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33590184843

    著名經濟學家納什關於經濟的平衡論指出:在一個競爭群體中,所有競爭者只有為自己和共同競爭者謀求最好的利益結果時,那麼競爭的結果才是最理想的.平衡論由於在金融、政治等各方面取得了重要作用而榮獲諾貝爾經濟獎.事實證明,要使自己受益也同時使他人受益,離不開謙讓的美德,也只有懂得謙讓藝術的人才能更好達到這種效果,一個只知道“進取”“為個人奮進”的人很難被一個群體所接納.   肯定進取:   1.在市場經濟下過分謙讓會讓人感覺你沒有水平,從而喪失很多機會.例如中國許多大學生在外資企業面試時,往往顯得很謙讓,結果被棄而不用.   2.古代和當前社會許多成功人士、企業和國家都有力地證明了這個道理:不謙讓,銳意進取才會成功.例如:王勃、孟子、劉翔、吳士宏、葉鶯、姚明、張藝謀、聯想集團、海爾集團、方正集團、日本、以色列、美國.當今社會,瞬息萬變,要銳意進取,該出手時就出手.   3.相反,有些個人、公司企業不思進取或不敢進取,迎接他們的是慘重的失敗.   4.銳意進取與傳統美德謙讓並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發展上的,後者是禮儀上的品質上的,一個在工作上銳意進取的人完全可以同時是一個在禮儀上謙讓的人.   例如:   如果王勃也像張媛媛這樣謙讓,那千古絕章《滕王閣序》就不可能為人所知.王勃年紀輕輕便才華橫溢,他當年只是作客別人家中,戶主欲借一宴會展現他女婿的才華,卻假意讓客人先作序,王勃不解風情,不學他人的謙讓,出口成章,語驚四座.雖壞了戶主的興致,卻也贏得了大家的認同,流傳下一篇膾炙人口的珠璣文字.人不能極端地謙讓、隱忍、沉默,該表現自我的時候就應該大膽一點,謙讓、再謙讓,最終只會埋沒自己.   當今社會,講究的是效率,講究的是把握機遇的能力.過分的謙讓的人不但不去主動尋找機遇,甚至會將到手的機遇拱手送給別人,這樣做還美其名曰“謙讓”,不僅是我們的損失,也會是國家和民族的損失.在今天,自信、進取遠比謙讓能適應這個環境,正如楊振寧博士所說:“中國的學生不要太謙虛,膽子可以再大一點.”是的,我們就應該膽子再大一點,努力拼搏,實現我們的理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