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畝書田
-
2 # 要強的鑫鑫姐
【原創】首先謝謝您提的問題:各位講講異地讀書的時候多久學會了當地的方言?我確實在異地讀過書。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家裡填了一位新人_嫂子。嫂子她是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人,熱情好客,她和哥哥成家後,就把我帶到她的家鄉莫旗。
-
3 # 鑽心必備
雲南人,在江西四年,沒學會江西方言,因為江西的方言實在是太多了,各個市的都不一樣,本地人互相聽不懂,因為各村的方言都不太一樣,有次坐公交車,在車上,一個老大爺和司機講方言,司機說他是贛州人,聽不懂那個大爺的話,可是那大爺不太會說普通話,一個車上的井岡山老人也說聽不明白那個大爺講什麼,我,頓時驚了,當時大一,第一次知道各村的方言都不一樣,真的神奇。
所以在江西四年(因為實習和疫情,其實也就三年),沒有學會方言,聽得懂一點點南昌方言。
-
4 # 祭司July
因為小時候一直都是說的普通話 工作之後普通話全國推廣普及 所以交流用語都是普通話 造成了至今十年還不能精通大呼和的此地話
-
5 # 靜坐聽竹
#各地方言# 是不是能夠在上學期間學會當地方言,這個要看個人的需要天賦是不是天賦異稟。反正我沒有學會說當地方言,但能聽明白個七七八八啦。
宿舍十人一間,我們班多出的四個女生就分到了混合宿舍,她們六個都是本地人,晚上熄燈後她們聊天,你知道我有多羨慕她們嗎?她們英語怎麼能說的這麼流暢這麼好啊!!!唉,沒文化真可怕啊。因為第二天我就知道了她們說的不是英語。
嗎西的——去哪?揍嘛地——幹什麼去?藏穩來地——什麼時候來的?慫嗎——什麼?總弄地——怎麼搞的。你快呼地——你趕緊地。
-
6 # DaisyLee1
我大學是在重慶上的。由於我是雅安那邊的人,口音和川渝地區的主流口音不一樣,所以第一學期,我基本都是說的普通話。以至於期末回家時訂火車票,我很多同學都很奇怪的感嘆:我居然是四川人第二學期,我就慢慢學會重慶話,再後來重慶話說得越來越好,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
7 # 淙說世界
學習異地方言真的是個挑戰,就陝西省內而言,東西距離不超過三百公里,可語言習慣可是千差萬別,老家因靠近四川就多少有點四川口因,上學的地方離湖北較近。在學校還好,去鄉村做活動的時候,遇到上年紀的爺爺奶奶說話可真是聽不懂,要說學會當地方言,到現在還沒有實現。
回覆列表
當年的我懷揣夢想踏上了西安的土地,濃濃的三秦風情,極具特色的地方飲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尤其是那口音濃重的陝西地方方言,彷彿讓人置身域外,完全是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隨著求學經歷的深入,周邊同學有東北的,華南的,北京的,相當一部分是陝西本省人,每到晚上熄燈之後,方言交流成了夜話的主要內容。最有趣的還是大家交流各自地方最給力的“罵人”詞彙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初接觸不同風格語言的人最感興趣的地方吧[大笑]久而久之耳濡目染的,對於學習之餘主流方言的陝西話從開始聽懂到慢慢熟悉,直至後來嘗試著說,在同學們極富熱情的“指導”下,竟然真的朗朗上口了!像什麼“瓜皮”“楞慫”“美滴很”不離口,甚至“笨狗扎嘞個狼狗勢”這種超專業的語句也通通熟練上了大街不仔細聽,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哪兒人了!後來總結了一下,陝西方言音比較重,尤其是每個字的聲母發音重,舌前音居多,說出話來那是字字句句不含糊,擲地有聲!尤其是吵架的時候,那真是氣壯鬥牛聲勢駭人就連秦腔這個古老地方戲,據說唱這種戲的人肺活量那是槓槓滴[贊]四年下來,學業馬馬虎虎,陝西話倒是被我練了個精熟!時至今日有時還忍不住要翻出來在沒人的地方說兩句笑兩聲,只是周圍少了當時風華正茂的笑聲朗朗的那些可親可敬的同學們,看看窗外,不免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