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檀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個人覺得可能是慢牛形式。

    有以下幾點分析:

    1、股市資金為後盾,只有雄厚的資金量能才推動股市的上漲,銀行資金更容易流入股票市場。目前各銀行限制貸款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一方面對銀行的資金貸款放出去收回有安全性保障,畢竟錢在股票市場對投資者的風險很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對發展實體企業經濟有很強的資金幫助,符合國家輔助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如此這般銀行具備券商牌照,資金在銀行手中,可適時靈活的進行混業經營,都是自己的相關聯業務,金融產業鏈接銀行資金入市或許對大盤是利多,銀行的價值體現出來了,辦現金業務銀行大廳直接券商開戶。

    2、是牛市真的要來了嗎?看近段時間上層出臺的系列改革措置,目標很明確想讓資本市場活起來牛起來,怎麼活?怎麼牛?一步一步來,於是高貴的融合和勇敢的資本市場拋物線出來了,至於怎麼拋,怎樣的痕跡,慢牛的格局吧,銀行調控的基本作用還是有,我們模仿的國外金融混業嗎?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推動股市的上漲,是不是未來真的有大牛市?銀行忍不住來搶券商碗裡的肉,可能動靜不小啊!

    3、對於開放的資本市場,吸收外資券商前提是我們保守住固有的本地券商,我們的券商經得住外資券商的衝擊嗎?整合一兩個大的航母級券商勢在必行,全球化發展使銀行券商整合應用而生,A股牛起來遲早的事。

    (風險提示: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決策建議,不承擔任何風險責任,風險自擔。)

  • 2 # 甲先生520

    現有模式:使用者通過銀行賬戶轉入開戶券商,而以後模式:直接在銀行開戶,資金就在此銀行

    無疑單從程式來說對投資者來說顯得更加方便,而且打破固有的分業監管模式也是大勢所趨,更加有利於孕育航母級機構的出現。國內以往的分業經營的管理規定,將原本就是同一體系的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興業證券和興業銀行、廣發證券和廣發銀行、光大證券和光大銀行,不得有業務上的任何交集。現在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訊息,則體現了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銀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趨勢。

    其實早在2015年“股災”前就有過相關討論,證監會方面也正式向工行發出邀請,希望由工行率先試點。由於當時相關法律對混業經營均有明確限制,有關部門也一直在討論相關限制法條的修訂,但因“股災”胎死腹中。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也側面說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態度,銀行股步入牛市言論尚早,但下週銀行股炒作一番節奏不可避免,熱度持續度預估不會太久,投資者可以適當佈局。

    投資者如果看好銀行行情,又不會選股就可以買入銀行ETF(512800),相當於你在市場一鍵買入36只所有上市銀行概念股,省心省力,不比買股票收益差,甚至還會更高,何樂不為呢!

  • 3 # 摩羯哥哥

    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怎麼理解這條訊息?有三點。

    第一,對於券商來說,表現來看搶“飯碗”的來了,但時間會有影響,長時間來看影響不大;

    第二,對於銀行來說,天上掉餡餅,可以從券商那分一杯羹了,但實際能夠給銀行帶來的利潤也是有限的,可以參考一下香港的證券市場看看他們的零佣金後,市場格局有沒有發生變化。

    第三,對於A股來說,肯定是利好,但對於銀行股來說也只能夠是個小反彈吧,長期的趨勢應該不會變的。

    這個訊息並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大,香港有很多銀行也有券商的牌照,並且推出了股票交易零佣金,但結果響應的人並不是太多,銀行試點券商發牌照,更是加速了傳統經紀業務的趨勢,但也迫使證券公司做好自身專業化的發展思路,證券行業一定會出現拼多多這樣的企業,但就小編了解到,就算銀行有了證券牌照,市場化的水平還是不及當下的證券公司,更別說什麼網際網路導流等工作吧,對證券經紀業務衝擊最大的並不是那些多少萬個銀行網點

    未來可以期待一下

  • 4 # 容爾林

    解讀網傳“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要修改需要突破商業銀行法,這點不太可能。其實商業銀行子(子、孫)公司從事證券業務已有先例(如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的孫公司)。預計此次傳聞如屬實,也是試點商業銀行發起設立證券公司(類似中銀證券、國開證券模式)收購兼併現有證券公司概率較大,並不是商業銀行直接經營證券業務。該網傳訊息並非空穴來風,目的顯而易見:此舉是要加速開啟銀行儲蓄資金對接資本市場的通道。 經本人鑑定: 屬此乃市場特大、超級利好!

