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44747964999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中的常見的或主要的一類疾病,俗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意指其得病迅猛而猝不及防。一般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大類。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指在腦實質中出現了血腫)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指腦表面的出血);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即在區域性腦血管中產生了血栓而致血管栓塞)、腦血栓(即在血迴圈中發生了氣體、固體或液體的栓子,隨血液到達腦血管中而導致腦血管梗塞、血流不通)、腔隙梗塞(即在腦實質中出現了微小的類似腔隙狀的小梗塞,往往不出現臨床症狀,且常為多發)。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為一過性的某些腦功能障礙(如肢體癱瘓、失語等症狀),但其症狀的持續時間最長不超過24小時,就可完全恢復。

    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常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多見原因。所謂動脈硬化純系病理學名詞,意思是動脈壁發生了某些變性病變,導致血管壁增厚、彎曲、變形,管腔狹窄,使血流不暢,血流量減少,甚至不通。動脈硬化在病理方面至少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多發生在較大的和中等大小的動脈(如主動脈、冠狀動脈),其管壁中有脂質沉積於內膜及內膜下層,並有平滑肌細胞及纖維成分的增生,在區域性形成斑塊,動脈壁因而變厚、變硬,其後斑塊內組織發生壞死、崩解與沉積的脂質結合形成粥狀物質,故名粥狀硬化。第二種是瀰漫性纖維性變的小動脈硬化。第三種是微小動脈(口徑在150微米以下)的透明變性,又稱玻璃樣變性,即整個管壁變性。在病理切片常規染色時,只見管壁呈均勻一致的透明的殷紅色而看不出任何正常的組織結構。不論是哪一種動脈硬化,最終都是使管壁變硬、變厚,管腔不規則的狹窄,影響血液流通,乃至完全阻塞不通,或自行壞死、破裂。

    雖然高血癥、高血脂、高血粘度,以及內分泌的改變、遺傳因素等,都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但目前大多數人認為動脈硬化乃是一種多因素慢性作用的結果。

    關於腦動脈硬化是否在臨床可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尚有爭議。有人認為,老年人每有頭疼、頭暈、健忘、失眠、智慧減退、不耐煩、性情急躁等所謂神經衰弱綜合徵,即屬腦動脈硬化的臨床表現;也有人將老年痴呆、帕金森綜合徵等都歸入腦動脈硬化,這似乎也不甚妥當。不過,不論怎樣,腦動脈硬化與腦血管病的關係密切,應予足夠的重視。

    關於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因其病灶的性質不同、部位和所涉及的範圍不同而不一樣,不好一概而論。但可以概括為下述三方面:一是一般症狀,主要與顱內壓增高有關,如頭疼、頭暈、嘔吐等;二是意識障礙,如嗜睡、昏亂、昏迷等,這大概與病灶的部位及範圍有關,也與顱內壓增高有關;三是各種神經系侷限體徵,這主要與病灶的解剖部位有關,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及癲癇發作等,並可有一些顱神經損害的症狀,如眼球內、外肌麻痺(瞳孔的異常、眼球活動障礙)、口角歪斜、吞嚥發音障礙、伸舌偏斜等。這些在以往是臨床定位診斷重要依據,不容忽視。

    由於有近代檢測手段如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均可在短時間內獲得正確診斷(包括病灶的性質、部位、大小),而且無創傷。需要看腦血管情況時,可以做MRA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需要觀察血流情況時可做TCD,如要檢測代謝情況,則可做.PET或SPECT檢查。當然,其中有些檢查費用高,目前尚難推廣或普及。

    對腦卒中病人,當代都採取緊急措施搶救。發達國家都組建起有關醫護人員及裝置,實行24小時隨時待診。有人主張,要動員全社會參與此項工作,並主張有人院前的救護;還有ABC,意即要在送醫院途中的短時間內,保證呼吸道通暢、維持正常呼吸、保證迴圈系統的執行。

    病人進入ICU後,即由專科醫師迅速採集病史及做簡要的檢查和放射科醫師共同決定做何種特殊檢查最合適,同時給予心、肺等功能監測及必要的化驗與藥物治療,待特殊檢查與化驗結果(如血流變學化驗等)獲得後,再決定採用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同時考慮有無合併症、何時採取何種處理方法。

    出血性腦卒中手術治療,有開顱清除血腫或採取碎吸法清除錐顱血腫。至於動脈瘤和血管畸形亦可切除病灶或用人工栓塞法,即由神經醫師負責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冬的月季該怎麼剪?