你相遇。"伯牙叫鍾公引路至子期墳前整衣下拜。鄰近村民聽聞朝中大臣來祭鍾子期,爭先觀看。伯牙於墳前盤膝撫琴,悲不能已,聞者大笑而散。伯牙問鍾公:我吊賢弟,悲不能已,眾人為何大笑?鍾公道:鄉野之人,不知音律,聞琴聲以為取樂之具,故此長笑。伯牙取出刀來,割斷琴絃,雙手舉琴,摔碎於祭石臺上。鍾公問曰:先生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後來伯牙又把子期父母接到身邊,侍奉到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痘痘肌膚能用隔離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