  • 5 # 金融小白

    如果說因為這個訊息判斷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些武斷,畢竟從當前中行、中信以及光大銀行來看,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競爭力,尤其在證券業務板塊上。綜上,個人認為大型銀行取得了證券牌照,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業務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距離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很大差距。

  • 6 # 挑戰滬深300投資日記

    昨天傳出來的銀行獲券商牌照,能不能引起銀行股牛市不敢說,但是長期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

    前段時間銀行讓利1.5萬億,此舉是不是對其補償我們暫且不知,但是銀行拿券商牌照,那麼我們的銀行儲蓄會不會流入一部分到股市值得我們討論,如果長線資金入市,那麼不止是銀行股的大牛市,而是a股的大牛市。

    其次,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必然伴隨著外國大資本和機構的入圍,那麼我們必須要有能大硬仗的部隊,必然是航母級券商,而此刻讓銀行介入,顯然是此舉。

    雖然短期內不利於券商,但是長期來看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的長足健康發展。再配合註冊制,T+0,公司優勝劣汰,市場去散戶化,未來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將使投資向著價值投資的方向邁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投資藍籌和白馬才是王道,強烈推薦的是滬深300。

  • 7 # 投資達人5168

    金融業混改開始提速,銀行有資源優勢。網點多、客戶量大,銀行在這些方面往往比券商更具優勢。結合當前銀行估值水平整體較低有望藉此大背景下表現一番提升估值水平。本人是比較看好後期銀行股慢牛行情。

  • 8 # 股海宅男

    A股有2⃣️個魔咒,

    第一 兩桶油魔咒,只要它倆有一個大漲,個股就跳水。

    第二個魔咒就是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只要大漲,個性股就大跌

  • 9 # 打板盈利一哥

    猜想一: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應對外資控股券商的競爭壓力。金融改革加速,逐步放開外資准入限制,外資券商角逐國內市場。截止目前,中國已有7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匯豐前海證券、瑞信方正證券。資料顯示,即使是國內第一大券商中信證券,2019年投行業務收入43.08億元,也不及高盛的十分之一。因此,打造“航母級券商”勢在必行。

    猜想二:通過收購、合併等手段,來實現持股券商。發放牌照之後,商業銀行是通過收購已有券商還是新設券商?我們現有133家券商,但由於資源逐步向頭部券商聚集,很多中小券商生存與發展出現了問題。商業銀行直接收購現成的中小券商,可快速展業,效率更高。

    猜想三:做大直接融資的市場蛋糕。截止到2020年5月末,中國社融存量中直接融資(股票+債券)佔比僅不到28%,然而,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社融存量中直接融資比重已經超過80%,遠高於中國。因此,中國的直接融資仍有加大的增長空間。銀行目前也可開展投行業務,但主要以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工具承銷及諮詢為主,若獲得券商牌照之後,可以直接參與股票IPO、定增等股權融資,以及擴大固收產品的承銷範圍。銀行的優勢是擁有強大的客戶資源,可以做大直接融資的市場蛋糕。

  • 10 # 早起的蟲兒被鳥兒吃

    銀行獲得券商牌照的話,銀行股也不會步入牛市,原因如下:

    一、銀行的地位

    銀行是金融體系裡的老大,它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同時,它是非常穩健的,從股價上就能體現出來,銀行股最大的優勢是穩健,同時也是最大的弊端,體量太大,市值太大,它要漲起來需要國家多印幾倍的錢才能翻倍,而且也是其它股票都漲到了山頂上最後才會輪到銀行股的一個補漲:

    二、銀行的利潤

    銀行很賺錢,而且是超級賺錢,隨便一家銀行一年的利潤都能秒殺所有上市券商得利潤,即使銀行有了券商牌照,券商業務對它利潤的貢獻很小,對銀行股價的刺激就很小,股價也不會有太大反應,既然看好券商為啥不直接買券商股,非的買銀行呢;

    三、證券行業的處境

    證券公司有一百多家,處於一個頭部券商吃肉,中間券商喝湯,小券商吃土的情況,競爭特別激烈,現在券商得利潤也很低,也賺不到多少錢,傳統經紀業務現在都虧本,自營業務、質押等以前賺錢的業務現在頻頻踩雷,虧的底褲都沒了;

    券商的行業處境使得銀行沒有那麼大的動力去發展券商業務,所以銀行即使獲得券商牌照,也是銀行支援券商業務,對銀行來說有些得不償失。所以銀行股也不會有太大機會,也不會步入牛市,除非股市走出了超級大牛市!

  • 11 # 經濟學愛好者

    券商在歐美國家又被稱之為投資銀行,以J.P.摩根為代表的美國投資銀行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在資本市場上組建了巨型的財團。1933年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實現了分離,投資銀行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的業務,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的承銷業務。在中國商業銀行和券商成立之初就參照了歐美國家的模式,兩者之間的業務模式是分離的。但是資本都是有逐利的衝動,商業銀行吸收的鉅額存款有向高回報領域流動的衝動,因此在中國金融市場中衍生出了影子銀行的業務,由商業銀行作為通道,將資金通過券商和信託基金等機構投向了高回報的領域。

    現今中國計劃對商業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個人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目前股市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股指長時間在3000點以下徘徊,而放開銀行的券商牌照可以使得商業銀行鉅額的存款以合理的方式流入股市,必然推動股市的上漲;二是受疫情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較大的障礙,給銀行放開券商牌照必然會釋放部分流動性,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因此,總體來看給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會刺激銀行股的增長,而銀行股的上漲也會帶動整個大盤的上漲。但是商業銀行從事券商業務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防止商業銀行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業務,從而損害普通儲戶的利益。

  • 12 # 禪道至簡一東方

    最近有訊息稱:銀行或將持有券商牌照。那麼很多投資者有疑問,之前不是已經可以在銀行買基金了嗎?為啥沒有券商牌照。銀行屬於基金代銷,不過之前除了中國銀行等幾家銀行外,大部分是沒有券商牌照的,中銀國際實際上就是中國銀行下的券商。現在銀行將持有券商牌照,那麼對投資有何影響呢?1銀行如果直接獲得證券牌照進行券商業務,那就是由分業經營演變成混業經營,雖然混業經營難度比較大,但是銀行從未放棄努力。一家企業有主營業務,也有非主營業務。對於銀行,主營業務是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對於券商,主營業務是經紀業務和資管業務。二者看起來相似,實際上差別很大的。因為業務模式不同,兩個行業招的員工就是不同型別的。銀行業以穩健、風控為主,券商業以業績和安全為主。如果想要銀行再次開展新的業務與券商競爭,其傳統的員工必然是不適應券商的經營模式的。那麼銀行在這塊業務上要重新投入時間和資本成本來培養人才來進行券商業務。這一點是銀行與券商競爭的弊端。現在券商門檻低,證券類資格證大爺大媽都能夠考取,未來隨著證券經紀人模式的興起,那麼低門檻的券商這塊蛋糕會因為從業人員眾多而導致每個人分的越來越少。北京的券商公司的平均月薪大概在4000到5000,這種基本屬於低收入水平,當然比國有企業的基本工資要高,而相對於當前的房租與物價,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待遇的吸引力。沒有待遇的人才吸引政策都無法持久,所以最終券商業也會和保險業一樣,來來去去很多人,最終留下來掙得多的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大部分人都在其中成為了炮灰。正因為沒有護城河和行業壁壘,所以這塊利潤會越來越低,銀行想要分到大蛋糕幾乎是不可能的。2券商業的利潤每年大概是3000億,而銀行每年的利潤輕鬆破萬億,這完全不是一個體量。這次發放牌照不是為了讓銀行取代券商,而是做好未來金融開放的前期準備,說白了就是為以後的金融混業經營鋪路。當然牌照也分很多型別,證券公司有經紀業務、資管業務和融資融券業務以及承銷業務。這次主要是個開始,給銀行發放牌照讓其可以進行證券承銷,而經紀業務和融資融券業務並未放開。預計這次給銀行發放牌照會給銀行帶來2%左右的利潤增長,小利好銀行。因為銀行業所新增的業務對券商影響有限,券商業不會遭遇寒冬。3從長遠投資來看,銀行是不如券商,只是券商在牛市容易暴漲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漲得好的品種。從長期來看,這次給銀行發放牌照不會從根本上影響這兩個行業得商業模式,那麼短期內不會有巨幅波動。如果長期投資金融業的話,當然是以銀行為主,如果短期投機的話,還是券商比較好。金融業的繁榮與衰退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實體經濟掛鉤的,所以投資這個行業要有心理準備,遭遇經濟寒冬的時候能夠堅守住。

  • 13 # 清風拂過刀鋒

    本人認為銀行股不會因此進入牛市。

    第一、當下的世界經濟受疫情影響很大,資本市場並沒有太過樂觀情緒,因此我認為發放給兩家商業銀行券商牌照,並不能促使銀行股立刻進入牛市。

    第二、我覺得發放券商牌照也是一件很慎重的決定,因此大概率會發放給實力和權重都比較大的兩家銀行,所以沒有海量的資金難以帶動它們大服而又持續的上漲。

    第三、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美國股市正處於歷史高位,而且美國經濟未來趨勢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很可能隨時崩盤,到時對中國股市也會有很大的衝擊影響,因此不看好進入牛市預期。

  • 14 # 顛沛而立xz

    不會,大部分銀行股價會繼續沉淪,政府需要銀行讓利,社會對銀行又有諸多不滿,他們也競爭不過券商,更何況現在外資券商也進來了,看不出來銀行有啥優勢。

  • 15 # 短線女偵探

    短期股價會有影響,長期沒影響。

    1,一個原因是銀行的估值和股價的走勢問題,銀行6倍左右的pe是和國家GDP有關的。

    2,很多銀行集團也有證券業務,比如說中銀證券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廣發證券廣發銀行等等。

    3,證券業務和銀行最大的營收比起來什麼都不算。

    4,短期情緒會受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是轟轟烈烈的好,還是冷冷清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